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DCIM?
DCIM全称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即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是近两年在数据中心管理领域兴起的一个热点话题,旨在采用统一的平台同时管理关键基础设施如UPS、空调以及IT基础架构如服务器,并通过数据的分析和聚合,最大化数据中心的运营效率,提高可靠性。
DCIM概念起源于国外,不同的机构对DCIM也有不同的定义,但同一的思想是DCIM工具可以架起一座沟通关键基础设施和IT设备之前的桥梁,从而帮助运营者管理数据中心。
Gartner对DCIM的定义是:
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DCIM) tools monitor, measure, manage and/or control data center utiliza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all IT-related equipment (such as servers, storage and network switches) and facility infrastructure components (such as power distribution units [PDUs] and computer room air conditioners [CRACs]).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工具监控、管理和控制数据中心所有IT相关设备(例如服务器、存储和交换机)和基础设施相关设备(例如PDU和精密空调)的使用情况以及能耗水平。
451 Group对DCIM的定义是:
A data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system collects and manages information about a datacenter’s assets, resource use and operational status. This information is then distributed, integrated, analyzed and applied in ways that help managers meet business and service-oriented goals and optimize the datacenter’s performance.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系统通过持续收集和管理数据中心的资产、资源以及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然后通过分析、整合提炼成有用的数据,从而帮助数据中心管理者管理数据中心并优化性能。
国内外有哪些主要的DCIM厂商?
拥有DCIM解决方案的国外厂商有施耐德电气、艾默生、CA Technologies、美国康普、西门子、美国力登、德讯科技(Datcent)、泛达(Panduit)等。同时,英特尔也是DCIM的积极倡导者,并将其Node Manager技术授权给了Fieldview Solutions、iTRACS、JouleX、 PowerAssure、Modius、 CiRBA、Viridity等厂商,得到了市场的响应和支持。
国内厂商代表主要是华为和深圳共济科技有限公司。此外,国内一些做数据中心动环监控系统的厂商也陆续推出了DCIM解决方案。
DCIM为IT企业提供哪些重要价值?
DCIM主要为IT企业提供以下重要价值:
1. 提供对数据中心电力、冷却和物理空间使用的持续重新优化,这可以帮助节省资金用于扩大现有数据中心或构建新的数据中心。
2. 整合IT与数据中心设施管理。这有助于拉近IT管理人员和设施管理人员的距离,为他们提供信息和分析,让这两个相互关联的职位重新走到一起。
3. 实现更高的能源效率。单从能源成本节约来看,就足以让企业考虑采购DCIM工具,更何况这些工具还提供其他好处,而这些好处可能更难以量化,例如改进工作流程。
4. 建模和/或模拟数据中心,让IT管理人员和设施管理人员可以分析“假设”场景。
5. 通过显示资源/资产如何关联,加强资源和资产管理。
选择、部署DCIM解决方案经常存在哪些误区?
通过研究发现,最终用户在评估和部署DCIM 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容易存在以下三类误区:
一是选择了不恰当的解决方案。目前市场上DCIM 供应商和解决方案(+微信关注网络世界),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这些DCIM方案看起来又相同又不同,往往令用户感到困惑。不管怎样,选择具体DCIM方案时,用户应该考察该DCIM方案是否具备某些基本特性,例如可扩展性、模块化、标准化、预制化、开放式通信架构,等等。
二是采用了不充分或不匹配的流程。最终用户应当从长期着眼来规划、创建和支持DCIM解决方案实施流程和日常运行流程。
三是缺乏必要的重视度、责任归属不明晰,也会导致用户选择的工具套件无法正常提供原有的设计功能。实际上,数据中心设施部门、IT 部门和管理团队均应参与评估阶段的工作,他们必须对企业组织的需求、目标和实施计划达成一致意见,并指定每个流程的负责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一加正式推出AI功能Plus Mind和Mind Space,将率先在一加13和13R上线。Plus Mind可保存、建议、存储和搜索屏幕内容,并将信息整理到Mind Space应用中。该功能可通过专用按键或手势激活,能自动创建日历条目并提供AI搜索功能。一加还计划推出三阶段AI战略,包括集成大语言模型和个人助手功能,同时将推出AI语音转录、通话助手和照片优化等工具。
北航团队推出Easy Dataset框架,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和角色驱动的生成方法,让普通用户能够轻松将各种格式文档转换为高质量的AI训练数据。该工具集成了智能文档解析、混合分块策略和个性化问答生成功能,在金融领域实验中显著提升了AI模型的专业表现,同时保持通用能力。项目已开源并获得超过9000颗GitHub星标。
预计到2035年,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440TWh,相当于整个加利福尼亚州的用电量。AI工作负载预计将占2030年数据中心需求的50-70%。传统冷却系统电机存在功率浪费问题,通常在30-50%负载下运行时效率急剧下降。采用高效率曲线平坦的适配电机可显著降低冷却系统功耗,某大型数据中心通过优化电机配置减少了近4MW冷却功耗,为13500台AI服务器腾出空间,年增收入900万美元。
卢森堡计算机事件响应中心开发的VLAI系统,基于RoBERTa模型,能够通过阅读漏洞描述自动判断危险等级。该系统在60万个真实漏洞数据上训练,准确率达82.8%,已集成到实际安全服务中。研究采用开源方式,为网络安全专家提供快速漏洞风险评估工具,有效解决了官方评分发布前的安全决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