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2025年·云网智联”大会确定性网络/广域高性能网络分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确定性高性能网络,AI创新的加速器”为主题,汇聚了来自运营商、设备商、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技术专家,围绕着算网融合、广域智算互联网络、光电融合确定性网络和智算网络测评等技术议题展开研讨,旨在推动行业共识,加速技术创新,为AI时代的算力高效互联提供坚实网络支撑。
聚焦AI算力需求,共话网络技术突破
论坛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光网络技术与应用研究部主任李芳主持,来自三大运营商的知名专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中国电信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未来网络团体总监唐静剖析了大模型时代“预训练+后训练+推理”的全流程算力与网络需求,介绍了中国电信广域智算网络的总体方案及技术试验进展;中国移动研究院基础网络技术研究所前沿技术研究员杨红伟聚焦广域高吞吐技术,分享了在数据处理、重传确认及拥塞控制算法上的技术创新,并介绍了广域RDMA技术在“数据快递”业务中的应用实践;中国联通研究院数据通信网络首席专家庞冉结合海量数据入算、存算拉远训练、跨DC协同训练和推理服务等典型场景,阐述了中国联通高通量数据网技术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成果。
产学研协同,展示前沿技术方案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SPN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魏家道提出AI WAN SPN融合承载网络解决方案,涵盖确定性硬管道、自智网络和绿色AI节能等关键技术,助力AI算力高效传输。北京网测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海峰从测试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智算网络仿真测试方法,为行业标准化评测提供参考。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汪硕梳理了广域/局域确定性网络的关键技术和标准化进展,并探讨其在工业互联网和行业专网等场景的落地实践。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集团解决方案部总监顾艳雷分享了光电融合确定性切片网络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重点介绍了确定性算网操作系统统、“IP+光”的光电融合确定性网络整体架构与应用实践。
凝聚共识,推动产业生态发展
论坛通过进展成果分享和技术观点碰撞,系统梳理了确定性网络与高性能智算互联的技术标准、试点成果及未来方向。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构建高通量、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是释放AI算力潜能的关键,需产学研多方协同,加速技术规模化应用。
作为“云网智联”大会的分论坛之一,本次活动为产业链上下游搭建了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确定性高性能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为AI、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中国信通院联系人:
赵老师 zhaojunfeng@caict.ac.cn 010-62305054
李老师 lifang@caict.ac.cn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nthropic发布了面向成本敏感用户的Claude Haiku 4.5大语言模型,定价为每百万输入令牌1美元,输出令牌5美元,比旗舰版Sonnet 4.5便宜三倍。该模型采用混合推理架构,可根据需求调整计算资源,支持多模态输入最多20万令牌。在八项基准测试中,性能仅比Sonnet 4.5低不到10%,但在编程和数学任务上超越了前代Sonnet 4。模型响应速度比Sonnet 4快两倍以上,适用于客服聊天机器人等低延迟应用场景。
上海AI实验室联合多家顶尖机构开发出全球首个科学推理大模型SciReasoner,该模型在2060亿科学数据上训练,支持103个科学任务,能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逻辑推理并展示思考过程。它实现了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多领域知识整合,在分子设计、性质预测、文献分析等方面表现出色,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AI助手工具。
英国初创公司Nscale将为微软建设四个AI数据中心,总计部署约20万个GPU,合同价值高达240亿美元。首个数据中心将于明年在葡萄牙开建,配备1.26万个GPU。德州数据中心规模最大,将部署10.4万个GPU,容量从240兆瓦扩展至1.2吉瓦。所有设施将采用英伟达最新Blackwell Ultra显卡。
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SHINE方法,这是一种无需额外训练就能实现高质量图像合成的新技术。该方法通过巧妙引导现有AI模型的潜能,能够在复杂光影条件下完美合成图像,包括准确的阴影生成和水面倒影效果。研究团队还创建了ComplexCompo基准测试集,验证了SHINE在各种挑战性场景中的卓越性能,为图像编辑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