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6月29日奇安信集团正式发布‘TI INSIDE’计划以来,共吸引到近20家顶尖安全企业加入,每天提供共享超过5万个高质量失陷检测的IOC。”8月26日,2021年北京网络安全大会在京正式召开,期间在TI INSIDE威胁情报生态发布会上,奇安信威胁情报中心负责人汪列军介绍到,“TI INSIDE”计划由奇安信威胁情报中心发起,面向客户和生态伙伴,开放威胁情报核心检测能力、面向安全设备的快速响应能力以及告警日志富化辅助分析能力,旨在降低威胁情报的应用门槛。

对于“TI INSIDE”计划所取得的的成绩,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秘书长张健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在致辞中说,自威胁情报被引入中国后,长期保持着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在威胁信息的共享和协作层面,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发展较为缓慢。奇安信威胁情报中心发布的“TI INSIDE”计划,是产业内技术合作、联动防御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对加强最终用户的安全建设与检测能力大有裨益,也利于进一步提升行业的整体防御能力基线。
基于威胁情报检测能力,“TI INSIDE”生态联盟成员单位取得了多项技术成果。会议期间,各成员单位分享基于威胁情报检测引擎QTDE集成后的成果展示,盛邦安全技术总监聂晓磊分享了威胁情报在网络资产治理中的应用,云溪智联科技创始人张斌分享了威胁情报在云安全中的应用情况,云智安信董事长余毅则基于威胁情报能力推出了云智安信智取取证分析一体化平台,锋台科技副总经理雷承霖则重点分享了威胁情报在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预警中的实战应用。
另外,主办方还为“TI INSIDE”生态联盟成员举行了授牌仪式。


汪列军强调,在实战化攻防中,威胁情报已经成为一种必要技术和手段。准确有效的威胁情报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对各类威胁的实时检测、主动防御、提前预警、快速响应,实现从被动防御体系向积极防御体系的转变。
“威胁情报不仅需要互联网数据,还要考虑把信息化数据、业务数据和安全数据结合在一起,将信息化技术、人员和流程紧密结合,这对于很多组织机构而言,门槛较高。”汪列军说,奇安信把威胁情报中心6年来的数据积累、技术、能力、专家,尤其是威胁情报实战经验固化形成平台,以平台化和标准化的方式,服务于客户和生态合作伙伴,能够有效降低威胁情报应用的门槛。
依托威胁情报检测能力,奇安信威胁情报中心已累计首发并命名13个国内外APT组织,监测到的针对国内发动APT攻击的黑客组织达到46个。据奇安信威胁情报中心发布的《全球高级持续性威胁(APT)2021年中报告》显示,“在愈演愈烈的APT攻击中,APT攻击团伙攻击目标开始更加侧重于在供应链中负责提供服务的公司,同时奇安信威胁情报中心也监测到多起针对国内的供应链攻击。”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实验室和真实使用测试显示,iPhone Air电池续航能够满足一整天的典型使用需求。在CNET进行的三小时视频流媒体压力测试中,iPhone Air仅消耗15%电量,表现与iPhone 15相当。在45分钟高强度使用测试中表现稍逊,但在实际日常使用场景下,用户反馈iPhone Air能够稳定支撑全天使用,有线充电速度也比较理想。
Character AI联合耶鲁大学开发的OVI系统实现了音视频的统一生成,通过"孪生塔"架构让音频和视频从生成之初就完美同步。该系统在5秒高清内容生成上显著超越现有方法,为多模态AI和内容创作领域带来突破性进展。
苹果即将发布Apple TV 4K和HomePod mini 2两款产品更新。更值得期待的是三款全新产品:配备7英寸方形显示屏的HomePod Touch将搭载全新homeOS系统,支持Safari、音乐等应用及小组件功能,预计售价350美元;此外还有智能安全摄像头和视频门铃两款配件。这标志着苹果从依赖第三方HomeKit配件转向自主研发智能家居产品的重要战略转变。
这项由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DragFlow技术,首次实现了在先进AI模型FLUX上的高质量区域级图像编辑。通过创新的区域监督、硬约束背景保护和适配器增强等技术,将传统点对点编辑升级为更自然的区域编辑模式,在多项基准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方法,为图像编辑技术带来革命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