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3下午-14日,Wi-Fi联盟(Wi-Fi Alliance)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主要与到场专业人士分享Wi-Fi认证项目与技术的最新发展。
14日下午,Wi-Fi联盟举行了媒体见面会。会上,Wi-Fi联盟市场副总裁Kelly Davis-Felner女士分享了Wi-Fi联盟一路走来的成绩,着重宣布了一项最新的Wi-Fi性能——Wi-Fi Aware,并代表Wi-Fi联盟对2015年作出15项相关预测。

Wi-Fi联盟市场副总裁Kelly Davis-Felner
Wi-Fi联盟已成立十五年,自2000年以来至今年1月,Wi-Fi设备销量已突破百亿部大关,并将持续增长,到2018年,这一数字将翻一倍;2015年,Wi-Fi与WiGig芯片出货量将超过30亿,Wi-Fi作为移动与消费类电子技术的属性将更为突出。
在Wi-Fi设备销量突破百亿之际,Wi-Fi联盟推出新型工具,帮助用户轻松发现能够提供出色Wi-Fi体验的产品。Wi-Fi CERTIFIED产品搜索工具帮助用户轻松发现已通过严格测试且满足可互操作性、安全与技术标准的产品,只有满足这些标准的产品才有资格使用标志性的Wi-Fi CERTIFIED标识。用户可以按设备类型搜索,也可使用高级的Wi-Fi功能搜索,如Passpoint、Miracast和Wi-Fi Direct。
会上,Kelly分享了一组数据,全球共有65亿移动用户,19亿社交网站活跃用户,其中中国有12亿移动用户、6.25亿社交网站活跃用户;用户花费在移动设备上的时间已超PC端,并更倾向于通过Wi-Fi来连接。Kelly表示,技术越来越朝着应用的方向发展,基于此,Wi-Fi联盟推出一项新的感知功能Wi-Fi Aware。
Wi-Fi Aware的“周边感知”技术能够在后台连续运行,发送极小量的消息,并帮助多种应用实现服务发现功能。Wi-Fi Aware认证设备能够在连接之前发现服务,进一步提高Wi-Fi技术为游戏、点对点消息和媒体共享等社交应用以及距离评估、背景通知和优惠信息等针对具体位置的服务便利性。发现服务后,用户即可发起应用,通过Wi-Fi Direct或传统Wi-Fi建立连接,使用这些服务。
据Kelly称,在连接距离方面,Wi-Fi Aware与其他Wi-Fi连接类似,在200米左右,也会受周边环境制约;在安全方面,Wi-Fi Aware是一项感知功能,并未在安全方面有特殊部署,不过该功能基于用户自愿行为,且受WAP2保护。Wi-Fi Aware将于今年晚些时候通过Wi-Fi CERTIFIED认证,并正式部署于产品中。
最后,Kelly代表Wi-Fi联盟发布了新一年的15项预测,这些预测基于联盟成员的发现和洞察,再一次印证Wi-Fi已不仅仅是互联网的连接节点。该预测概览如下:
1. Wi-Fi技术的性能将进一步改进,Wi-Fi CERTIFIED ac将成为主流并增加先进特性;
2. 双频带Wi-Fi将得到普及;
3. Wi-Fi Direct新型开发者工具将得到更广泛的部署;
4. Wi-Fi Aware助开发者发现周边资源;
5. 以Passpoint为基础的Wi-Fi漫游和Wireless Broadband Alliance的NGH项目将在2015年面世;
6. 有线运营商继续投资于Wi-Fi;
7. 移动运营商压力倍增;
8. Wi-Fi将在2015年成为光受欢迎的移动通话连接技术;
9. 消费者需求保障Wi-Fi增长;
10. “Wi-Fi优先”业务模式将继续发展,使Wi-Fi成为首选连接;
11. Wi-Fi提高零售利润;
12. 用Wi-Fi看比赛,拥有网络连接、相机和社交媒体的球迷已经成为最好的对外营销工具;
13. 市场分化让位于市场协作,行业协作是发掘物联网商机的价值所在;
14. Wi-Fi引领智能家居、工业物联网和车联网;
15. 保证互操作性和安全性同时,Wi-Fi能源效率、覆盖范围与性能将不断提升。
Wi-Fi联盟把“随时随地,连通一切,连通大家”作为发展愿景,致力Wi-Fi技术发展,改变连接体验,并最终为物联网的全面到来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kamai的分布式边缘架构从设计之初就以韧性为核心,全球平台通过跨区域负载均衡和智能路由技术,确保即使某些节点出现故障,流量也能无缝切换至可用节点。
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Adobe开发出革命性的NP-Edit技术,首次实现无需训练数据对的AI图像编辑。该技术通过视觉语言模型的语言反馈指导和分布匹配蒸馏的质量保障,让AI仅用4步就能完成传统50步的编辑任务,在保持高质量的同时大幅提升处理速度,为图像编辑技术的普及应用开辟了全新道路。
Turner & Townsend发布的2025年数据中心建设成本指数报告显示,AI工作负载激增正推动高密度液冷数据中心需求。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已在从事AI数据中心项目,47%预计AI数据中心将在两年内占据一半以上工作负载。预计到2027年,AI优化设施可能占全球数据中心市场28%。53%受访者认为液冷技术将主导未来高密度项目。电力可用性成为开发商面临的首要约束,48%的受访者认为电网连接延迟是主要障碍。
复旦大学团队突破AI人脸生成"复制粘贴"痛点,开发WithAnyone模型解决传统AI要么完全复制参考图像、要么身份差异过大的问题。通过MultiID-2M大规模数据集和创新训练策略,实现保持身份一致性的同时允许自然变化,为AI图像生成技术树立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