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3日,《2018中国福建互联大会暨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在福建莆田举行。本届高峰论坛邀请全国互联网领军企业代表出席,关注“智慧城市”、“平台经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五大关键词。华为云BU PaaS产品部总经理廖振钦应邀出席大会,发表了《华为云,为智能社会注入新动能》主题演讲,并在区块链分论坛上分享了《华为区块链,构建可信数字经济的基石》。
在大会的主题演讲上,廖振钦表示:“人工智能将成为一种基本生产力,并深刻改变每一个行业。软件应用正朝着微服务化、容器化、SaaS化、AI化方向发展,公有云将是AI应用最佳的承载体。华为云EI企业智能提供‘云-边-端’三位一体的全栈智能服务,充分利用各环节优势,使能软件企业,将人工智能服务落地全行业。华为云希望实现普惠AI,让AI高而不贵,让各行各业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
在“区块链发展及应用”的主题分论坛上,廖振钦发表了《华为区块链,构建可信数字经济的基石》的主题演讲。廖振钦表示:“当前社会上对区块链宣传炒作的多、集资创新的多,但真正静下心来研究技术与应用场景落地的太少。区块链是一项非常好的可信数字交易的技术,但也并非万能药,只适合于有限的场景。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区块链适合的场景有三个特征:第一,存在去中心化、多方参与和写入数据的应用;第二,对数据真实性要求高的场景;第三,初始情况下相互不信任的多个参与者建立分布式信任的需求”。
2018年4月7日 ,华为云发布区块链白皮书。白皮书系统的介绍了区块链的兴起、核心技术及原理机制、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和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数据存证/交易,身份认证,供应链溯源,车辆存证,供应链金融等,进一步加快区块链技术的快速落地,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在本次发言中廖振钦详细介绍了近期华为在区块链领域的应用实践:
云的开放性和云资源的易获得性,决定了公有云平台是当前区块链创新的最佳载体
区块链是数字经济的使能技术,企业希望提升区块链创新的速度,区块链服务(Blockchain-as-a-service)便应运而生。公有云是获得弹性资源和快速实现新技术架构的最佳途径。云环境中的区块链服务可以简化诸如协商一致算法等复杂组件的设置,而云基础设施和云平台服务也可以帮助提升运营效率和降低早期投入风险。
2018年2月1日 华为云发布企业级区块链开放平台区块链服务BCS(Blockchain Service),是基于开源区块链技术和华为在分布式并行计算、数据管理、安全加密等核心技术领域多年积累基础上推出的企业级区块链云服务产品,帮助各行业、企业在华为云上快速、高效的搭建企业级区块链行业方案和应用。
华为云区块链服务BCS具备这些特点:
华为在区块链早有布局,持续为区块链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华为在区块链领域早有布局,早在2016年,华为就开始积极参与Linux基金会下的Hyperledger(又称“超级账本”)项目,该项目是区块链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开源项目,并在两个热度最高的子项目Fabric和STL中持续做出技术和代码贡献,同时被社区授予Maintainer职位,也是两个项目中唯一来自亚洲的Maintainer。
在Hyperledger的Fabric项目中,华为对Chaincode升级等多项功能特性进行了开发和修改,获得社区一致认可并予以采纳。Hyperledger成立中国区技术工作组,华为获得工作组主席职位,并帮助促进全球Hyperledger社区与中国本地技术团队之间的合作,为区块链开源社区在中国的发展和技术推广做出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针对区块链行业发展中的“痛点”, 在中国信通院的牵头下,包括华为在内的全国159家单位合力打造“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旨在推动区块链基础核心技术研究和行业应用落地,加快可信区块链标准的更新迭代,支撑政府决策,促进区块链行业良性健康的发展,致力于提升我国区块链的国际影响力。2018年8月17日 华为云区块链服务首席架构师当选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BaaS项目组组长,将与各单位为区块链平台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依据和保障,同时探索和推动一些示范合作项目和业务的落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Y Combinator合伙人Ankit Gupta与Anthropic预训练负责人Nick Joseph最近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
微软研究院提出潜在分区网络(LZN),首次实现生成建模、表示学习和分类任务的真正统一。该框架通过共享高斯潜在空间和创新的潜在对齐机制,让原本独立的AI任务协同工作。实验显示LZN不仅能增强现有模型性能,还能独立完成各类任务,多任务联合训练效果更是超越单独训练。这项研究为构建下一代通用AI系统提供了新的架构思路。
9月13日的PEC 2025 AI创新者大会暨第二届提示工程峰会上,“年度提问二:新工作时代:AI工作流由谁主导?”从企业实践到技术实现、从业务落地到战略决策,展开了一场高密度的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将AI工作流背后的难题和解决路径彻底揭开。
上海AI实验室开发的VLAC模型让机器人首次具备真实世界自主学习能力。该系统如同给机器人配备智能导师,能实时评估动作效果并从中学习。在四个操作任务测试中,机器人成功率从30%提升至90%,仅需200次练习。技术结合视觉、语言理解和动作生成,支持跨场景适应和人机协作,为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等领域应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