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于近日最新发布2024年中国安全技术成熟度曲线,该曲线介绍了中国安全领域的创新,今年新增了两项创新:AI网络安全助手、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同时,中国的隐私保护技术达到期望膨胀期,这是由于不断变化的监管框架以及中国希望引领AI技术开发和采用的雄心。
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高峰表示:“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等颠覆性技术需要增加安全方面的投资,而中国企业机构仍然受到预算制约。与此同时,企业机构还投资于GenAI等数字创新。这些数字投资带来了新的攻击面,可能需要新的安全防护机制。因此,企业机构要优化安全措施,以平衡新技术的采用和预算限制。”
(图一、2024年中国安全技术成熟度曲线)
中国的隐私保护
《中华人?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法律和监管格局,针对中国公民的个人数据保护提供了一个范围更广的框架,并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中国的监管框架与其他区域法律规定的原则相似,但企业应仔细研究其中有关数据本地化、数据授权原则和数据跨境传输的复杂要求,并在企业的隐私策略中对这些要求加以应对。
安全服务边缘(SSE)
中国的SSE 产品融合了不同安全功能(至少融合了安全Web网关[SWG]和零信任网络访问[ZTNA]), 通过额外的软件即服务(SaaS)安全功能来降低复杂性、改善用户体验。此类产品在本地或云中交付。SSE允许企业机构使用中心化方法在 Web、云服务和私有应用访问中实施安全策略,随时随地为员工提供支持。同时,SSE降低了运行多个产品的管理复杂性,可以在一个平台中对终端用户操作进行更清晰的可视化。
物联网身份验证
物联网(IoT)身份验证是指某个单一物件(通常是设备)在与设备、应用、云服务或在物联网环境中运作的网关等实体发生互动时,为该物件的身份建立信任的机制。随着物联网市场呈现出爆炸式增?,这些互联设备能够联通网络和物理世界,也会引发全新的攻击威胁。完善的IoT安全需要具备强大IoT身份验证能力的IoT设备,用于缓解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及/或其他问题和漏洞。
AI网络安全助手:
人工智能(AI)网络安全助手利用大语言模型发掘网络安全工具提供的现有知识,并生产与安全团队中的目标角色相关的内容。AI网络安全助手大多是作为现有产品的辅助功能,但也可以作为专用前端,或者通过集成软件智能体采取行动。这些AI网络安全助手可以发现知识和创建内容(通常以摘要的形式或生产代码/脚本),这种提高生产力的潜力吸引了网络安全高管的注意。这些助手可能会演进成为更自主的代理,可以在没有频繁提示的情况下根据概括性指示工作。
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
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是一个可配置的安全记录系统,旨在聚合并分析来自本地和 云环境的安全事件数据。SIEM可协助相关人员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事件对企业机构的负面影响,同时支持合规和汇报需求。安全项目有效实施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将安全数据进行汇总和标准化处理,并以可视化方式集中展示企业机构的安全状况。SIEM可以支持安全运营中心识别、优先安排和调查安全事件。广泛的可见性是安全运营中心在日常安全运营工作中做出决策的基础。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Liquid AI发布了新一代视觉语言基础模型LFM2-VL,专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嵌入式系统等设备高效部署而设计。该模型基于独特的LIV系统架构,GPU推理速度比同类模型快2倍,同时保持竞争性能。提供450M和1.6B两个版本,支持512×512原生分辨率图像处理,采用模块化架构结合语言模型和视觉编码器。模型已在Hugging Face平台开源发布。
AIM Intelligence联合多所知名大学揭示了音频AI系统的重大安全漏洞,开发出名为WhisperInject的攻击方法。这种攻击能让看似无害的音频指令操控AI生成危险内容,成功率超过86%,完全绕过现有安全机制。研究暴露了多模态AI系统的系统性安全风险,对全球数十亿智能设备构成潜在威胁。
阿里团队推出首个AI物理推理综合测试平台DeepPHY,通过六个物理环境全面评估视觉语言模型的物理推理能力。研究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模型在物理预测和控制方面仍远落后于人类,揭示了描述性知识与程序性控制间的根本脱节,为AI技术发展指明了重要方向。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了视觉强化学习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超过200项代表性工作。研究将该领域归纳为四大方向: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视觉生成、统一模型框架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分析了从RLHF到可验证奖励范式的政策优化策略演进,并识别出样本效率、泛化能力和安全部署等关键挑战,为这一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提供了完整的技术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