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安全技术手段已经过时,无法解决工业互联网面临的安全问题。”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发表演讲时表示,需要创新网络安全技术,将安全和工业生产深度融合,提高工控系统的免疫力。从网络、身份、应用、数据和行为五个层面,将威胁层层过滤,把网络攻击的概率降低到万分之一,真正实现内生安全。

当前,正在兴起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推动着工厂内外的生产设备、产品及人员的智能连接,工厂之间、工厂与消费者之间的“智能连接”,更驱动着社会生产方式变革。
“工业互联网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是第四代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齐向东认为,工业互联网是高安全、弱开放的工业生产系统,与弱安全、高开放的互联网系统,两大系统的融合。这直接打破了传统工业相对封闭可信的生产环境,导致攻击路径大大增加,攻击者可以从研发端、管理端、消费端、生产端都有可能实现对工业互联网的攻击或病毒传播。如果没有做好安全防护,那么价值巨大、牵连过广的工业互联网,就成了黑客唾手可得的“香饽饽”,尤其是智能工厂将是黑客勒索攻击的头号目标。
根据全球网络安全软件公司趋势科技数据显示,仅2020年第三季度就有150家制造企业牵涉勒索软件,多于其他任何行业。这个数字只是冰山一角,九成以上的企业因为害怕对自己的品牌造成伤害,都在支付赎金以后选择了静默。
“工业互联网时代,供应链环环相扣,牵扯到的上下游企业众多一个点遭受攻击,很可能会把整个产业链拖下水。供应链安全注定是工业互联网逃不开的挑战。”齐向东表示,工业互联网供应链安全挑战来自两大方向,一是开源软件代码存在巨大隐患,此前奇安信开源卫士对2188个软件开发项目进行了调研,100%的项目都用了开源软件,其中有1695个项目都存在开源软件漏洞,占比高达77.5%,平均每个项目有52.5个漏洞;二是源代码天然存在缺陷,也给供应链安全埋下隐患。奇安信代码卫士对1838个软件项目的源代码进行了分析,总计发现330万个安全缺陷,其中高危安全缺陷36万个。统计显示,程序员每敲一千行原始代码,会出现10.13个缺陷,其中有1.08个高危缺陷。
齐向东表示,传统的杀毒、木马检测、防火墙等技术,解决是通用的系统和软件安全,常常用误报率和漏报率来衡量,这种方式无法解决工业互联网面临的安全问题。所以,要创新网络安全技术,将安全和工业生产深度融合,提高工控系统的免疫力。从网络、身份、应用、数据和行为五个层面,将威胁层层过滤,把网络攻击的概率降低到万分之一,真正实现内生安全。
去年8月,奇安信已推出面向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安全框架,并为工业互联网领域解构出了覆盖工业生产各个层面的“九项重点任务”,包括调整优化工控网络架构、增强工控主机安全防护、建设工业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等等。
齐向东说,通过体系化的网络安全建设,解决传统安全手段失灵的问题,更好地应对网络安全威胁,为工业互联网企业建立起完善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护航工业互联网的健康安全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新加坡人工智能机构与阿里云发布全新大语言模型Qwen-Sea-Lion-v4,专门针对东南亚语言和文化特色进行优化。该模型结合阿里云Qwen3-32B基础模型和大量东南亚地区数据集,在东南亚语言模型评估榜单中位居开源模型首位。模型支持119种语言,能在32GB内存的消费级笔记本上运行,采用字节对编码技术更好处理非拉丁文字,并具备3.2万词元上下文长度,可执行文档级推理和摘要任务。
中科大联合快手等机构推出VR-Thinker技术,首次实现AI视频评判员的"边看边想"能力。该系统通过主动选择关键画面、智能记忆管理和三阶段训练,在视频质量评估准确率上达到75%-82%,特别擅长处理长视频场景,为AI视频生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AI智能体是下一代业务自动化工具,不仅能对话交流,还能执行复杂任务。与ChatGPT聊天机器人不同,它们可在最少人工干预下规划并完成工作。文章介绍了五个高影响力应用:自动化客户服务解决方案、销售CRM管理、合规自动化、招聘筛选与排程、市场情报报告。这些应用都具有重复性工作流程、依赖结构化数据、遵循可预测规则等特点,能够释放员工宝贵时间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
微软研究院发布BitDistill技术,通过三阶段优化将大型语言模型压缩至1.58位精度,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实现10倍内存节省和2.65倍速度提升。该技术包括模型结构稳定化、持续预训练适应和知识蒸馏传承三个关键步骤,解决了模型量化中的性能衰减和规模化问题,为AI模型在资源受限设备上的高效部署提供了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