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云计算市场突飞猛进,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据麦肯锡预计,中国的公有云市场规模将再增长一倍以上,从2021年的32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900亿美元。
毫无疑问,未来几年内企业云迁移的浪潮将汹涌而来,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灵活性、可扩展性、成本节约和敏捷性。然而,云迁移过程十分复杂且经常发生中断,需要改变组织流程、工作流和技能组合,因此周密的规划和正确的工具可让云迁移之旅更加顺利且安全。基于多年技术积淀和成功服务经验,F5携手AWS为国内企业带来平滑、可靠、安全的云迁移过程。
企业云迁移面临三大挑战
虽然有些迁移看起来只是将应用平移至云中,并且只需要极少的变动,但这一过程往往非常复杂,需要多个云迁移步骤来应对阻碍。例如,许多应用都依赖于其他应用、服务、数据库或基础设施组件,这就迫使应用进行重构,而重构可能十分困难、昂贵且耗时。特别是为每个 IT 服务映射跨应用、硬件和网络设备的所有关系尤为困难。根据Flexera发布的《云现状报告》,近一半的调查受访者表示,了解应用的依赖关系是云迁移的首要挑战。
第二个挑战是确定哪些应用应优先迁移到云,以及何时迁移。这就需要确定是将应用留在本地,还是将其淘汰,或者使用 SaaS 解决方案替代,亦或将其迁移到云。
最后,安全和合规风险也是云迁移的最大阻碍之一。云平台上通常需要不同的安全工具,这就导致了安全的不一致性。此外,敏感数据还可能受其他法规和控制措施的约束,必须在迁移前加以考虑。
F5携手AWS帮助企业轻松完成云迁移
无论企业处于云迁移之旅的哪个阶段,F5和Amazon Web Services(AWS)都可帮助企业安全、可靠地迁移到云端。
借助AWS迁移评估工具开始迁移之旅,帮助企业建立迁移业务案例。另外,它还可以映射企业的服务器和应用依赖关系,帮助企业确定迁移策略和优先级。
F5 Journeys BIG-IP Upgrade and Migration Utility则可使当前的F5 BIG-IP客户更容易将应用迁移到云。该工具通过修改和升级现有BIG-IP设备的配置,使其与在目标实例(例如AWS上的BIG-IP虚拟版(VE))上运行的软件兼容,从而实现迁移过程自动化。如此,企业便可以将应用迁移到AWS,同时保留已知的相同级别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此外,F5 管理工具提供了集中、直观的界面,用于在AWS中管理和配置F5解决方案,使管理员能够轻松部署、监控并自动管理应用交付和安全工具,从而降低混合云或多云环境中的复杂性。
F5解决方案全面护航云端安全
F5提供的网络和安全解决方案可补充并扩展AWS本地安全功能,让企业能够完全灵活地满足独特的应用性能、安全性和合规要求。这些解决方案可与AWS Gateway Load Balancer及AWS Global Accelerator等云提供商服务无缝集成。利用这些集成可简化迁移过程中负载均衡、安全性和其他功能的配置与管理。
F5可消除云中的安全顾虑,加快向云迁移。F5的产品可在本地和云部署,让企业能够在混合云和多云环境中保持一致的安全控制措施和策略。F5 BIG-IP Advanced Web Application Firewall (WAF)可防御恶意Bot、应用层拒绝服务攻击、OWASP Top Ten威胁和API攻击,从而保护本地或云中的应用和数据安全。
使用F5 分布式云服务(F5 Distributed Cloud Services)还可获取云原生安全解决方案。这些SaaS解决方案可通过AWS Marketplace提供,包括云中的网络欺诈防御、WAF、API安全、Bot防御和DDoS防护。如果企业使用AWS WAF,F5还能提供预构建规则以扩展其保护功能。F5和AWS可共同为企业的数据和应用提供安全环境。
总结来看,F5和AWS的结合可通过便捷的工具和强大的安全性降低迁移挑战。它们共同提供可在整个混合云环境中运行的服务组合,从而实现平滑、可靠的云迁移并增强安全性,让企业尽快体验到云计算的全部价值。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Liquid AI发布了新一代视觉语言基础模型LFM2-VL,专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嵌入式系统等设备高效部署而设计。该模型基于独特的LIV系统架构,GPU推理速度比同类模型快2倍,同时保持竞争性能。提供450M和1.6B两个版本,支持512×512原生分辨率图像处理,采用模块化架构结合语言模型和视觉编码器。模型已在Hugging Face平台开源发布。
AIM Intelligence联合多所知名大学揭示了音频AI系统的重大安全漏洞,开发出名为WhisperInject的攻击方法。这种攻击能让看似无害的音频指令操控AI生成危险内容,成功率超过86%,完全绕过现有安全机制。研究暴露了多模态AI系统的系统性安全风险,对全球数十亿智能设备构成潜在威胁。
阿里团队推出首个AI物理推理综合测试平台DeepPHY,通过六个物理环境全面评估视觉语言模型的物理推理能力。研究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模型在物理预测和控制方面仍远落后于人类,揭示了描述性知识与程序性控制间的根本脱节,为AI技术发展指明了重要方向。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了视觉强化学习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超过200项代表性工作。研究将该领域归纳为四大方向: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视觉生成、统一模型框架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分析了从RLHF到可验证奖励范式的政策优化策略演进,并识别出样本效率、泛化能力和安全部署等关键挑战,为这一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提供了完整的技术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