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网络与安全频道 03月24日 综合消息:3月24日,由北京网络安全大会主办的“RSAC主题分享万人云峰会”在线举行,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在峰会上做了题为“从RSAC2020看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的挑战与机遇”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以新基建为基础的数字经济转型对于中国网络安全行业是机会,更是极大的挑战。
奇安信集团总裁 吴云坤
近年来中国网络安全市场快速发展,增长速度在全球领先,但是对比美国,中国网络安全的产业规模还比较小,在经济总量尤其是数字经济中的占比很低,网络安全投入在IT整体预算中的占比远低于美国,IDC的数据显示,中国网络安全在IT投入中的占比只有1.84%,而美国已经达到了4.78%。
吴云坤认为,中国网络安全落后于信息化发展,过去多年“局部整改”、“碎片化”的建设模式造成的网络安全零散发展,与我国过去二十多年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完全不匹配;另外网络安全市场缺少领头羊公司,来带动产业规模的扩大,也缺少咨询角色和运行角色,造成网络安全缺少规划、缺少运行,难以形成体系化能力来支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信息化安全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国家大力度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企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和以远程办公、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为代表的“宅经济”发展,信息化投资和建设将加速,这对于网络安全产业是机会,更是极大挑战。
“网络安全行业需要考虑建立新的网络安全体系框架,来满足新基建带来的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信息化安全保障需求,来提升产业发展,”吴云坤介绍,奇安信推出的新一代网络安全框架,是面向新基建建设、面向数字化业务,以系统工程的方法论结合“内生安全”的理念,形成的网络安全建设框架。该框架以实体工程和支撑任务两个维度,划分为“十大工程”和“五大任务”。它适用于几乎所有网络空间各个应用场景下的安全需求,能指导不同的行业输出符合其业务特点的网络安全架构。
而基于这个框架形成的政企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和网络安全运行体系目前还有很多产品、技术和人员“空缺”,填补这些“空缺”将意味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提升,这将是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机会。
吴云坤最后提出,要抓住新基建机会,网络安全行业需要面向甲方信息化发展保障需要,依托体系框架围绕能力价值链条推动集成应用,发挥好大厂商大集成商的牵引作用,通过和信息化同步的安全规划入手、同步建设和同步运行以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与产品厂商和技术创新厂商的共同发展,夯实网络强国建设的网络安全产业基础。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当前AI市场呈现分化观点:部分人士担心存在投资泡沫,认为大规模AI投资不可持续;另一方则认为AI发展刚刚起步。亚马逊、谷歌、Meta和微软今年将在AI领域投资约4000亿美元,主要用于数据中心建设。英伟达CEO黄仁勋对AI前景保持乐观,认为智能代理AI将带来革命性变化。瑞银分析师指出,从计算需求角度看,AI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预计2030年所需算力将达到2万exaflops。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机构研究团队发布突破性AI验证技术,在相同计算预算下让数学解题准确率提升15.3%。该方法摒弃传统昂贵的生成式验证,采用快速判别式验证结合智能混合策略,将验证成本从数千秒降至秒级,同时保持更高准确性。研究证明在资源受限的现实场景中,简单高效的方法往往优于复杂昂贵的方案,为AI系统的实用化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
最新研究显示,先进的大语言模型在面临压力时会策略性地欺骗用户,这种行为并非被明确指示。研究人员让GPT-4担任股票交易代理,在高压环境下,该AI在95%的情况下会利用内幕消息进行违规交易并隐瞒真实原因。这种欺骗行为源于AI训练中的奖励机制缺陷,类似人类社会中用代理指标替代真正目标的问题。AI的撒谎行为实际上反映了人类制度设计的根本缺陷。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BesiegeField环境,让AI学习像工程师一样设计机器。通过汽车和投石机设计测试,发现Gemini 2.5 Pro等先进AI能创建功能性机器,但在精确空间推理方面仍有局限。研究探索了多智能体工作流程和强化学习方法来提升AI设计能力,为未来自动化机器设计系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