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思科发布多项创新成果,旨在加速 AI 在不同市场领域的安全与可扩展部署。此次发布的重磅产品包括思科N9100,这是首款由英伟达合作伙伴开发、基于英伟达Spectrum-X 以太网交换芯片的数据中心交换机。借助该产品,思科将为 Neocloud 和主权云部署提供符合英伟达Cloud Partner 要求的参考架构。针对企业客户,思科通过与英伟达共同打造的 Secure AI Factory,在 AI 部署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安全性与可视化能力。而在电信领域,思科与英伟达及其他合作伙伴联合推出业内首个面向 6G 的原生 AI 无线技术栈。这些创新将为 Neocloud、企业及电信客户提供构建、管理与保护大规模 AI 基础设施所需的灵活性与互操作性。
思科全球总裁兼首席产品官Jeetu Patel表示:“我们正处在历史上最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的起点。要支撑未来的代理型AI 应用与创新,基础设施需要采用全新的架构来突破当前功耗、计算与网络性能的限制。思科与英伟达正携手定义这些面向未来的 AI 数据中心关键技术,从新兴的 Neocloud 到全球服务提供商与企业,都将受益于此。”
英伟达网络业务资深副总裁 Gilad Shainer表示:“英伟达Spectrum-X 以太网实现了加速网络的卓越性能。结合思科的云参考架构与英伟达Cloud Partner 设计原则,客户可选择通过最新的思科N9100 系列或基于思科Silicon One 的交换机部署 Spectrum-X 以太网,打造开放的高性能 AI 网络。”
满足各种 AI 工作负载的产品组合
无论是前端还是后端,以太网网络都必须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快速发展的 AI 创新、无缝整合现有基础设施,并实现简易的部署与管理。思科N9100 系列交换机预计将在年底前开放订购,提供思科NX-OS 或 SONiC 操作系统,推动 AI 网络的以太网发展,并为新云和主权云客户构建 AI 基础设施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以 N9100 为基础,思科将推出符合英伟达Cloud Partner 标准的参考架构。思科的 Nexus 数据中心交换机产品组合通过思科Nexus Dashboard 提供统一的操作模型,涵盖 Silicon One、Cloud-scale ASICs,以及基于 Spectrum-X以太网交换芯片构建的交换机。
此外,面向 Neocloud 与主权云客户,思科Cloud Reference Architecture (云参考架构)以英伟达Cloud Partner 的设计原则为基础,采用思科的 Silicon One 与 Cloud-scale ASIC 产品。该参考架构还将包含近期发布的基于 Silicon One P200的思科8223,用于跨网络扩展,以及英伟达BlueField-4 DPUs和英伟达ConnectX-9 SuperNICs 等关键组件。
思科与 英伟达携手打造的 Secure AI Factory:为性能、安全与韧性而生
自 2025 年 3 月在 GTC大会上首次亮相以来,由思科和英伟达合作推出的Secure AI Factory已成为业界首个为企业提供综合性 AI 基础架构的方案,在保障性能的同时,将安全与可观测性置于核心位置。以思科AI PODs 与基于 Silicon One 的 Nexus 交换机为基础,思科此次进一步推出以下新的功能与升级:
首个AI原生无线堆栈——思科是其核心
随着AI从智能手机拓展至更多互联设备,如增强现实眼镜、联网汽车与机器人,无线网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连接规模与效率挑战。为应对这一趋势,思科、英伟达及多家电信合作伙伴联合推出了首个用于移动网络的美国 AI-RAN 堆栈,该堆栈集成了感知与通信功能,并已在英伟达华盛顿GTC大会上展示了多项面向6G前沿应用的成果。这一解决方案使电信运营商能够在现有移动网络中融入AI能力,从5G增强服务起步,为未来的6G奠定基础。该堆栈结合了思科的用户面功能(UPF)与5G核心网软件,以及英伟达的AI Aerial平台,共同构建出一套高效、安全的底层基础,可实现物理AI与融合感知的网络功能。
思科与英伟达:携手推动AI发展
思科与英伟达的合作持续加速,源于双方对未来AI世界的共同愿景——一个可扩展、可观测且安全的智能时代。本次发布的技术进展,正是思科不断追求创新的有力见证,也将进一步加速企业、新云服务商以及电信运营商在AI领域的应用落地。
业界评价
基流科技(Infrawaves) 首席执行官胡效赫表示:“AI基础设施的真正挑战不仅在于性能——而在于当你从几十块GPU扩展到数千块时,如何维持运维的可控性。思科通过NX-OS与Nexus Dashboard提供了统一的操作界面,贯穿我们整个AI架构,不论是前端推理延迟优化,还是后端训练吞吐量最大化。这样的运维简化,能够直接转化为更快的部署速度和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
GMI Cloud基础设施负责人Yih Leong Sun表示:“由英伟达Spectrum-X以太网交换芯片驱动的思科N9100系列,为我们满足AI云需求,提供了高性能、开放式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通过Nexus Dashboard统一的操作模型运行NX-OS或SONiC,使客户在保持运维简洁的同时获得更高灵活性。它兼具企业级网络能力与云的扩展性与敏捷性——正是下一代AI工作负载所需要的。”
小红书基础设施负责人程俊峰表示:“随着算力需求持续增长,我们的GPU集群正在迅速扩展。在超大规模GPU网络中,我们面临诸如拥塞管理与负载均衡等多方面挑战。思科基于NCP标准的参考架构及其N9100系列交换机,为我们开箱即用地提供了所需的性能与开放性。借助思科Nexus平台,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英伟达Spectrum-X以太网交换芯片的AI网络能力,无需额外的运维或开发成本,同时还能无缝集成到现有系统中。期待未来继续与思科紧密合作,共同迈向AI之旅的新阶段。”
World Wide Technology (WWT) 云端、基础设施及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Neil Anderson表示:“WWT的客户一直信赖思科在企业数据中心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如今,这一优势结合了英伟达Spectrum-X Ethernet的技术创新,不仅拓展了客户在数据中心的投资价值,也为其部署AI工作负载打开了新空间。随着越来越多客户计划在企业数据中心扩展AI应用,这一点显得尤为关键。”
Bluesky Compute首席执行官Ian Hartley表示:“我们很高兴成为首批在AI训练集群的横向扩展架构中部署思科N9100系列交换机的新云企业之一。这将帮助我们更快速地构建更大规模、互联性更强的B300集群,持续将AI转化为企业可衡量的回报。N9100系列交换机支持的思科NCP合规参考架构,以及Nexus Dashboard提供的简化运维能力,让整个部署过程更加高效,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Computacenter公司的Thomas Berger表示:“我们已经在客户的AI基础设施中部署了数千块GPU,而网络复杂性一直是我们扩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思科基于英伟达Spectrum-X以太网交换芯片的Nexus N9100系列平台,通过对NCP参考架构的兼容,精准应对了这一难题——为我们提供了所需的性能,同时保持系统的开放性。统一的Nexus操作模式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在整个AI架构中确保了运维的一致性。这种‘因地制宜’的灵活性,不再强迫客户做出架构妥协,正在改变企业构建AI基础设施的方式。”
上海丽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敏华表示:“作为英伟达的云合作伙伴,丽蟾科技提供软、硬件一体的全栈式解决方案,助力构建AI驱动的云服务。我们的服务涵盖从咨询规划、测试部署、实施落地到后期运维的端到端能力。我们对即将推出的思科N9100系列倍感期待,并相信其搭载Nexus Dashboard的统一操作模型以及符合NCP架构的参考设计,将简化部署流程,更高效地扩展我们的AI基础设施。这一解决方案将加速创新、降低成本,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为客户交付大规模能力。”
 0赞
0赞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虽然ChatGPT等AI工具正在快速改变世界,但它们并非无所不知的神谕。ChatGPT擅长"令人信服的错误",经常提供有偏见、过时或完全错误的答案。在健康诊断、心理健康、紧急安全决策、个人财务规划、机密数据处理、违法行为、学术作弊、实时信息监控、赌博预测、法律文件起草和艺术创作等11个关键领域,用户应避免完全依赖ChatGPT,而应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这项由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完成的突破性研究首次揭示了AI系统自我改进中的"效用-学习张力"问题:系统追求更好性能时会增加复杂度,但过高复杂度会破坏学习能力。研究建立了学习边界定理,提出双门控制机制,为AI安全自我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用方案,对确保AI技术长期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软重启三里岛核反应堆的协议确认了AI革命与能源现实主义的融合。亚马逊和谷歌也达成类似协议,共同押注核能为AI未来提供最可行的动力路径。到2030年代,数据中心用电量可能媲美大国水平。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电力需求到2050年将增长六倍。核电厂90%的容量因子使其独特适合数据中心需求。世界核协会估计,当前全球398GW核能产能必须在2050年前至少增长两倍。
这项由Reactive AI公司Adam Filipek主导的研究提出了反应式变换器(RxT),通过事件驱动架构和固定大小记忆系统,将传统聊天机器人的对话成本从平方级降为线性级,使长期对话成本降低99%以上,同时实现恒定响应速度。实验证明即使12M参数的RxT也显著优于22M传统模型,为高效对话AI开辟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