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基础,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最新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显示,目前中国IPV6网络已全面建成,IPV6从“能用”步入“好用”阶段。11月9日,在乌镇举行的下一代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上,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表示,安全是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下一代互联网面临“看不见”“理不清”“防不住”三大安全威胁,需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来解决问题,保护互联网安全。
IPv6作为构建数据基础设施的技术之一,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在数据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互联网规模扩大导致安全威胁“看不见”、互联网结构复杂导致安全威胁“理不清”、互联网新兴场景导致安全威胁“防不住”,给互联网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针对“看不见”难题,需要研究面向下一代互联网和应用服务的新型网络测绘技术,实现安全“看得见”网络。以IPv6地址空间扫描这一基础问题为例,奇安信与清华大学共同研究的IPv6边缘网关快速扫描技术,从主动测量技术出发,基于IPv6地址分配机制,使得我们可以对边缘网关设备开展大规模扫描。这类技术可以进一步结合被动流量数据,提高IPv6地址扫描命中率。
针对“理不清”难题,需要创新网络攻击监测和互联网大规模故障监测技术,实现安全“理得清”。以大网攻击监测为例,需要创新网络攻击监测技术,从而实现“理得清”攻击事件、“理得清”受害对象、“理得清”攻击来源;以互联网大规模故障监测为例,需要创新相关测量与分析技术,推动完善应急环境下互联网大规模故障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
针对“防不住”难题,需要用内生安全方法体系化构建安全能力,实现“防得住”。吴云坤介绍,内生安全理念就是把安全能力内置到网络与信息化环境、以及业务系统中,感知、响应对业务系统和数据的任何破坏行为,真正做到体系化“动态防控”。从局部整改、辅助配套的建设模式为主,走向“深度融合、全面覆盖”的体系化建设、运行模式。
“安全是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吴云坤呼吁,互联网安全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深化协同治理,综合运用、发挥政策、技术、标准等多种手段,构建统筹协同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不断提升网络安全综合防护能力。同时协同产学研各方资源和能力,进行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和创新攻关,以科技创新促安全发展,共同构建更加安全、健壮的下一代互联网。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Liquid AI发布了新一代视觉语言基础模型LFM2-VL,专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嵌入式系统等设备高效部署而设计。该模型基于独特的LIV系统架构,GPU推理速度比同类模型快2倍,同时保持竞争性能。提供450M和1.6B两个版本,支持512×512原生分辨率图像处理,采用模块化架构结合语言模型和视觉编码器。模型已在Hugging Face平台开源发布。
AIM Intelligence联合多所知名大学揭示了音频AI系统的重大安全漏洞,开发出名为WhisperInject的攻击方法。这种攻击能让看似无害的音频指令操控AI生成危险内容,成功率超过86%,完全绕过现有安全机制。研究暴露了多模态AI系统的系统性安全风险,对全球数十亿智能设备构成潜在威胁。
阿里团队推出首个AI物理推理综合测试平台DeepPHY,通过六个物理环境全面评估视觉语言模型的物理推理能力。研究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模型在物理预测和控制方面仍远落后于人类,揭示了描述性知识与程序性控制间的根本脱节,为AI技术发展指明了重要方向。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了视觉强化学习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超过200项代表性工作。研究将该领域归纳为四大方向: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视觉生成、统一模型框架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分析了从RLHF到可验证奖励范式的政策优化策略演进,并识别出样本效率、泛化能力和安全部署等关键挑战,为这一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提供了完整的技术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