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倾心,风采绝伦,为时16天的2022年冬奥会,落下了帷幕。对热爱体育运动的人们来说,这是一场向全球开放的竞技场,「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精神在这里绽放。
就筹备如此周全严密的重大活动赛事而言,这更像是一场雪地猎人的狩猎场。于林间奔跑的雪地猎人,奔波防护冬奥会基础设施安全,特别是网络与信息安全,用「更快的应急响应速度、更高的监测发现视角、更强的对抗突破能力」,捕捉隐藏在暗处的「猎物」。
网络安全「狩猎场」
问:筹办一场17天的冬季奥运会需要多久?答:七年(夏季奥运会也是如此)。
七年前,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冬奥成功,中国冬奥故事也由此开始书写,从修建场馆设施、交通配套设施,到人力资源、资金投入,万众瞩目的冬奥会成功举办,其实是背后长达七年时间的厚积薄发。
然而,时间跨度大,也意味着北京冬奥会安保工作,特别是网络安全保护工作,是一场硬仗。
看看命途多舛的东京奥运会,就知一二。疫情背景之下,东京奥运会对创新技术依赖程度空前,使用设备数量巨大,在线观赛人数激增。加上薄弱的数字基础设施,也为攻击行为提供了温床。
可见,冬奥会的网络安全「狩猎场」,从不缺乏蠢蠢欲动的猎物。
暗藏的「多源风险」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网络安全作为北京冬奥会安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正视它,不妨从了解这些攻击猎物为何而来、躲在哪里、有什么特点说起。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网络安全服务和杀毒软件赞助商——奇安信表示,以下四点冬奥会网络安全挑战尤为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基础设施多,防守面积大。原则上讲,基础设施有多少,防守面就有多大。根据《北京2022年冬奥会场馆及配套设计总体建设计划》,冬奥会涉及到的基础设施多达52个,还不包括电力、交通、通信、传媒等城市基础设施。任何一处被突破,都可能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可见,冬奥会的网络安全防护覆盖面极大。
第二,赛会场馆多,防守针对性不同。冬奥会的奥运场馆分布在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共计4个场馆群,投入使用68处,涵盖赛场竞赛场馆、训练场馆、非竞赛场馆和服务场馆。每个场馆的场馆性质也不同,有体育场馆、交通枢纽、通信网络、媒体设施、电力设施、办公场所、酒店餐饮、仓储物流、会议与服务等多种类型。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一类设施,所采取的专业网络安全保障措施也不尽相同。
第三,专业系统多,防守手段要跟得上。 有网友感叹,北京冬奥的科技含量不止“亿点点”。场馆5G全覆盖,还有屏幕显示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电视转播系统、竞赛管理系统、计时计分系统、运动员信息管理系统、票务系统,这些网络及专业系统,在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网络安全保障标准。奇安信认为,这就要求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必须深入考虑很多专业技术、黑盒系统和海外法规等复杂问题。
第四,参会人员多,持续时间长,防护难度又双叒叕升级。据了解,北京2022年冬奥会动员了2.7万冬奥会赛事志愿者、1.2万冬残奥会赛事志愿者、以及百万城市志愿者,各国的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及陪同人员,也统计超过1万人。绝大多数的网络安全知识背景及能力也参差不齐,为冬奥网络安全教育培训、统一管理带来了挑战。前文提到,冬奥会是一场持久战,从赛会筹备期间开始算起,保障周期至少长达700天。如此长时间的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也是一般的重保工作无法相比的。
「雪地猎人」出击
冬奥赛场之外的赛场,是另一番景象。雪地猎人身着蓝夹克、白衬衣,日夜坚守着整个冰雪盛宴的网络安全。
2019年,奇安信成为北京冬奥会在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启用的网络安全赞助商,以内生安全、经营安全理念完成冬奥设施安全标准的规划,并建立了三级实战化态势感知体系,全域式保障冬奥网络安全。
赛时期间,奇安信共成立了11支冬奥网络安全保障团队,7*24小时监测、研判、阻断和处置威胁。
数据统计,「雪地猎人」 在冬奥重保期间,累计监测到各类网络攻击超过2.4亿次,跟踪、研判、处置涉奥舆情和威胁事件105件。同时累计发现、修复安全漏洞5782个,排查风险主机150台,发现恶意样本数54个。网络安全保障中心以分钟级的事件响应,秒级的安全策略、病毒查杀,高标准实现了冬奥会网络安全保障目标。
在历届奥运会中,黑客从不缺席。奇安信提出的“全层面管控、全网络防护、全领域覆盖、全周期保障、全线索闭环、全兵种协同”的“六全”网络安全保障框架体系,实现了网络运行“零事故”,是目前奥运会网络安全防护的”天花板“。据了解,奇安信还将为保障冬奥会圆满成功而继续努力。
结语
冰雪盛宴中,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雪上长城”赛道、独具匠心冰墩墩……无一不展示着中国那独一份的冰雪浪漫。即使浪漫近在咫尺,雪地猎人却坚守在一线,守护网络安全一片净土,一起向未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推出 Copilot+ PC 标准,要求配备高性能 NPU,引发 AI PC 市场格局变化。英伟达虽在数据中心 AI 领域占主导,但在 PC 端面临挑战。文章分析了英伟达的 AI PC 策略、NPU 与 GPU 的竞争关系,以及未来 GPU 可能在 Copilot+ 功能中发挥作用的前景。
专家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2025 年可能成为 AI 泡沫破裂的关键一年。尽管 AI 仍有望在多模态模型和自动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技术瓶颈、投资回报率下降、监管趋严以及环境和伦理问题等因素可能导致 AI 热潮降温。未来 AI 发展将更注重平衡和可持续性。
研究表明,现有的公开 AI 模型在描述大屠杀历史时过于简单化,无法呈现其复杂性和细微之处。研究人员呼吁各相关机构数字化资料和专业知识,以改善 AI 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表述。他们强调需要在 AI 系统中加入更多高质量的数据,同时在审查和信息获取之间寻求平衡。
Google 推出名为 Titans 的新型 AI 架构,是 Transformer 的直接进化版。Titans 引入了神经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和基于惊喜的学习系统,使 AI 更接近人类思维方式。这一突破性技术有望彻底改变 AI 范式,推动机器智能向人类认知迈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