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国联通城域网集中式NAT设备集中采购中,凭借在招标测试中的出色成绩,现网实际使用过程的稳定运行以及面对实际使用中各种问题的成熟解决方案,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迪普科技)大容量NAT设备赢得了中国联通的认可,并以50%以上的份额勇夺此次集采第一名。
运营商城域网中聚集了大量的家庭宽带用户,这些用户成为了IPv4公网地址最主要的使用者。为应对日益紧缺IP地址需求,运营商迫切需要通过NAT技术,从家庭宽带用户中释放出尽可能多的IP地址。但由于家庭宽带用户的巨大流量,如果把NAT作为运营级技术来使用,相关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组网能力以及对用户体验的影响都必须纳入考虑。因此,如何把局域网中常用的NAT技术引入城域网中,一直是各大运营商普遍面对的技术难题。面对这一情况,中国联通对城域网NAT技术做了长期的跟踪调研,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际部署经验。
2013年,随着城域网NAT整体解决方案的日渐成熟,中国联通决定将集中式NAT设备纳入城域网集采,由集团统一组织招标。经过近2年时间的调研准备,中国联通首次城域网集中式NAT集采招标于2014年12月启动,招标设备包括80G、160G以及320G三档设备,共有9家业界主流防火墙和城域网设备提供商参与了此次竟标。最终,迪普科技大容量NAT设备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取了此次招标一半以上份额。
早在2012年,迪普科技与广东联通就在城域网中开始城域网集中式大容量NAT设备的部署。迪普科技专业的研发人员与广东联通的资深城域网技术专家共同探讨城域网集中式NAT设备的部署方案,在业界首先提出了基于BGP MPLS VPN技术的城域网集中式NAT设备部署方案,并得以成功规模应用。
除了创新性的组网方式外,迪普科技大容量NAT设备基于APP-X硬件平台开发,业务板卡采用大规模可编程芯片(FPGA)+多核CPU架构设计。借助于FPGA的高效业务处理性能,迪普科技NAT业务板卡突破性的实现小包线速转发,消除了传统NAT设备与网络产品之间的性能差异,并且在新建连接、并发连接等关键指标上均达到业界顶尖水平,其性能上的优势,能够帮助设备承受更大的流量冲击,实现更小的转发时延。与直接使用公网IP相比,这能带给最终用户最佳的上网体验。
为了满足未来网络技术的演进,迪普科技大容量NAT设备支持IPv6/IPv4双栈和各类主流的IPv6过渡技术,如DS-Lite、NAT64、Smart6等,通过软件修改,即可将现有NAT44网关调整为IPv6过渡网关,轻松实现网络的平滑过渡和演进。对于运营商客户而言,这一特性无疑为现有的硬件设备投资提供了有效的保护。
迪普科技的大容量NAT方案广泛应用于各大运营商的城域网、分组域以及WLAN网络中。目前已经在全国超过60个地市城域网,以及15个以上省份无线分组域出口得到应用,总体容量超过10Tbps,高峰时间承载的用户达到数千万。鉴于迪普科技大容量NAT方案在运营商网络中的出色表现,该方案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荣获“2014年通信及行业信息化优秀解决方案专家推荐奖”。未来,迪普科技将继续基于秉承“应用即网络”技术理念,以“让网络变得简单、智能、可靠”为愿景,进一步完善产品与解决方案,为广大运营商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Liquid AI发布了新一代视觉语言基础模型LFM2-VL,专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嵌入式系统等设备高效部署而设计。该模型基于独特的LIV系统架构,GPU推理速度比同类模型快2倍,同时保持竞争性能。提供450M和1.6B两个版本,支持512×512原生分辨率图像处理,采用模块化架构结合语言模型和视觉编码器。模型已在Hugging Face平台开源发布。
AIM Intelligence联合多所知名大学揭示了音频AI系统的重大安全漏洞,开发出名为WhisperInject的攻击方法。这种攻击能让看似无害的音频指令操控AI生成危险内容,成功率超过86%,完全绕过现有安全机制。研究暴露了多模态AI系统的系统性安全风险,对全球数十亿智能设备构成潜在威胁。
阿里团队推出首个AI物理推理综合测试平台DeepPHY,通过六个物理环境全面评估视觉语言模型的物理推理能力。研究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模型在物理预测和控制方面仍远落后于人类,揭示了描述性知识与程序性控制间的根本脱节,为AI技术发展指明了重要方向。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了视觉强化学习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超过200项代表性工作。研究将该领域归纳为四大方向: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视觉生成、统一模型框架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分析了从RLHF到可验证奖励范式的政策优化策略演进,并识别出样本效率、泛化能力和安全部署等关键挑战,为这一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提供了完整的技术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