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网络与安全频道 08月31日 北京报道:计算已经成为现代科技创新的DNA,在工业4.0定制化时代,先进计算力就是生产力。在刚刚结束的以“新西部、新重构、新机遇”为主题的2020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上,中科曙光信息产业成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肖文静在25日上午的开幕峰会中为我们带来了“先进计算融合创新-构筑以算力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的精彩演讲。
演讲从新基建的概念、先进计算的重要性到算力经济时代的到来,全面阐述了算力在驱动数字化、智能化社会过程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疫情环境下,中科曙光始终没有放松通过建设和运营以算力为核心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种种努力。
中科曙光信息产业成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肖文静
肖文静指出,第一,2020年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很有挑战的一年,对公司而言要拥有过硬的技术产品及优质的服务,真金不怕火炼,大浪淘沙生存下来的企业将活得更好。第二,在疫情期间,中科曙光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防疫抗疫、疫情防治、新药研发提供了大力支持。第三,中科曙光看到在疫情期间凸显出的几个企业和行业变革,一是求变求快,快速解决问题;二是催生出企业对客户需求,对行业需求的积极响应;三是促进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曙光通过部署新一代云计算中心,加速云计算中心在全国的部署,让企业更容易去获取新技术带来的保障。第四,未来智能制造及互联网行业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曙光近年来一直在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同时推动智能制造向一个新的智能阶段迈进。
多年来,中科曙光一直致力于通过建设和运营以算力为核心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通过先进计算技术的研发、设备制造、先进计算服务、生态建设、人才培育和应用创新来发展先进计算产业。在面向国家提出的新基建时,中科曙光也将以新技术新产品为核心构建新型的建设基础设施。
肖文静表示,“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是新基建中最核心的一个方面。中科曙光一直专注新基建的建设,从信息基础设施到融合基础设施,再到创新基础设施,中科曙光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2015年中科曙光就提出了数据中国战略,核心思想就是要让全社会共享数据价值,通过在全国统一布局云计算、超级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打通上下游数据链条,让数据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以服务社会。”
在四川,中科曙光投资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城市云中心,通过政府买服务的模式在2009年成功落地成都,实际上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开启了全国先河。同样,整个成都市政府包括四川省政府都非常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来支撑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上下游生态的完整建设体系。
肖文静指出,“生态完整、人才充沛,越来越多新技术的涌入,包括四川和成都地区对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建设得越来越完善,这些因素都促成了中科曙光布局成都的信心。从1998年中科曙光在成都建立办事处算起,到2009年落地第一家实体公司,再到今天已经在成都落地了4家公司,中科曙光在四川地区已经耕耘了将近二十个年头。”
同时,肖文静也表示,“中科曙光会依托国家在西部的整体发展战略,包括新基建在西部地区的广阔发展前景,未来将以成都良好的合作为范本,将这种合作模式推广到更多的西部地区,让西部地区享受到更多的数字经济产业所带来的红利。”
对于如何让更多的行业和用户享受到信息产业带来的红利,肖文静对此表示,“一是用户自身的业务转型和升级需要技术去驱动;二是政府及社会要带动产业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计算产业链的发展。三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企业生存的好,才有动力去发展产业。未来怎么把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更好应用到行业中去,由于新技术应用在前期部署代价和成本相对较高,所以需要资本市场以及政府、企业多方联合才能把这些新技术,包括将更多的算力以廉价的方式提供给用户,这就需要整个行业进行联动,上下游产业链打通。总而言之,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在目前阶段需要政府、企业和第三方资本共同推动才能让这些新技术及算力应用到更多行业中去。”
在帮助新技术落地,产业链打通方面,中科曙光也在积极进行部署与推进,比如在促进先进计算产业方面,中科院成立了先进计算创新联盟,中科曙光成为联盟的牵头企业。同时,中科曙光成立了国家先进技术创新产业中心,牵头与中科院及其他上下游产业进行先进计算的推进工作,其中包括技术、人才、服务落地、产业推广、上下游企业培育等层面的工作。
另据肖文静介绍,目前曙光在兰州、福建、太原、合肥等地建立运营了先进计算中心,通过这些中心的落地,将逐渐把先进技术用于社会科研的发展。
最后,肖文静表示,“未来,中科曙光将联合更多的上下游产业链共同打破行业壁垒,不断从产业链方向进行努力,最终达成全产业链的计算产业,帮助政府及社会提升计算实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当前软件工程团队正在试验基于AI代理的编码工具和大语言模型,以提高开发速度和质量。然而,AI编码工具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方式。开发者需要提供结构化的问题描述、明确的执行要求和相关上下文,同时建立适当的防护机制。AI不仅能处理重复性任务,还能识别和评估替代方案,从被动助手演进为工作流程推进器。成功的关键在于将AI视为合作伙伴而非快捷工具,并将其整合到软件交付的全生命周期中。
NVIDIA研究团队开发出名为Lyra的AI系统,能够仅凭单张照片生成完整3D场景,用户可自由切换观察角度。该技术采用创新的"自蒸馏"学习方法,让视频生成模型指导3D重建模块工作。系统还支持动态4D场景生成,在多项测试中表现优异。这项技术将大大降低3D内容创作门槛,为游戏开发、电影制作、VR/AR应用等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Salesforce发布企业级AI智能体平台Agentforce 360,将AI智能体融入几乎所有应用中。该平台采用混合推理引擎Atlas,结合大语言模型的概率思维和业务规则的精确性,支持语音交互和深度集成。以Slack为主要界面,提供Agentforce Builder开发环境,能将非结构化文档转换为可查询记录。Salesforce内部已部署该系统,每周处理180万次对话,主动服务活动增长40%。
谷歌DeepMind团队创新性地让Gemini 2.5模型在无需训练的情况下学会理解卫星多光谱图像。他们将复杂的12波段卫星数据转换为6张可理解的伪彩色图像,配以详细文字说明,使通用AI模型能够准确分析遥感数据。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超越现有模型,为遥感领域AI应用开辟了全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