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网络频道 01月22日 编译:近期,VMware公司着手对其vCloud Air公有云作出一系列调整。从而使vCloud Air愈发趋近“按小时计费服务器”模式,并打出了“初创企业福音”的标签。
此次调整中的核心重点在于网络虚拟化机制的介入。VMware方面似乎已经将几乎整套NSX网络虚拟化平台引入其云体系当中,因此用户能够以高度细化的方式对往来于不同虚拟机系统之间的数据流进行控制。根据我们的推断,这种控制方式应该会跨越私有云与vCloud Air两类环境。
灾难恢复是一类典型的云服务:VMware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微软也是一样,而且双方给出的办法都属于混合模式。VMware的方案如今提供多个恢复点,能够立足于云环境对主数据中心进行数据恢复、且自动化程度更高。VMware也在“按小时计费服务器”道路上大步前行。到目前为止,vCloud Air已经在提供极具结构化特征的消费选项,且通常能够在实际使用之前提供资源需求水平承诺:新的vCloud Air Private Cloud OnDemand方案则被誉为一套“按需计费”的基础设施。
VMware公司在将自家云方案与Azure、AWS以及谷歌等厂商的同类产品加以区分方面似乎不太上心。VMware当然也欢迎用户利用信用卡进行支付并向其中引入任意工作负载类型,但其关注重点仍然放在混合云层面、即利用管理软件对内部基础设施以及vCloud Air进行跨平台控制。
此次公布的变更可能会为vCloud Air带来与AWS风格更接近的灵活性优势,但其核心重点仍然在于提升VMware最为重视的混合模式实现效果。
我们可以期待在即将到来的二月首周中迎接更多改进消息,届时vSphere 6(不管其实际如何命名)的发布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而答案也将一并揭晓。
同时,VMware公司也已经开始为云初创企业建立起孵化器项目。其中vCloud Air Edge在早期运营阶段就抛出了10万美元的vCloud Air信用额度。VMware方面还承诺会帮助云初创参与企业磨练自身发展思路与产品质量,并在确认相关解决方案具备实践竞争优势的前提下将其推向市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亚马逊云服务部门与OpenAI签署了一项价值380亿美元的七年协议,为ChatGPT制造商提供数十万块英伟达图形处理单元。这标志着OpenAI从研究实验室向AI行业巨头的转型,该公司已承诺投入1.4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在AI时代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亚马逊而言,这项协议证明了其构建和运营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的能力。
Meta FAIR团队发布的CWM是首个将"世界模型"概念引入代码生成的32亿参数开源模型。与传统只学习静态代码的AI不同,CWM通过学习Python执行轨迹和Docker环境交互,真正理解代码运行过程。在SWE-bench等重要测试中表现卓越,为AI编程助手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当今最大的AI数据中心耗电量相当于一座小城市。美国数据中心已占全国总电力消费的4%,预计到2028年将升至12%。电力供应已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核能以其清洁、全天候供电特性成为数据中心运营商的新选择。核能项目供应链复杂,需要创新的采购模式、标准化设计、早期参与和数字化工具来确保按时交付。
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团队发现AI训练中的"繁荣-崩溃"现象,揭示陈旧数据蕴含丰富信息但被传统方法错误屏蔽。他们提出M2PO方法,通过改进数据筛选策略,使模型即使用256步前的陈旧数据也能达到最新数据的训练效果,准确率最高提升11.2%,为大规模异步AI训练开辟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