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DC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季度追踪报告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收入达到67亿美元,同比增长7.6%。与此同时,全球企业和服务提供商(SP)路由器市场收入达到34亿美元,同比增长14.4%。
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亮点
从地区来看,2021年第一季度以太网交换机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结果喜忧参半。其中,亚太市场季度表现强劲,中国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9.8%,日本增长23.5%,其他不包括中国和日本的亚太地区市场增长7.2%,其中韩国增长17.9%。在欧洲地区,西欧增长16.7%,德国增长14.3%。中欧和东欧下滑7.8%。中东和非洲同比下滑3.7%。在美洲,美国同比增长2.5%,加拿大下滑11.8%,拉丁美洲增长2.5%。
IDC数据中心和多云网络研究副总裁Brad Casemore表示:“尽管存在地区差异,但第一季度的总体增长,反映了一种乐观情绪,即与2020年相比2021年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会表现更为强劲。作为表面上的常态和可预测性的回报,企业将对园区和数据中心网络进行再投资。同时,云服务提供商包括超大规模企业将继续实现增长,并频繁升级他们的数据中心网络,采用高带宽交换技术,以满足企业和消费者对云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
最高速的交换机平台是推动以太网交换机市场增长一大动力。例如,100Gb交换机的端口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6.9%,收入增长27.2%,市场收入份额为24.5%。25Gb/50Gb交换机也展现出亮眼的增长,其中收入增长28.0%,端口出货量增长21.0%。
同时,作为市场中更为成熟的一部分,低速交换机的结果喜忧参半。10Gb端口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8.1%,但收入下滑0.4%,收入份额为23.3%。1Gb交换机的端口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2.2%,但收入下滑2.4%,收入份额为35.0%。该季度IDC以太网交换机追踪报告新增了几个细分市场,包括200Gb/400Gb和2.5Gb/5Gb,这两个新的细分市场预计未来几个季度会有快速的增长。
在数据中心和非数据中心细分市场的强劲推动下,2021年第一季度以太网交换机总端口出货量增长了15.4%,其中数据中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收入增长了10.2%,端口出货量占比13.0%,市场收入占比43.1%。而非数据中心交换机所占份额更高一些,端口出货量占比为87.0%,市场收入占比为56.9%,收入同比增长5.8%。
路由器市场亮点
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企业和服务提供商路由器市场同比增长14.4%,其中主要的通信SP细分市场收入占比为77.5%,增长18.0%,企业细分市场增长3.7%。从地区来看,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和中国)的服务提供商和企业路由器市场总体增长了27.8%。其中,日本下滑2.6%,中国下滑0.8%。西欧地区,收入同比增长19.9%,中欧和东欧增长18.1%,中东和非洲增长11.0%。在美国,企业细分市场下滑5.4%,而通信服务提供商细分市场显著增长了38.7%,使得总体市场增幅达到25.7%。拉美地区增长4.6%。
厂商要点
思科在该季度的以太网交换机总收入和增长3.4%,市场分为49.3%。其中,高速以太网交换机(25Gb/50Gb、100Gb和200Gb/400Gb)方面,思科以40.9%的收入份额成为市场领导者。企业和服务提供商路由器收入同比增长18.5%,其中企业路由器收入下滑1.3%,服务提供商路由器收入增长33.2%,综合市场份额合计为37.6%。
该季度华为以太网交换机收入同比增长了1.7%,市场份额达到7.9%。企业和服务提供商路由器总收入同比增长1.5%,市场份额达到25.5%。
Arista Networks以太网交换机同比收入增长了28.6%,市场份额为7.9%。100Gb收入占比为71.4%,反映了该公司在云提供商市场的长期存在。
HPE以太网交换机收入同比增长了6.3%,市场份额达到6.0%。
Juniper以太网交换机收入同比减少14.8%,使得市场份额降至2.6%。企业和服务提供商路由器总销售额增长了21.1%,使其在路由器市场的总体份额达到11.1%。
IDC网络市场追踪报告研究总监Petr Jirovsky指出:“不同地区的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市场结果参差不齐,这表明不同地区从新冠疫情中复苏的状况是不同的。关键领域的强劲增长尤其是最高速的以太网交换机预示着2021年将持续转好,各种规模的企业组织都专注于投资技术以推动连接的未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迪拜Gitex 2025大会上,阿联酋成为全球AI领导者的雄心备受关注。微软正帮助该地区组织从AI实验阶段转向实际应用,通过三重方法提供AI助手、协同AI代理和AI战略顾问。微软已在阿联酋大举投资数据中心,去年培训了10万名政府员工,计划到2027年培训100万学习者。阿联酋任命了全球首位AI部长,各部门都配备了首席AI官。微软与政府机构和企业合作,在公民服务和金融流程等领域实现AI的实际应用,构建全面的AI生态系统。
查尔斯大学和意大利布鲁诺·凯斯勒基金会的研究团队首次系统性解决了同声传译AI系统延迟评估的准确性问题。他们发现现有评估方法存在严重偏差,常给出相互矛盾的结果,并提出了YAAL新指标和SOFTSEGMENTER对齐工具。YAAL准确性达96%,比传统方法提升20多个百分点。研究还开发了专门的长音频评估工具LongYAAL,为AI翻译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测量标准。
苹果与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发布名为FS-DFM的新模型,采用少步离散流匹配技术,仅需8轮快速优化即可生成完整长文本,效果媲美需要上千步骤的扩散模型。该模型通过三步训练法:处理不同优化预算、使用教师模型指导、调整迭代机制来实现突破。测试显示,参数量仅1.7亿至17亿的FS-DFM变体在困惑度和熵值指标上均优于70-80亿参数的大型扩散模型。
印度理工学院团队构建了史上最大规模印度文化AI测试基准DRISHTIKON,包含64288道多语言多模态题目,覆盖15种语言和36个地区。研究评估了13个主流AI模型的文化理解能力,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也存在显著文化盲区,特别是在低资源语言和复杂推理任务上表现不佳,为构建文化感知AI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