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中到分散 思科将打造无处不在的数据中心 原创

在思科看来,今天的数据已经不再是一种相对集中的形态,而是呈现出一种随时随地出现的分散性状态。那么,对于数据中心而言也应该从集中向分散进行演变。在数据产生的地方,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换句话说,有数据的地方就应该有数据中心的存在。

至顶网网络频道 04月18日 北京报道:不言而喻,数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而围绕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等新的需求及场景,也给传统产业形态带来了新一轮的变革。在这种新的趋势下,以集中化数据处理为核心的传统大型数据中心正在不断演进。近期,思科在数据中心领域提出了一项创新理念,即让数据中心无处不在。

从集中到分散 思科将打造无处不在的数据中心

在思科看来,今天的数据已经不再是一种相对集中的形态,而是呈现出一种随时随地出现的分散性状态。那么,对于数据中心而言也应该从集中向分散进行演变。在数据产生的地方,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相应的数据中心也应该出现在这些地方。换句话说,有数据的地方就应该有数据中心的存在。

从集中到分散 思科将打造无处不在的数据中心

思科大中华区资深副总裁,产品事业部总经理 魏松斌

思科大中华区资深副总裁,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魏松斌表示,“到2022年,3/4的数据将在边缘被处理,只有1/4的数据会到数据中心及云中去处理,这就是数据的边缘化趋势。包括5G、企业分支机构、物联网(IoT),以及制造业生产在内的诸多场景,都需要在本地对数据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保证低延时、高可靠性的业务要求。而随着数据的海量增长,传统数据中心,包括私有云和公有云的体量也会进一步增长。”

安全、多云、自动化的数据中心策略

从集中到分散 思科将打造无处不在的数据中心

基于这种趋势,思科在网络、超融合、安全和自动化等领域推出了多项创新。思科数据中心所能够提供的自动化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层面,包括思科Nexus交换机系列产品,及以应用为中心的基础设施(ACI)、超融合解决方案HyperFlex,以及其管理系统Intersight。

在多云方面,思科也能够提供包括CloudCenter在内的一系列产品,能够基于企业不同云(包括公有云及私有云)之间的标准接口进行统一化管理。

另外,思科认为安全至关重要。思科能够提供多种安全保障,包括对网络本身内/外部的安全保障、防火墙、OpenDNS、以及上云之前的清洗等一系列安全方案。魏松斌指出,“自动化、多云和安全是思科数据中心和云的一个整体策略。”

如何实现无处不在的数据中心

魏松斌表示,“要实现无处不在的数据中心这一愿景,首先要达成一个前提,就是ACI无处不在和HyperFlex无处不在。思科ACI和HyperFlex覆盖了从计算、存储到网络的一系列技术,将逐渐扩展到任意的数据中心当中。而思科ACI和HyperFlex均处于Gartner魔力象限的领导者象限中,毫无疑问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

1、 ACI无处不在

从集中到分散 思科将打造无处不在的数据中心

对于ACI无处不在,从最初的对网络的简化,到实现SDN相关功能,一直到今天基于意图的网络(IBN, Intent-Based Networking)的实现,思科已经在ACI方面积累了十几年的研发与实施经验。魏松斌举例称,“今天的ACI能够理解应用的意图,比如当我们某高峰时段在网上购买商品时,在提交订单和付款的环境时,往往会出现明显的网络阻塞,而如果使用ACI技术就能够识别某项应用请求的实际意图,从而优先通过相应流量,以此提升用户的整体网络体验。”

另外,魏松斌表示,“ACI本身是一个开放式架构,经过合作伙伴在其上所进行的相应开发,能够把各行各业的实际意图自动地转换为网络配置,从而简化网络运维的工作,并有效降低人为操作带来的风险。因此,无论在开放性、还是自动化方面ACI都提供了一种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面向未来数据边缘化趋势,魏松斌认为ACI也将有所改变,一个变化是多分区,ACI Multi-Pod。其类似云规划的高可用分区(AZ)概念,一个ACI可以跨越多个数据中心分区或数据中心,但就像一个单一的数据中心那样去运行和管理。另一个变化是ACI Multi-Site,其类似云规划区域(Region)概念,多个ACI分别运行,任何一个ACI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其他ACI的运行,彼此之间要保持互通,并且意图和策略也将保持自动同步,这种场景可以覆盖全国,甚至跨国范围的数据中心管理。

魏松斌强调称,“今天思科所提出的ACI无处不在,就是要把ACI放到云当中去,也可以叫虚拟ACI,以此实现ACI的全面覆盖,才可称之为ACI无处不在。其实际意义在于,企业不论要上中心的数据中心,还是边缘的数据中心,或者是云,都将获得一致性的体验。换句话说,如果ACI不能实现无处不在,当一个应用要牵涉到多个数据中心的时候,应用的意图就不能被传达到所有地方。”

2、 HyperFlex无处不在

对于HyperFlex无处不在,魏松斌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在传统虚拟化基础设施建设中,计算、存储和网络是分开的,没有完全融合在一起,而思科HyperFlex超融合解决方案把计算、存储、网络以及虚拟化资源进行了一体化。HyperFlex超融合系统在资源的按需配置、架构的灵活性、部署和管理效率、资源的扩展能力等多个方面都优于传统的SAN架构。同时HyperFlex超融合系统也能提供类似于传统SAN架构的企业级存储特性,保证虚拟化系统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成为企业关键应用虚拟化的完美选择。”

从集中到分散 思科将打造无处不在的数据中心

据悉,HyperFlex超融合系统经历了四代产品的演进过程,分别是HyperFlex 1.0:实现传统虚拟化基础设施的变革,通过分布式存储(软件定义存储)的方式用服务器本地磁盘取代集中的SAN存储 实现对虚拟化平台的支持,全新的HCI架构在虚拟化基础设施的部署、管理和运维等方面比传统基于SAN架构虚拟化基础设施更为简单和灵活,提供了更好的TCO和ROI,这种集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运行环境的HCI架构第一次对传统CI架构提出了挑战。

HyperFlex 2.0:与其他厂商相比,思科更加关注HCI架构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的设计,HyperFlex 2.0产品所提供的突出性能优势帮助用户实现在思科超融合平台运行企业通用应用和关键应用等多种不同工作负载, 并保证了企业关键应用所需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

HyperFlex 3.0:在这个阶段,首先提供了真正意义的企业级存储特性,将传统SAN存储所一直强调企业级存储所必须具备的高性能、高可靠性以及高可用性等特性在超融合平台上完全实现。思科HX超融合通过其卓越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实现传统SAN存储的企业级存储特性,在Thin provision(精简磁盘)、Snapshot(快照)、 Clone(克隆)、Replication(复制)等功能方面到达企业级存储要求,技术层面完全满足客户包括备份、恢复、跨数据中心虚拟化应用集群、虚拟化系统灾备等功能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进一步在思科超融合系统上支持容器部署,实现在K8S平台上对基于思科超融合系统的容器部署和管理支持。

HyperFlex 4.0:思科进一步关注边缘计算对企业的重要性,以及企业远程办公和分支机构(ROBO)对超融合部署的依赖性,从过去专注于性能、可靠性和可用性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设计思路,进一步增加对边缘计算和ROBO的全面支持,实现从超轻负载到企业关键应用的全面支持,真正意义上实现从数据中心到边缘计算的全面覆盖,提出了HyperFlex无处不在的全新的理念。

所谓HyperFlex无处不在,其实就是要把以往只适用于较大场景及应用环境的超融合系统,进一步延伸到边缘的超轻负载和边缘计算当中,在一个统一的HyperFlex架构当中,利用同样的架构、同样的管理共同管理数据中心和边缘的超融合基础设施。但这并不容易做到,思科HyperFlex 4.0能够把这样的超融合技术应用到边缘。无论是在核心的数据中心,还是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乃至远程边缘,都可以用HyperFlex架构把计算、存储和网络融合起来,而其核心管理平台是Intersight软件,通过Intersight的集中管理,使IT人员可以不分数据中心的大小、地理位置,对设计、规划、部署和运维管理实现完全一致性的体验。

结语

魏松斌最后指出,“ACI和Hyperflex无处不在,都是对数据无处不在最直接的响应,也是最重要的基础,但这还远远不够,思科看到在多云,安全,应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思科在基础平台之上,通过面向不同行业的应用软件提供了多方位的增强和扩展能力,并与ACI和HyperFlex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集成,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了数据中心整体业务的功能。这也将是思科2019年在数据中心领域中最重要的创新方向。”

来源:至顶网网络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19

04/18

14:37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
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