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年。ICT产业界正以新质生产力锻造者的姿态,勇担网络强国建设先锋使命,全力推进ICT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积极打造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为数字经济发展、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云服务、网连接、智能力和安保障”。
4月23日,以“云网智联新机遇·开启智能新纪元”为主题的2025云网智联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为期两天,汇聚运营商、互联网企业、通信设备厂商、国际标准组织及科研机构的400余位行业领袖与技术专家,聚焦自智网络及AI+、算力网络/算力基础设施、确定性网络/广域高性能网络、网络大模型及其应用、智算中心网络、云网安全六大核心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2025云网智联大会
SNAI推委会荣誉主席,原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 韦乐平
SNAI推委会荣誉主席,原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先生围绕“大模型驱动下智算网的发展趋势”分享了思考和见解。他指出,大模型参数每1~2年增长10倍,而对应的GPU芯片的算力仅增长2~4倍,远低于模型规模的增速。
他强调,随着模型规模的日益扩大,单体的算力、电力、空间资源终将受限,可能需要在园区甚至更大范围内由多个智算中心互联形成一个超级逻辑智算资源池,进行联合训练才有可能支撑超大规模的训练。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SNAI推委会主席 敖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SNAI推委会主席敖立先生通过视频发表题为《夯实网络智能体应用 加速通信网络智能跃升》的演讲,他表示,人工智能作为底层技术引擎,驱动工业体系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跃迁,重塑新型工业化的技术范式。新型工业化为人工智能提供产业化落地场景,通过人机协同、数据互联重构生产流程,催生出以全要素生产率跃升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反向赋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形成“技术突破-产业转型-生产力迭代”的螺旋式发展闭环,共同构建起创新驱动型经济体系,推动人类文明从工业文明向智能文明的历史性跨越。
“自智网络领航者计划2.0-网络运维管理智能体先锋行动”启动仪式
今年,随着网络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在自智网络领航者计划2.0的基础上,信通院联合产业伙伴发起“网络运维管理智能体先锋行动”,重点围绕共研智能体相关技术标准、共建网络智能体创新应用、共育网络智能体产业生态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大会期间,“自智网络领航者计划2.0-网络运维管理智能体先锋行动”正式启动。
测评证书颁发仪式
与此同时,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所长张海懿女士、CCSA TC610推委会副主席黄河先生共同为通过“自智网络领航者计划”测评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向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重庆电信、华为、新华三等运营商和设备商颁发了测评证书。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网络与业务能力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席 赵慧玲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网络与业务能力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席赵慧玲女士以《信息网络行业标准热点及最新进展》为题进行分享,她指出,智能集群规模逐步从千卡向万卡、十万卡演进,传统智算组网架构在支持超大规模智算集群时算效偏低。电光交换协同可以充分发挥电交换机的灵活性与光交换机高带宽、低功耗特性,实现光电融合扁平智能组网,解决当前智算组网架构可扩展性差的问题。
推理业务面临海量用户并发的需求,推理用户希望隐私数据能够不出园区,并能合理利用自有计算、存储资源。分布式推理网络聚焦P-D分离、P-D-S分离以及大小模型协同推理等技术典型场景及组网技术,实现推理业务的灵活部署,提供高安全、低成本、大并发推理服务能力。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NCE数据通信领域总裁 王辉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NCE数据通信领域总裁王辉先生以《拥抱AI时代,打造面向未来的IP网络基础设施》为题做了主题发言他预计,今年将诞生推理能力更加强大的大模型,其性能将超越现有的DeepSeek R1等模型,为AI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基于这个大模型会出现超级应用,商业模式将得到重构,许多复杂的业务流程有望被 AI所替代,此前难以提供的高品质服务也将成为可能。
2025年被视为自智网络L4级别的元年,华为在技术和商业层面都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华为将秉持“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的信念,携手各界同仁,共同推动国内智能网络产业走向全球领先地位。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算网系统架构师 陆光辉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算网系统架构师陆光辉先生围绕“AI Core,重塑网络新价值”发表了主题演讲。他指出,面向6G时代,IMT-2030愿景建议书明确指出,未来网络将把AI原生架构融入其中,实现AI与通信架构流程和接口的深度融合,并对外提供原生服务。未来网络将迈向通信与AI一体化的新阶段。
AI Core解决方案致力于通过AI技术重塑核心网。AI Core有两层含义,一是无处不在,二是不可或缺。在演进路径方面,中兴通讯将AI Core划分为云原生、AI原生1.0和AI原生2.0三个阶段。基于这三个阶段,从核心网底层基础设施到5G连接,再到业务连接,最后到运维。
新华三集团交换机产品线首席产品经理 张鸿凌
新华三集团交换机产品线首席产品经理张鸿凌先生以《多元智算,端网协同》为题进行了分享,他表示,从GPT-3到GPT-4,再到DeepSeek、Grok 3,大模型趋向于开源,推动算力向多元算力转变,网络面临多元算力挑战。流量模型对网络冲击加剧,端网协同能力将成为关键支撑。
在洞察网络发展趋势方面,新华三积累了丰富经验。新华三基于Broadcom先进的CPO芯片,推出51.2T CPO交换机。基于51.2T高性能带宽,实现板级光互连,支持冷板式液冷散热,能耗降低30%,具备400G/800G光端口,支持2*FR4,传输距离达2KM,适配多种场景。
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NIDA)秘书长 邓一鸥
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NIDA)秘书长邓一鸥先生发表题为《从IPv6+到新质互联网》的演讲,他指出,对于下一代网络的定义,一直是业界探讨的热点。经过深入研究,我们与产业界共同确定了新质互联网的四个关键场景:联算、联智、联数、联空,不同场景应用在端到端网络上会催生出来不同的业务和技术需求。
基于上述四大场景,我们需要从超宽新连接、IPv6+新扩展、网络新智能、安全新机制等方面发展关键技术。比如,继续推进带宽从100G到800G乃至1.6T的演进,并在更高的带宽下,实现弹性无损等更高的质量要求。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 蒋林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蒋林涛先生发表题为《信息通信技术与AI结合的基础技术问题》的演讲,他表示,当前智算中心网络的设计思路主要围绕高速、轻载展开,资源调度面临诸多困难,网络资源管控的精准性也有待提高。智算中心经常出现因网络问题导致的同步难题,其网络主要依赖高速以太网和以太异构网实现同步,但这其中也存在较大挑战。
目前,主要依赖51.2T交换能力和高速PCI总线来实现高速、轻载。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尤其是大量个人消费者的涌入,高速数据网将成为短板,资源的快速精准调控技术也是个难题。未来,智算中心将达到10万卡的规模,这是我们必须要实现的目标。
中国移动分布式推理网络(DIN)技术白皮书发布仪式
在蒋总发言之后,中国移动正式发布了分布式推理网络(DIN)技术白皮书,涵盖DIN技术的需求场景、关键技术、业务发展等内容。
“2024年度SDN、NFV、网络AI优秀案例征集”结果公布仪式
大会对“2024年度SDN、NFV、网络AI优秀案例征集”进行结果公布,本次活动共收集到百余个案例,经案例申报团队线上答辩和专家线下评审,最终产生了8个最佳实践案例、9个优秀实践案例、13个应用创新案例。
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 傅志仁
在运营商板块,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傅志仁先生以《基于云网融合构建智算基础设施的思考与实践》为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开源与算力需求促进AI技术平权,为我们开辟了新路线,AI下半场转向除了算力军备竞赛,在算法效率革命上也要考虑,两者要并重。DeepSeek在工程能力上追求极致,显著提升了算法效率,降低了算力需求。训练与推理的侧重点正在转变,预计几年后推理占比将远超训练。
AI从增强阶段到成为副驾驶,再到当前的智能体Agent阶段,预计未来三年可能进入AI机器人阶段。中国电信将进一步深化云网融合3.0,推进云改数转战略,全面迈入以AIDC为核心的3.0新阶段,与产业链伙伴携手突破关键技术,提升能量供给能力,繁荣智能云网生态,构建新质生产力坚实底座。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 段晓东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先生发表题为《新一代AI Native算力网络发展思考与实践》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在通往AGI的道路上存在两条路径,一条是遵循传统Scaling Law,通过“大模型+大算力+大数据”探索模型能力上限;一条是通过“模型算法+算网设施”的联合优化探索模型成本下限。两条路径并行探索将进一步激发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对算力网络提出新要求。
大模型技术从预训练主导转向“预训练+后训练”双轮驱动,持续推高算力需求,呼吁更强大、更高效的算力。智能算力加速从集中走向分布,要求网络实现极致互联和智能调度。DeepSeek开创软硬件联合优化模型发展新途径,驱动模型、算法和基础设施深层次协同。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 唐雄燕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先生则围绕“构建算力智联网AINet,实现算网数智协同发展”发表了主题演讲。他指出,联通AINet的核心能力聚焦于高通量、高性能与高智能三大维度。在光网络层面打造全新的八纵八横骨干网,采用G.654E光纤技术与大容量单波400G、800G技术,以满足时延与带宽要求。
随着智能体的广泛应用,AI Agent模式逐渐兴起,可能引发互联网发展模式的变革。MCP 协议解决了智能体与工具、数据连接的问题,而谷歌的 A2A 协议推动了智能体间通信。这些新兴通信模式将对网络及互联网的服务模式与商业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腾讯云边互联网络技术总监 陈炜
腾讯云边互联网络技术总监陈炜先生带来了《腾讯智算中心网络技术演进与探索》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从网络角度看,DeepSeek等推理技术催生新的网络模式与需求。推理数据包较小,分为prefill和decode两个阶段,decode阶段传输量级仅约7KB,对小字节传输优化提出新要求。同时,DeepSeek采用256个专家模型推理,产生tokens组波通信模式,为网络优化带来新方向。
基于这一技术趋势,腾讯构建了智算中心网络星脉技术体系。硬件层研发51.2T 白盒交换机、400G光模块、CNIC智能网卡;软件协议层开发TCCL通讯库与TITA协议;控制器与运营管理平台研发GOR路径规划、GOA和GOM等系统。
阿里云广域网架构与研发总监 苏远超
阿里云广域网架构与研发总监苏远超先生以《面向大规模AI的DCI网络》为题进行分享,他表示,实现大模型普惠化的关键在于算法、框架与基础设施(Infra)的一体化优化。从产业生态看,“云+ AI”的规模化服务模式已成共识,而MCP通过插件化架构降低用户使用门槛,三者共同构成大模型商业落地的核心逻辑。
面向超大规模AI的DCI网络需具备高可靠性、扩展性与细颗粒度调度等特性。故障域缩小至原来的1/100,配合scale-out与scale-up设计,实现网络灵活扩展。服务化网络理念将各类业务抽象为网络业务,分配SRv6 SID标识,注册至网络服务引擎。
圆桌讨论:构建人工智能时代大模型的算力基础设施
在主论坛的压轴圆桌讨论环节中,围绕“构建人工智能时代大模型的算力基础设施”主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蒋林涛担任嘉宾主持,与中国移动研究院基础网络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程伟强、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NCE数据通信领域总裁王辉、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规划总工朱堃等七位嘉宾展开了深入交流。
关于智能体的定义与理解,多位嘉宾一致认为,智能体是AI大模型的产物,能够根据预设规则,在特定输入下通过后台大模型推理得到输出。智能体包括“智”和“体”两部分。“智”是具备问题解决能力,“体”可以是具象的机器人或非具象的AI Agent。
2025年云网智联大会在大会圆桌讨论环节后,结束了第一天的大会议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当技术洪流裹挟着每一次发展的浪潮,“工作”、“生产力”乃至“生命”本身的价值都被加速定义。
亚马逊在生成式AI爆发初期便敏锐意识到了人工智能培训的重要性,2023年宣布启动“AI就绪(AI Ready)”计划,通过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架构,不仅着眼解决当下企业AI应用的人才缺口,更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构建了AI人才储备体系。
Vodafone德国与A1保加利亚携手Ericsson展示了全球首个5G SA独立组网国际漫游连接,实现跨国高品质数据与语音服务,为工业自动化和大型活动提供更稳定的通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