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冬奥会刚刚结束,2月21日上午,来自北京冬奥组委、科技冬奥重点专项项目组及奇安信集团负责冬奥网络安保的相关专家在奇安信安全中心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网络安全‘零事故’经验总结研讨会”。对冬奥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科技冬奥”专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同时按冬奥组委技术部要求启动经验总结工作。
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副部长贾力,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刘建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王国仁,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嵇智源,华北电力大学能源电力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教授李建彬,南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张健等领导、专家出席座谈会,并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副部长贾力
随着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顺利闭幕,奇安信圆满兑现了冬奥会网络安全保障“零事故”的承诺。奇安信冬奥项目组技术负责人将冬奥网络安全保障工作总结为“新制度、新框架、新技术、新服务”四个特点。他介绍,在两年多的过程中,奇安信设计、规划并完成了覆盖全周期的十大建设、运行和保障任务,覆盖一体化建设、应急处置体系、实战演练演习、人员全面覆盖、情报研判溯源、安全闭环运行等多个方面,其中包含大量技术创新、标准创新、组织创新等尝试。
同时,由奇安信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保障冬奥赛事网络和系统不间断运行的安全检测与防护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也基本完成了项目中期计划指标。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从网络攻防、软件检测、共享协同等角度开展了关键技术研究,对冬奥赛事网络中现有安全检测和防护平台进行防护能力提升,并开展实际应用,协同保障冬奥赛事网络和系统的安全,并在标准规范、工具专利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
与会专家在听取项目情况汇报后表示,针对当前项目进展和相应成果,建议尽快总结、分析项目工作成果,总结固化先进经验,并进一步将创新成果和工作经验市场化、扩大化,输出更多先进经验和成果。
南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张健特别指出,针对在冬奥网络安全保障过程中产生的海量工作数据,以及在协同、组织、服务、应急等方面积累的各领域数据都是宝贵资产,应当进行沉淀、梳理、总结,形成抓手,为未来的重保、关基保护等工作提供方向,和进一步创新的基础。
冬奥会“安全”办赛离不开网络安全的保障,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副部长贾力对奇安信作为网络安全服务和杀毒软件赞助商的支持和服务表示感谢。他指出,应及时从多角度、多维度总结网络安全工作经验和亮点,做好继承和发扬,同时继续做好冬残奥会的网络安全保障,做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奇安信集团董事长、奇安信冬奥网络安全保障总指挥齐向东对各位领导、专家在冬奥网络安全保障过程中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
他表示,今天是一个开头,各位专家提了很多非常好的想法,奇安信将按照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的要求,尽快进行工作经验的梳理和总结。这次的冬奥实践也表明,我们在网络安全上是“有两把刷子的,能力是可以的”。我们能够为2035年国家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这也是我们工作经验梳理的一个重要的意义,使其能够服务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