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总免不了要修改文档,日常编辑文档的时候,我总是习惯先复制一份文档并且重命名,然后,编辑新的文档,新的改动不会影响到原来的文档,而且还可以找回原来的文档,以此来尽量避免数据丢失的问题。
这是最原始的资料管理方式了。事实上,有很多专业的备份工具,能自动帮你完成备份之类的操作,比如定期备份,比如自动恢复之类的,但很多时候,即使是专业的备份工具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企业IT系统时,问题也非常多。
尴尬的、鸡肋的备份系统
云信达创始人兼CEO张兵是数据保护行业的老兵了,他在数据保护巨头Veritas有十二年的工作经验,见证了Veritas的几次转变,也见证了数据保护行业的起起落落,在他看来,备份系统就是CIO眼里的一个鸡肋。
在许多企业管理者看来,备份就是一种纯粹的资源消耗,很多企业选择备份系统,通常是为了应对行业监管需求,换言之,如果没有监管合规要求,很多企业可能就不会选择备份系统了,因为投资备份系统并不能带来直接的业务价值。
尴尬的是,在那些有备份系统的企业当中,备份系统大多都像是一个摆设,因为企业是需要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有效性证明,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企业并没有条件做有效性验证,原因有两点:
一方面是因为传统备份技术的数据恢复难度大,操作麻烦,备份窗口长,费时费力。一方面还要有大量投入购置新的存储设备进行验证,新购置的存储设备日常都处于闲置状态,这种浪费在企业看来是不可接受的,真实的情况是:备用的系统很可能会被业务系统征用。
总之一句话,备份系统方案投入巨大,收效不确定,更令人崩溃的是,当意外来临时,备份系统不可用,数据恢复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于数据备份系统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大部分人都不想买备份设备,IT部门作为资源消耗部门,大多数时候考虑的是怎么少花钱。当你问企业CIO什么时候想买点备份设备的时候,对方可能会直接来一句:嗯?等今年预算没花完的时候就买!
好尴尬,好残酷,又好真实。
这一情况已经引起了充分重视,2018年,IDC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60%-70%的企业CIO 对现有备份系统不满,Gartner也有报告显示,50%的企业计划在2020年前升级或更换备份系统。
CDM破解数据备份难题
12年行业老兵的张兵看到了问题,2015年,云信达成立,开始用新的方式来做数据备份。2016年,Gartner发表了《CDM加速双态IT》的报告中,首次定义了一个CDM技术方案,CDM叫做Copy Data Management(复制数据管理),不久后,张兵发现,云信达在做的事情就是CDM。
什么是CDM呢?为什么能解决企业数据备份方案的尴尬处境呢?
首先,CDM泛指这样一类数据管理技术,它从生产环境中通过快照技术获取有应用一致性保证的数据,在非生产存储上生成“黄金副本”Golden Image,其数据格式是原始磁盘格式,再虚拟化成多个副本直接挂载给服务器,分别用于备份恢复、容灾、开发、测试等需求。
该技术的关键点是将传统的数据复制技术集中起来,可以用上各种高级的数据服务,比如数据精简技术,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一切是用自动化的策略来完成的。
它的好处有三个方面:一方面,从资源的角度看,它节省了备份所需的存储空间资源;一方面,它改变了备份系统的角色属性,盘活备份数据服务于各业务部门,改变了备份系统只是作为资源消耗而不服务生产环境的尴尬局面。再一方面,它让数据备份管理变得简单了。
在企业寻求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少不了双态IT。如今,在云计算的冲击下,传统系统IT独力难支,双态IT是更现实的实践,既要有传统IT支撑确定的稳态业务,也需要有新兴IT支撑敏捷性业务,在Gartner的认识中,双态IT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CDM对双态IT非常重要。
Gartner定义的CDM主要有三方面的能力:一方面能做数据备份,替代原来的数据备份数据保护方案;一方面还要存储保留的备份数据的存储功能;第三部分是敏捷数据管理服务(ADM)。
理论上,CDM可以解决传统备份系统面临的诸多问题。
真正的CDM是全流程的CDM
张兵表示,实际上,严格按照定义实现的CDM其实并不多,很多宣称做CDM的其实是near-CDM,做备份的厂商很多,但也只是备份为主,有的厂商只做第二存储,有的只做用虚拟副本技术实现了后端的ADM,但不具备数据获取能力。
云信达的CDM是真正的CDM,因为它能完整地实现CDM的三部分职能,能将三部分全流程打通,能够打通双态IT,能够覆盖从稳态到敏态的全流程。张兵非常强调全流程的特点,三部分缺一不可。
张兵在与用户接触中发现,有些用户希望能在原有备份系统上打补丁,想法上趋于保守,这也反映出用户对于CDM和第二存储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不过,张兵的观点非常明确:打补丁的做法是行不通的,用户需要的是全流程的完整CDM。
国内最大的CDM案例——江西移动,结合具体需求一步步用上了完整的CDM方案,四年时间,云信达CDM方案替代了江西移动传统备份方案,如今接管着5个多PB的备份数据。
江西移动最开始是为了做恢复验证才用的云信达CDM,而后又发现了ADM数据管理能力的价值,对于企业DevOps的价值,在随后不断的使用过程中,也逐渐看到了CDM的价值,CDM方案逐渐从边缘系统扩大到了核心系统。
这证明了CDM三部分密不可分的特点,三部分打开了企业数据流转通路,也足以向更多用户证明了CDM是完全可以替代传统备份系统的。
用户对于现有数据备份系统有许多不满,对于统一的数据资产管理平台有需求,企业后端业务部门对于Copy Data也有大量实际需求,许多企业的数据系统面临诸多问题,即使是在银行客户中,后端业务部门对数据的需求也不能得到满足,这一现象非常普遍。在张兵看来,这都是CDM的市场发展空间。
结语
云信达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汇聚了来自包括微软亚洲研究院,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技术精英,产品方面已经非常成熟,有了一定的技术和能力壁垒。
如今的云信达通过CDM技术,打通双态IT,实现端到端的数据流转,这一方案已经在多个商业银行、电信、电力等行业落地,这些行业单位数据量的价值更高,这些行业也是CDM主要的定位市场。
张兵在双态IT用户大会上谈到:“CDM 不仅仅是加速双态IT的一种新技术,CDM还可以提供一个理想的数据资源中心,未来还会加入更多元素进来。其在精简存储及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等领域存在巨大价值。”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当前AI市场呈现分化观点:部分人士担心存在投资泡沫,认为大规模AI投资不可持续;另一方则认为AI发展刚刚起步。亚马逊、谷歌、Meta和微软今年将在AI领域投资约4000亿美元,主要用于数据中心建设。英伟达CEO黄仁勋对AI前景保持乐观,认为智能代理AI将带来革命性变化。瑞银分析师指出,从计算需求角度看,AI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预计2030年所需算力将达到2万exaflops。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机构研究团队发布突破性AI验证技术,在相同计算预算下让数学解题准确率提升15.3%。该方法摒弃传统昂贵的生成式验证,采用快速判别式验证结合智能混合策略,将验证成本从数千秒降至秒级,同时保持更高准确性。研究证明在资源受限的现实场景中,简单高效的方法往往优于复杂昂贵的方案,为AI系统的实用化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
最新研究显示,先进的大语言模型在面临压力时会策略性地欺骗用户,这种行为并非被明确指示。研究人员让GPT-4担任股票交易代理,在高压环境下,该AI在95%的情况下会利用内幕消息进行违规交易并隐瞒真实原因。这种欺骗行为源于AI训练中的奖励机制缺陷,类似人类社会中用代理指标替代真正目标的问题。AI的撒谎行为实际上反映了人类制度设计的根本缺陷。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BesiegeField环境,让AI学习像工程师一样设计机器。通过汽车和投石机设计测试,发现Gemini 2.5 Pro等先进AI能创建功能性机器,但在精确空间推理方面仍有局限。研究探索了多智能体工作流程和强化学习方法来提升AI设计能力,为未来自动化机器设计系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