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战略安排,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治理需求是相辅相成的,新技术新产品要在实际场景中落地应用。
2021年2月7日,在深度聚合中国联通数字化领域资源能力布局的基础上,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联通数科”)正式揭牌成立,成立以来,公司的一大方向就是聚焦数字化力量,做可信赖的数字化服务提供商,服务政府、服务民生、服务城乡建设,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面对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新需求、新变化、新特点,联通数科将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战略的结合点,依托技术创新和物联网平台能力优势,积极与全国各省、市、区县、乡镇精准对接,搭建起中国联通数字乡村服务云平台。该平台通过为乡村引入联通5G、IPTV、专线、感知终端等基础设施,为乡村提供基础业务,实现数据、流程贯通,打破城乡间数字化鸿沟,促进集团数字化转型战略向农村延伸,开拓乡村创新业务新领域;通过整合上层服务可为农村基层组织在乡村治理乡村产业、乡村民生等领提供一揽子服务,从而强化基础施、带动农村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协助村民接入移动互联网生活,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打造时尚文明。
乡村大喇叭-称职的“播报员”
中国联通雁飞.乡村大喇叭,汇聚日常广播服务、农业气象播报、农业知识普及、大棚大田管理、公共应急指挥、政策法规宣传等应用场景,是乡镇政府综合管理基层事务、应对突发事件(如疫情防控、自然灾害)、保障乡镇村民安全、丰富文化娱乐生活、加强党建宣传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助手,是区、县、乡、镇数字化建设点与点之间的“传话筒”和“保障员”。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农业产业化则是产业兴旺的核心。乡镇政府可通过智能大喇叭关联手机APP实现一键喊话、文本转播、定时广播、云端管理等功能,实现灵活化、便捷化、全方位、全场景的调度、响应与管理,推动农业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农业主体之间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生产力快速发展。
大棚温湿度监控-智能的“保障员“
中国联通雁飞.大棚温湿度监控,又称“智能小喇叭”,通过安装在大棚内的智能空气温湿度检测设备,帮助农户24小时守护大棚,动态监控蔬菜、花卉、果树种植和畜牧、禽类养殖;通过手机随时查看棚内温湿度、接收高低温告警,支持一人查看多个设备温湿度、多人同时监控一个设备温湿度,更有农技专家在线问答,防止病虫侵害。
智能小喇叭用现代科学技术驱动农业、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以科技提高农业经营的组织化、专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水平,成为大田监测管理的“小能手”,为农民增收、为产业减损,助力乡村经济发展保持旺盛活力。
智能移动摄像机—乡村管理“千里眼”
中国联通雁飞.智能移动摄像机,使用CAT1通信模组解决网络通信问题,选用太阳能面板或可充电电池实现节能节电,配合CAT1网络低功耗模式和算法实现长时间待机使用,利用先进的PIR+人形识别技术,提供农田管理、人员侦测、报警推送等多场景的智能视频监控。
智能移动摄像机机身小巧、安装便捷,300万高清像素“无死角”看农场、看鱼塘、看果园,同时支持远程云台控制、双向语音通话、本地/云端存储方式,为乡村居民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监测管理平台,有效实现乡村治安防控“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以科技手段助力治安联防,成为乡村管理的“千里眼”。
智慧云章套件—云章的“安全卫士”
基于物联网技术和数字乡村平台能力,中国联通雁飞.智慧云章套件提供一体化智能云章监控服务,通过智能用印管理系统,对印章进行用印前、中、后“全流程”监管,实现用印“远程审批—联网反馈—终端执行”的闭环式管理,可广泛应用于政务文件签章、“三资”合同管理、远程办公审批等场景,让信息化应用成为乡村政府为民办事、智能服务的平台。
作为远程用印的“监督员”,智慧云章套件前后配有鱼眼摄像头,不但能满足乡村政府管控滥用公章等行为的需求、提升用章信息实时查询能力,还能实现文审批的智能化识别和资料存档,完成了对村章数字化管理的转型,有效杜绝村章滥盖、公章集中管理造成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漏洞,提高村章镇(乡)管的办事效率,助力村级公章“安心回家”。
作为助力乡村数字化建设的排头兵,联通数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如既往地为乡村通信及信息事业发展积极贡献央企力量,继续践行以“客户为本”的经营服务理念,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临近年底,苹果公布了2024年App Store热门应用和游戏榜单,Temu再次成为美国下载量最多的免费应用。
云基础设施市场现在已经非常庞大,很难再有大的变化。但是,因为人们可以轻松地关闭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就像开启它们那样,预测全球云基础设施开支可能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