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记者获悉,达摩院成功研发新型波束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定向通信性能指标,是当前5G上传速率的7倍,并支持24K高清全景直播。该系统创新了波束获取、追踪、调度和管理等多项定向通信的关键技术,为元宇宙、毫米波、卫星互联网等技术的实际落地提供了通用方案。
传输速度不够快,是阻碍VR等技术落地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主流的全向通信遭遇瓶颈,定向技术是另一个选择,它具有独特优势:全向通信相当于通过一盏灯照亮整个空间,而定向通信类似于用手电筒照明,“光线”更集中,可实现更高密度、更快速率和更长距离的通信,有望突破“香农定理”的速率天花板。
但是,定向通信要求收、发两端波束严格对齐,在遮挡多、移动性高、部署密集的现代通信场景下,极难保持通信稳定。

(图说:基于XG波束管理系统的定向通信,可让VR实现视网膜级的全沉浸式体验)
为彻底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拓展前沿技术的应用边界,达摩院XG实验室自研一套完整的波束管理系统,实现了从硬件到算法再到系统的协同创新:
硬件层面,成功研发新型智能天线,可更有效地集中波束能量,在弱网场景下,最高上行速率是全向天线的4.8倍,下行速率更高达15倍;算法层面,首次融合Wi-Fi、IMU、GPS、辅助摄像头等跨模态传感器信息,可预测终端运动轨迹并主动对齐波束,大幅提高移动中的通信稳定性。
同时,XG实验室首创“智慧大脑”——中心化调度系统,并引入终端用户体验质量(QoE)信息,实现全局更优的资源调配和网络性能。
达摩院已成功将这套系统应用到毫米波全景直播场景中。依托于软硬一体的全新设计,视频采集端的负载和功耗显著降低,普通无人机也能完成专业摄影车的高清、VR等素材的采集需求,解决了VR应用落地的关键难题。
结果显示,该系统上下行速率最高2Gbps、延迟小于1ms,是当前5G上传速度(约300Mbps)的7倍。2Gbps的高速率可支持24K全景直播,比肩人眼极限,真正让VR实现视网膜级的全沉浸式体验。


(图说:毫米波全景直播,左图为工程师调试无人机设备,右图为呈现场景)
“XG波束管理系统兼容各频段信号接入,并可为新技术和新协议进行调整和定制,为定向技术与各大前沿技术融合发展打下基础。”XG实验室技术专家胡盼介绍说,结合定向通信新框架,大规模、自由移动的元宇宙等未来前景或可提前到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特尔携手戴尔以及零克云,通过打造“工作站-AI PC-云端”的协同生态,大幅缩短AI部署流程,助力企业快速实现从想法验证到规模化落地。
意大利ISTI研究院推出Patch-ioner零样本图像描述框架,突破传统局限实现任意区域精确描述。系统将图像拆分为小块,通过智能组合生成从单块到整图的统一描述,无需区域标注数据。创新引入轨迹描述任务,用户可用鼠标画线获得对应区域描述。在四大评测任务中全面超越现有方法,为人机交互开辟新模式。
阿联酋阿布扎比人工智能大学发布全新PAN世界模型,超越传统大语言模型局限。该模型具备通用性、交互性和长期一致性,能深度理解几何和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推理"学习真实世界材料行为。PAN采用生成潜在预测架构,可模拟数千个因果一致步骤,支持分支操作模拟多种可能未来。预计12月初公开发布,有望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低成本合成数据生成。
MIT研究团队发现,AI系统无需严格配对的多模态数据也能显著提升性能。他们开发的UML框架通过参数共享让AI从图像、文本、音频等不同类型数据中学习,即使这些数据间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实验显示这种方法在图像分类、音频识别等任务上都超越了单模态系统,并能自发发展出跨模态理解能力,为未来AI应用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