期盼已久的FDD LTE牌照终于发放了,这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一年以来,在4G发展中,基本上是中国移动的天下,中国移动一家独大高速发展,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因为已经把方向押在FDD LTE上,虽然有多个城市试点,但是毕竟是试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不敢展开大规模的市场行动。所以即使在北京已经可以发展FDD用户,但是也因为没有太多的推广,电信和联通的4G不温不火。牌照的发放将会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形势产生一些改变。
1.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会马上启动全国范围的4G推广,形成强大的市场冲击力。拿到牌照,不仅是一个许可,更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4G市场启动的号角。其实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FDD LTE网络建设已经基本完善,一旦许可拿到,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一定会加快速度,力拼市场。也会加大市场投入,很快形成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4G的声势。这对于电信和联通来说,是一直期待的。
2.牌照的发放本身也是具有宣传效果。FDD牌照发放,大量媒体会参与宣传,这本身也是一轮的市场和宣传攻势,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是有利的,会有更多用户知道4G,知道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有4G了。大量的媒体报道可以让电信和联通省一笔宣传费。尤其这个时间发放效果更好。2013年12月发放TD-LTE牌照时,虽然也有媒体报道,但是当时4G影响还小,即使知道的用户,也采用观望和等待的态度。现在4G已经广为人知,马上就可以用上。以一轮的媒体宣传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有正面意义。
3.LTE FDD的优势也会有一定的作用。相对于TD-LTE,FDD LTE的速度更快,这是最容易看得到的效果。相信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一定会抓住机会,更多把自己有利的一面展现出来,会向用户宣传,自己的速度更快,会进行相应对比,对用户形成冲击力。
在牌照发放之后的一段时间,会形成一个FDD的小高潮,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品牌宣传,4G的宣传,发展用户都是非常有利的,我相信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会抓住这样一个机会,形成一个4G推广的高潮。在这样的一个势头下,拉升自己的客户群。
虽然FDD-LTE牌照发放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是重大利好,也会对两个企业4G发展有非常正面意义,但是有些人这样的一个牌照会改变行业格局的希望可能会落空,我认为对于行业的整体格局改变基本没有实质性影响。
1.LTE FDD优势不明显。FDD-LTE的速度是要比TD-LTE快,但是快的不明显,而且现在用户使用的情况,用户并不需要那么高的速度,快只是快在测试过程中,而不会在使用感受上产生多大差别。实际使用,TD-LTE下行的速度约30-50Mbps,上行8 Mbps, LTE FDD速度实际可以下行跑到70-100 Mbps,上行可以跑到20-30 Mbps。应该说还是快不少了。但是对于我们用手机的用户来说,这个速度,你不会有特别的感觉,因为你不过是上个微信、微博,偶尔看个视频。无论是哪个网络上感觉是一样的。而开始的时候,覆盖可能比速度还重要,比如一些较偏远的地区,如果覆盖不到,速度快也没有价值,这方面中国移动已经领先部署,而且它的经济实力强大,覆盖比电信和联通好的可能性非常大。
2.相对于3G,LTE FDD的终端优势已经完全失去了。在3G时代,由于全世界厂商都抑制TD-SCDMA,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移动的用户用不好的TD-SCDMA手机,同样一款手机上市,都是联通版的先上市,价格还便宜,过很久移动版的才上市,可能功能还略差。所以这方面中国移动吃了很多亏,中国移动希望和苹果合作,也一直没有突破。4G的情况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手机不再是问题,绝大部分手机都是支持双模,而且现在已经多频多模,双4G,全网手机。中国移动早已经不缺手机了。很多4G手机是先出了移动版。这方面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已经没有优势了。
3.大量用户群的积累和领先优势。中国移动已经积累了8亿用户,这些用户是在中国移动网络很困难的情况下,有用户愿意用2G上网也没有离开中国移动,这些用户可以说不会因为LTE FDD快一些转网的。而先走了一年,也把一些用户又拉回了移动的怀抱。在3G时代,我就是把移动的套餐降到了最低,主要是接电话,偶尔打电话,办了联通和电信和套餐,尤其是用联通的3G网络上网,每个月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消费都是远远超过中国移动。但是当中国移动有了4G之后,很快我发现使用没有问题,我把电信和联通的套餐都降到较低,成倍提高了中国移动套餐。如果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要把我争取回去,可能真有难度,必须要有吸引我的东西,否则,我虽然不会放弃电信和联通的卡,但是消费肯定是低水平的。这种情况是中国移动已经领先1亿用户了。
我相信未来,发展4G用户,三家的平均速度差不多,中国移动已经领先了,而用户从中国移动转网去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可能性越来越小。目前这个市场格局不会因为LTE FDD牌照发放有实质性改变。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nthropic发布了面向成本敏感用户的Claude Haiku 4.5大语言模型,定价为每百万输入令牌1美元,输出令牌5美元,比旗舰版Sonnet 4.5便宜三倍。该模型采用混合推理架构,可根据需求调整计算资源,支持多模态输入最多20万令牌。在八项基准测试中,性能仅比Sonnet 4.5低不到10%,但在编程和数学任务上超越了前代Sonnet 4。模型响应速度比Sonnet 4快两倍以上,适用于客服聊天机器人等低延迟应用场景。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团队揭示深度学习中感知优化与质量评估存在意外不对称现象。研究发现评估性能优秀的模型在训练指导中效果有限,对抗性训练具主导作用,传统卷积网络在某些场景仍具优势。这项发现颠覆了"评估性能等同于优化能力"的传统认知,为AI图像处理技术改进提供新方向。
英国初创公司Nscale将为微软建设四个AI数据中心,总计部署约20万个GPU,合同价值高达240亿美元。首个数据中心将于明年在葡萄牙开建,配备1.26万个GPU。德州数据中心规模最大,将部署10.4万个GPU,容量从240兆瓦扩展至1.2吉瓦。所有设施将采用英伟达最新Blackwell Ultra显卡。
香港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OSS-ChatV视频AI系统,通过创新的"过程推理奖励"机制解决了现有视频AI推理过程不一致的问题。该系统不仅能准确预测视频中的未来事件,还能提供清晰的推理解释。研究构建了MOSS-Video数据集,采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训练模型,在多个视频理解任务上取得显著性能提升,为视频AI的可解释性发展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