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网络频道 01月29日 综合消息: 1月24日华为在北京举办的5G发布会暨2019世界移动大会预沟通会上,发布了全球首款5G 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奏响5G规模部署的序章。
5G可以为用户带来什么?先放下华为提出的“自动驾驶网络”远大目标不谈,在这里想和大家谈一下5G在企业级无线市场的应用。
早在3G网络的时代,就有人曾经提出过利用移动通讯网络来取代网线进行企业级无线数据传输。但是到了现在这个目标也没有得到实现,反而是企业线无线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在回想起来,阻碍移动通讯进军企业无线的并不是传输的带宽,即便是4G网络的传输带宽,也已经足以满足企业级数据传输的绝大部分应用。但是移动通讯网络的数据需要通过基站,甚至远在异地的数据中心进行转发,数据的传输路径过长,对企业的网络结构改变过大。因此只能作为企业对外网络连接的一种补充,而在企业内网,则基本上被802.11x的无线设备所占据。
在5G技术出现后,为什么又会旧事重提呢?一方面,802.11的无线网络的多用户访问能力还是有所不足,时常会出现信道干扰、屏蔽、数据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5G的传输模式变化,也为其进入企业线无线领域提供了新的可能。
5G与4G技术的最大差别,不仅是数据传输带宽的增长,更主要的是,5G数据转发借鉴了SDN的转发与控制分离,与5G微基站产品的推出。
转发与控制的分离,让数据转发不必经过漫长的转发线路,可以实现领近设备的“点对点”数据传输。5G微基站的推出,令企业内部直接安装无线基站成为可能,数据信号不必出门,就可以直接进行转发,传输效率更加进一步会得到提升。
转发路径问题解决后,只需要在微基站上再设计一个数据转发控制器,企业内部数据就近进行控制,外网连接数据再与上级控制器进行同步,5G的企业级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基本也就“配齐”了。
前段时间一篇IPv6“跑步鸡”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兴趣,让本人感兴趣的不是鸡跑了多少步,肉如何好吃,而是每只鸡上绑定了一个IPv6地址。这让我深切感受到了IPv6的时代确实已经到来了。
在IPv4地址日趋紧张的现在,IPv6地址在一只只鸡的身上肆意挥霍,这不由让我十分心疼。结合到5G,不由让人产生联想,把每个5G设备都绑上一个IPv6地址又会怎样?
芯片级物理识别,是当前安全级别非常高的一种认证识别手段,再配上一个全球唯一的IPv6地址,用户认证的可靠性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越。除非5G传输系统出现重大漏洞,否则很难出现冒认身份的安全事件发生。
企业级数据传输也会变得更加简单,把这些5G接入的IPv6地址,经过认证后加入到一个iptable中去。这边一喊,张三在哪,张三回复一个在这,再喊一下整不整?回一个整。这两就可以瞎聊去了。要是有些私密话,还可以加上不同密级的虚拟专网(VPN),直接私聊。数据传输安全性还会进一步提升。到那个时候,802.11x就只能做为老旧设备接入的一个非常有限补充,而被逐步淘汰。
当然5G+IPv6接入的,并不局限为一些移动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各种家用电器、电灯、门锁甚至是汽车。可信的数据连接再加上5G所带来的高带宽、低延迟,未来的物联网时代,会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飞快到来。5G所引发的技术变革也正将展开。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阿里团队推出首个AI物理推理综合测试平台DeepPHY,通过六个物理环境全面评估视觉语言模型的物理推理能力。研究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模型在物理预测和控制方面仍远落后于人类,揭示了描述性知识与程序性控制间的根本脱节,为AI技术发展指明了重要方向。
AIM Intelligence联合多所知名大学揭示了音频AI系统的重大安全漏洞,开发出名为WhisperInject的攻击方法。这种攻击能让看似无害的音频指令操控AI生成危险内容,成功率超过86%,完全绕过现有安全机制。研究暴露了多模态AI系统的系统性安全风险,对全球数十亿智能设备构成潜在威胁。
微软八月补丁星期二更新修复了超过100个漏洞,其中包括8个关键的远程代码执行漏洞,影响DirectX、Hyper-V、Office等多个产品。此外还修复了Windows NTLM权限提升漏洞、Hyper-V信息泄露漏洞等。值得关注的是Windows Kerberos权限提升漏洞CVE-2025-53779,虽然已有公开利用代码但暂无实际攻击证据。SharePoint的两个漏洞也需重点关注,特别是RCE漏洞CVE-2025-49712可能与已知认证绕过漏洞组合使用。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了视觉强化学习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超过200项代表性工作。研究将该领域归纳为四大方向: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视觉生成、统一模型框架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分析了从RLHF到可验证奖励范式的政策优化策略演进,并识别出样本效率、泛化能力和安全部署等关键挑战,为这一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提供了完整的技术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