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在2021数博会期间,奇安信正式发布数据安全开放平台“数据交易沙箱”。据介绍,该产品以秉承“数据不动程序动”、“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安全理念,解决数据流通交易过程中的隐私安全问题,为用户提供数据价值挖掘的使能器。
当前,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一代网络技术的推动作用下,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上升为新型生产要素,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然而,隐私泄露事件频发,隐私保护政策日趋严格,各行业管理者在共享开放数据方面顾虑重重,如何才能破解“隐私安全与数据价值流通对立”的难题?
对此,奇安信数据安全子公司产品总监冯镭表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作为生产要素,推动了四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当前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大幕刚刚开启,数据只有流通起来才有价值,才能真正的生产要素化,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数据生产要素化的’拦路虎’,平衡隐私安全与数据价值之间的矛盾。”
奇安信“数据交易沙箱”以方滨兴院士提出的安全分离学习技术为核心,具备开放式机器学习工作台、数据操作追溯审计、数据置换、沙箱计算容器和反隐私隐藏等多种核心功能,支持对接多种数据源,严格化管控数据访问权限,在数据拥有方和数据需求方之间构建一个多层次的“数据交易沙箱”,真正做到分享数据价值不分享数据。
数据要想真正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安全是重要前提。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奇安信“数据交易沙箱”采用了创新性的数据沙箱隐私保护计算技术,可根据数据所有方和数据使用方的不同需求灵活部署,使数据分析师在接触不到原始全量数据的前提下,能够对全量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挖掘,最终只带走不含敏感数据的模型文件或分析结果。
同时,“数据交易沙箱”会全程记录对数据的访问、分析、计算等操作行为,对恶意使用数据的行为进行识别与检测,对违规操作行为进行监管与预警,让数据要素安全流通成为可能。
在发布过程中,冯镭向大家展示了“数据交易沙箱”在多个行业场景下的落地与实践。目前,“数据交易沙箱”已在政务、医疗、金融等重要行业落地并使用,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价值的挖掘利用。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奇安信“数据交易沙箱”为广大政企用户提供了国际领先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帮助政企用户突破“不敢”、“不愿”、“不能”共享数据的困境,通过“数据交易沙箱”合法合规地对外开放数据,既保证数据安全,又能充分发挥数据的最大价值,以此助推数据的生产要素化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WorldMem框架,首次让AI拥有真正的长期记忆能力,解决了虚拟世界模拟中的一致性问题。该系统通过记忆银行存储历史场景,并使用智能检索机制,让AI能准确重现之前的场景和事件,即使间隔很长时间。实验显示在Minecraft和真实场景中都表现出色,为游戏、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带来广阔应用前景。
AWS通过升级SageMaker机器学习平台来扩展市场地位,新增观测能力、连接式编码环境和GPU集群性能管理功能。面对谷歌和微软的激烈竞争,AWS专注于为企业提供AI基础设施支撑。SageMaker新功能包括深入洞察模型性能下降原因、为开发者提供更多计算资源控制权,以及支持本地IDE连接部署。这些更新主要源于客户需求,旨在解决AI模型开发中的实际问题。
MTS AI研究团队提出RewardRanker系统,通过重排序模型和迭代自训练显著提升AI代码生成质量。该方法让13.4B参数模型超越33B大模型,在多种编程语言上表现优异,甚至在C++上超越GPT-4。通过引入困难负样本和PPO优化,系统能从多个代码候选中选出最优方案,为AI编程助手的实用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