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网络频道 07月16日 北京报道:提起连云港,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一座美丽的沿海城市。连云港古称“海州”,因面向连岛、背靠云台山,又为海港,因此而得名。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始终肩负着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重要使命。
今天的连云港不仅是一座山、海、港、城相依相连的国际性港口城市,更是一座国内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
如今,连云港正在经历着快速发展与变迁,在全国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背景下,连云港市紧紧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主线,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为抓手和突破口,加快构建数字政府,并统筹推进城市大数据中心及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城市大脑”),以信息化驱动创新发展,全面打造“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港城。
高质发展 云慧港城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连云港市与紫光云展开了深入合作,凭借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机遇,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提升连云港市新型智慧城市治理水平、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战略举措,从而推动以数据为核心的,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7月18日,主题为“高质发展 云慧港城”——紫光云IMPACT峰会连云港站将在连云港市隆重召开。届时,各级政府领导、信息化专家、产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港口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及经济创新,为更好地把连云港市打造成为具备港口代表性的新型智慧城市典范献言献策。
聚合生态 产城融合
在完善产业生态建设及打造有力营商环境方面,紫光云立足新城市运营平台,坚持“平台+生态”战略,不断聚合合作伙伴,并助力产城相互融合。以连云港市重点产业为核心,通过华东节点支撑连云港信息化产业发展,建设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助推企业上云和智能化改造,并将连云港市打造成为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示范基地,进一步加快连云港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
2018年12月,连云港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城市大脑)正式投入使用,这一项目由紫光云统一部署实施并提供服务。连云港政务服务、经济运行分析、民生舆情调研等众多智慧城市服务将与之深入结合,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也有了强有力的支撑。
今年5月,在连云港市政府及政务服务办公室的指导下,紫光云主导研发的“我的连云港”APP正式上线。“我的连云港”APP围绕“便民”、“亲民”的产品设计理念,可以变“群众跑腿”为“掌上办事”,让市民能够享受“一部手机办事通”的便利。截至目前,可提供各类服务事项172项,其中可实现办理类服务事项58项,查询类服务事项114项,进一步助力连云港打造成为“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大服务”的数字政府。
巍巍高山,延绵不绝;茫茫大海,广阔无边;山海连云,纵横无界。
智慧港城,与世界相连,与万物互联。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连云港市必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傲立于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地位。而紫光云也将全面赋能连云港的创新与发展,全力推动连云港智慧城市建设,共筑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战略数字港。
连云港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海港型城市的典型代表,其发展与变迁又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让我们拭目以待“高质发展 云慧港城”——紫光云IMPACT峰会连云港站的精彩内容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保护关键系统越来越依赖AI、自动化和行为分析。数据显示,2024年95%的数据泄露源于人为错误,64%的网络事件由员工失误造成。虽然先进的网络防御技术不断发展,但人类判断仍是最薄弱环节。网络韧性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人员和战略需求。建立真正的韧性需要机器精确性与人类判断力的结合,将信任视为战略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并将网络韧性提升为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
上海AI实验室提出InternVLA-M1框架,通过空间引导的视觉-语言-动作训练,让机器人先学会"在哪里行动"再学"如何行动"。系统采用双阶段训练策略,构建了300万个多模态样本数据集。在多项测试中表现优异,相比基线方法提升10-20%成功率,在真实世界未见物体任务中提升20.6%,为通用智能机器人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就担心机器会背叛创造者。近期AI事件包括数据泄露、自主破坏行为和系统追求错误目标,暴露了当前安全控制的弱点。然而这种结果并非不可避免。AI由人类构建,用我们的数据训练,在我们设计的硬件上运行。人类主导权仍是决定因素,责任仍在我们。
UC圣塔芭芭拉分校研究团队开发出直接多词解码技术(DMTD),通过重用大语言模型的后期层实现一次性生成多个词汇。该技术无需添加额外参数,仅通过重新组织内部处理流程就实现了2倍速度提升,同时保持96%以上的准确性。实验证明技术在大型模型上效果更佳,为AI交互效率提升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