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在其两年一度的《移动性报告》中表示,由于全球经济疲软加上俄罗斯出兵乌克兰造成的不确定性,2022年全球5G移动用户的估计被调低了约1亿人。
爱立信是包括5G在内的移动设备的主要供应商,竞争对手包括中国的华为和芬兰的诺基亚。
5G用户在第一季度增长了7000万,达到约6.2亿,而4G用户亦增长了7000万,达到约49亿。
5G即第五代网络,可提供比4G高得多的速度,5G可望以新的未来功能连接机器,例如实现自动驾驶。
5G用户估计至2027年将达到44亿。
爱立信报告称,4G用户的增长预计将在今年达到顶峰,然后随着用户迁移到5G而下降。爱立信曾预计过4G用户会在去年达到顶峰。
5G用户在今年达到10亿的话就会比4G早两年达到10亿大关,4G在推出10年后才达到10亿用户。
报告的执行编辑Peter Jonsso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各电信运营商强推5G加上手机价格降至120美元都有助于5G的采用。他表示,“中国的5G用户在2021年增加了约2.7亿,而北美则增加了6500万。”
印度目前在拍卖5G频谱,预计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加入5G用户增长行列。
Jonsson表示,“我们预计2022年印度的5G用户约为3000万,2023年约为5000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数字孪生技术正在改变网络安全防御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测。这种实时学习演进的虚拟副本让安全团队能够在威胁发生前预见攻击。组织可以在数字孪生环境中预演明日的攻击,将防御从事后反应转变为事前排演。通过动态更新的IT生态系统副本,团队可在真实条件下压力测试防御体系,模拟零日漏洞攻击并制定应对策略,从根本上重塑网络安全实践方式。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Linux内核开发面临动荡时期,Rust语言引入引发摩擦,多名核心开发者相继离职。文章介绍了三个有趣的替代方案:Managarm是基于微内核的操作系统,支持运行Linux软件;Asterinas采用Rust语言开发,使用新型framekernel架构实现内核隔离;Xous同样基于Rust和微内核设计,已有实际硬件产品Precursor发布。这些项目证明了除Linux之外,还有许多令人兴奋的操作系统研发工作正在进行。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