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在中国联通科技创新及实践成果发布会上,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甘斌在会上发表了“携手创新,开启5.5G新征程”的主题发言。甘斌表示,“5.5G产业愿景已成业界共识,接下来,我们需要围绕建网模式进行探讨,通过‘1+1+N’建网理念,实现泛在万兆体验和千亿联接能力,在超大带宽、上行频谱重构、ELAA-MM、绿色空口、内生智能等关键要素持续技术创新,开启5.5G产业构建新征程。”

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甘斌发表“携手创新,开启5.5G新征程”的主题发言
过去的一年之中,华为与中国联通携手合作,提出了智构新视界、智享大上行、智慧超感知的三个产业新赛道,通过发起通感一体、工业URLLC等产业倡议推进产业进程,孵化智能制造、智慧电网、智慧交通等新应用场景,引领5.5G产业发展,助力标准升级。随着去年4月份3GPP明确5.5G的正式名称是5G-Advanced,标志着5G演进的需求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去年年底3GPP R18首批9个课题成功立项,5.5G产业愿景和技术方向基本达成共识。下一阶段,在制定好标准的同时,需要围绕领先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模式进行探讨,产业才有可能在网络、终端、芯片、业务等方面做好准备。会上,甘斌分享了对5.5G建网思路的看法。
首先,频谱资源是无线网络的基石。在5.5G时代,个人用户DoU将增长数十倍,同时全息通信、XR PRO等创新业务需要10Gbps体验。为了满足泛在万兆体验需求,产业需要共同定义更多的新频谱,例如6GHz等,使无线网络的频率资源由当前的百MHz量级升级为GHz量级,从大带宽走向超大带宽。在5.5G下行向万兆体验迈进的同时,上行能力同样也需要持续升级,5.5G需要持续探索频谱池化、全上行频谱等方向,重构频谱使用模式,实现泛在上行千兆。
其次,为了解决5.5G走向更高频段带来的覆盖挑战,华为提出ELAA-MM(超大规模天线阵列M-MIMO),走向更大规模天线阵列,实现高频与C-Band同覆盖;走向更大规模通道,提供更大网络容量、更优用户体验,保障万兆体验连续覆盖。
此外,通过超宽带多天线和绿色空口构筑绿色低碳5.5G网络,引入IntelligentRAN新架构实现网络智优、运维智简、业务智营,助力5.5G实现多元化用户体验。随着toB行业应用与无线网络的融合,对无线网络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扩展和提升。5.5G能提供感知、无源物联能力并进一步提升了定位、uRLLC等性能,N维能力按需叠加和部署,支撑千行百业的数智化转型。
甘斌最后表示,“从5G到5.5G,无线通信将不断突破能力边界。面向2025年5.5G规模商用,华为希望与中国联通及全球合作伙伴一起,围绕联通的网络建设模式持续探讨,通过中国联通的牵引,整个移动通信产业在超大带宽、上行频谱重构、ELAA-MM、绿色空口、内生智能等关键要素不断创新,从而实现5G改变社会,深化数智化转型的愿景。”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发布新的AI学术搜索工具Scholar Labs,旨在回答详细研究问题。该工具使用AI识别查询中的主要话题和关系,目前仅对部分登录用户开放。与传统学术搜索不同,Scholar Labs不依赖引用次数或期刊影响因子等传统指标来筛选研究质量,而是通过分析文档全文、发表位置、作者信息及引用频次来排序。科学界对这种忽略传统质量评估方式的新方法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者仍需保持对文献质量的最终判断权。
Meta公司FAIR实验室与UCLA合作开发了名为HoneyBee的超大规模视觉推理数据集,包含250万训练样本。研究揭示了构建高质量AI视觉推理训练数据的系统方法,发现数据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最佳数据源比最差数据源性能提升11.4%。关键创新包括"图片说明书"技术和文字-图片混合训练法,分别提升3.3%和7.5%准确率。HoneyBee训练的AI在多项测试中显著超越同规模模型,同时降低73%推理成本。
Meta发布第三代SAM(分割一切模型)系列AI模型,专注于视觉智能而非语言处理。该模型擅长物体检测,能够精确识别图像和视频中的特定对象。SAM 3在海量图像视频数据集上训练,可通过点击或文本描述准确标识目标物体。Meta将其应用于Instagram编辑工具和Facebook市场功能改进。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SAM 3与保护组织合作分析超万台摄像头捕获的动物视频,成功识别百余种物种,为生态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上海AI实验室团队提出ViCO训练策略,让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能够根据图像语义复杂度智能分配计算资源。通过两阶段训练和视觉路由器,该方法在压缩50%视觉词汇的同时保持99.6%性能,推理速度提升近一倍,为AI效率优化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