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全球IPv6峰会如期举行,本次会议汇聚全球顶尖产业专家,分享行业动态、探讨前沿趋势和应用部署,共研IPv6下一代互联网新技术、新生态。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受邀出席,并从IPv6发展趋势洞察、行业应用、技术落地和安全管理多方面介绍了新华三在推动IPv6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最新探索与实践。
新华三提出IPv6+规模化部署应当具备的六大能力
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中下一代网络发展至关重要。2022年初,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再次强调要推动IPv6规模部署,助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升级。IPv6已经从单纯的互联网技术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随着各种政策的下发,IPv6迎来了全面部署期。除此之外,各种产业的数字化升级也带来了新需求。5G、物联网、高清视频、元宇宙等新业务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算网融合、分支协同、远程办公等新模式的出现同样要求网络能够提供支撑。这些都对网络的灵活敏捷、高效部署、安全可靠提出了更高要求。
IPv6+不是某一个协议或者某一种组网,而是基于IPv6头部的可扩展性衍生出的一系列技术创新和场景创新,作为数智化网络建设的基石,它需要具备以下六大维度的能力:超宽、极简、确定性、融合、智能、可信。因此,新华三集团的IPv6+智能联接方案也由此侧重展开。
技术突破+应用落地+内生安全,新华三助力构建IPv6+智能联接
新华三集团侧重分享了前沿技术探索、行业应用和安全管理这三个方面的实践。
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新华三重点分享了基于IPv6+技术在确定性广域网的应用与探索。随着智能工厂、远程医疗、无人驾驶等新兴应用的出现,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新兴的远程应用环境,在新华三确定性广域网实现中,大量使用了IPv6+的新技术。
● 其一,基于SRv6 TE Policy的严格转发路径约束技术,通过它实现确定性流量的路径独立;
● 其二,借助SRv6+FlexE的多层次切片能力,为确定性应用分配一个独立的平面保障带宽,从而保证确定性流量的较小丢包率;
● 其三,使用基于IPv6的高精度随流检测技术来进行路径链路时延测量与标定,为确定性路径提供纳秒级精度的测量结果,大幅提高了确定性时延的保障效果;
● 其四,在承载协议上选择了可编程的SRv6技术,充分利用SRv6的灵活可编程能力,实现时隙映射信息的携带,保障每一个转发节点都能按照预设的时隙要求传送确定性报文。
在行业应用方面,新华三集团坚持应用驱动的理念,以不同行业的业务需求作为技术创新的基础,提供细分的场景化方案。以新一代SRv6电子政务外网解决方案为例,该方案具备“一网承载、云网融合”,“网安联动、主动安全”以及“AI加持、智能运维”的特点。其中一个特点,部署基于SRv6 Policy的SDN骨干网,实现自动负载均衡,提升链路利用率;实现按业务需求自动选择最优路径,实时保障关键业务质量;实现一跳入云,业务分钟级开通。部署多张网络切片,整合多张专网政务应用,实现专片专享业务隔离,切片业务互不干扰。除此之外,新华三在运营商、金融、高校、大型企业等行业积极推动IPv6建设,为客户筑牢数字经济时代的坚实底座。
在网络安全方面,IPv6新协议架构也将带来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体系架构变革,从而为解决IPv6+时代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新华三基于IPv6+内置安全属性和安全技术创新来构建适用于IPv6+时代的网络安全体系,并提出了“四维一体” IPv6+网络内生安全体系,从感知维解决应用洞察和全栈可视,从分析维解决场景认知和数据赋能,从控制维解决精准运营和策略管控,从响应维解决自主构建,敏捷响应。
作为下一代网络技术发展的核心推动者,新华三集团将持续依托对IPv6行业的前瞻洞察及全栈创新能力,携手行业伙伴共同推动IPv6产业加速发展,不断深化IPv6在各行业的应用创新,助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