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2023年6月4日] 在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期间的第四届5G千兆网产业论坛上,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首席营销官甘斌就“千兆新征程,把5G带向新高度” 进行主题发言。甘斌表示,“经过四年建设,5G千兆网取得了累累硕果。千兆新征程已经开启,需要夯实泛在千兆网络,提高5G千兆的广度深度,同时加速5G-A融合创新,迈向泛在万兆新高度。”
过去四年,在国家“双千兆”政策牵引下,产业界共同践行 “一人千兆到人人千兆”、“下行千兆到上下行千兆”、“城市无差别,城乡无差别”,引领了5G建设和发展方向。千兆网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110个城市达到了千兆城市,千兆城市重点场所5G通达率达到了100%。
未来几年仍是5G建设的关键期,为了构筑持续领先优势,千兆网建设也要迈入新征程。千兆新征程一方面要夯实泛在千兆网络,提供泛在千兆+确定性体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向5G-A演进,加速万兆融合创新,把5G带到新的高度。
夯实泛在千兆网络,做实5G广度深度
5G流量快速增长,多地5G分流比超过50%。5G对于老制式的替代,提高了频谱效率和比特能效。未来几年5G将成为基础网,独立支撑所有业务,这需要5G持续做深做广,夯实泛在千兆体验。
千兆做广,从重点城市和农村到所有城市和农村。从国家到省份都在牵引千兆持续做广,从“百城千兆”走向 “千城千兆”,实现城市无差别;从行政村5G覆盖,走向自然村5G覆盖和千兆行政村覆盖,实现城乡无差别;对于海洋等偏远区域,走向海陆“服务同质”,满足近海多样化通信需求。
千兆做深,从尽力而为到多维确定性体验。5G新业务在加速发展:在显示技术突破和AIGC的助力下,裸眼3D加速期已经到来。云手机、新通话等业务也在大力推进。新业务需要千兆网络从单纯速率走向时延、上行的确定性保障,这对网络的覆盖率和边缘覆盖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速5G-A融合创新,迈向泛在万兆新高度
随着5G-A产业链加速成熟、商业场景逐步清晰,产商加速融合将5.5G带入现实。5G-A将从泛在千兆迈向泛在万兆,助力中国5G持续引领。
万兆产业全面成熟,端管芯已经做好准备。支持10Gbps的5G-A芯片已发布,万兆体验的基石已构筑。在怀柔外场,基于超大带宽+ELAA的万兆技术验证已经完成。从国内的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到国外的阿联酋、科威特等,全球运营商都在进行万兆的商业验证和小规模部署。
千亿联接正在加速,技术和商业场景清晰。RedCap芯模端已经成熟,在电力、工厂等场景规模商用;Passive IoT产业加速成熟,使能工厂全流程透明可视;通信感知一体化正在加速在智慧交通、低空安防等规模商用场景的探索。
“扬帆启新程,聚力续华章”,甘斌最后总结到,5G千兆网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夯实泛在千兆网络,加速万兆融合创新,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研究人员正探索AI能否预测昏迷患者的医疗意愿,帮助医生做出生死决策。华盛顿大学研究员Ahmad正推进首个AI代理人试点项目,通过分析患者医疗数据预测其偏好。虽然准确率可达三分之二,但专家担心AI无法捕捉患者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医生强调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应替代人类代理人,因为生死决策依赖具体情境且充满伦理挑战。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athBode动态诊断工具,通过让数学题参数按正弦波变化来测试AI的动态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传统静态测试掩盖了AI的重要缺陷:几乎所有模型都表现出低通滤波特征和相位滞后现象,即在处理快速变化时会出现失真和延迟。该方法覆盖五个数学家族的测试,为AI模型选择和部署提供了新的评估维度。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发现过度依赖AI会导致认知债务,削弱基本思维能力。研究表明交替进行无辅助思考和AI支持工作的模式能保持认知敏锐度。这种认知高强度间歇训练模仿体能训练中的HIIT模式,通过短时间高强度思考与恢复期交替进行,可以强化大脑神经回路,防止认知衰退,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AI推理模型存在"雪球效应"问题——推理过程中的小错误会逐步放大,导致AI要么给出危险回答,要么过度拒绝正常请求。研究团队提出AdvChain方法,通过训练AI学习"错误-纠正"过程来获得自我纠错能力。实验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AI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用1000个样本达到了传统方法15000个样本的效果,为AI安全训练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