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避免成为数字鸿沟的牺牲品。”9月27日,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在2021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一带一路”互联网国际合作论坛上强调,数据代表信息、质量、生产力和生命线,企业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同时要守住数据流动的红线。
数字化转型一路高歌猛进,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但是,数字技术在普及、应用、接受和掌握等方面存在延迟,普惠性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全世界都不可避免地面临数字鸿沟难题。
齐向东认为,目前,我国需要严防三条数字鸿沟。首先,企业要避免成为数字鸿沟的牺牲品。对于企业来说,数据代表信息,信息不准,可能会导致市场竞争失败;数据代表质量,数字化手段让每一件产品都有原始数据,让合格率接近100%;数据代表生产力,完全自动化解放了劳动力,极大提高生产效率;数据还代表生命线,今年7月,包括滴滴出行在内的25款App,因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全部下架。
他还提出,政府要避免数字鸿沟再次拉大城乡差距,着重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和谐社会要消除年龄间的数字鸿沟,提供适应老龄化社会的数字化产品和数字服务。
“弥合数字鸿沟可以从扩大数字技术接入面、增强数字资源利用能力,以及建立缩小数字鸿沟的志愿者队伍三方面入手。”齐向东说道。
他进一步表示,奇安信集团也在为缩小数字鸿沟做努力。一方面,加入“数字化转型伙伴计划”,推出“安全数据港”、“安全虎符卫士”和“安全移动办公”三大项目,弥合中小企业和大企业间的数字鸿沟。另一方面,深入贫困乡镇,输送数字设备和资源,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弥合城乡间的数字鸿沟。
在齐向东看来,消弭数字鸿沟是一项浩大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打造公平公正的数字生态,健全数据要素的市场规则,平衡数据安全能力建设,维护数字正义,让“数字鸿沟”真正转变成“数字红利”。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AI智能体的发展中,记忆能力成为区分不同类型的关键因素。专家将AI智能体分为七类:简单反射、基于模型反射、目标导向、效用导向、学习型、多智能体系统和层次化智能体。有状态的智能体具备数据记忆能力,能提供持续上下文,而无状态系统每次都重新开始。未来AI需要实现实时记忆访问,将存储与计算集成在同一位置,从而创造出具备人类般记忆能力的数字孪生系统。
中国人民大学和字节跳动联合提出Pass@k训练方法,通过给AI模型多次答题机会来平衡探索与利用。该方法不仅提升了模型的多样性表现,还意外改善了单次答题准确率。实验显示,经过训练的7B参数模型在某些任务上超越了GPT-4o等大型商业模型,为AI训练方法论贡献了重要洞察。
OpenAI首席执行官阿尔特曼表示,公司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投入数万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据中心建设等。他正在设计新型金融工具来筹集资金。阿尔特曼认为当前AI投资存在过度兴奋现象,类似于90年代互联网泡沫,但AI技术本身是真实且重要的。他承认GPT-5发布存在问题,并表示OpenAI未来可能会上市。
南加州大学等机构研究团队开发出突破性的"N-gram覆盖攻击"方法,仅通过分析AI模型生成的文本内容就能检测其是否记住了训练数据,无需访问模型内部信息。该方法在多个数据集上超越传统方法,效率提升2.6倍。研究还发现新一代AI模型如GPT-4o展现出更强隐私保护能力,为AI隐私审计和版权保护提供了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