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全球数字化转型趋势及国家“两化融合”战略,中国软件产业始终呈高速发展态势。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超5.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9%,超出GDP增速的2倍。而伴随软件产业的持续推进和蓬勃发展,高精尖人才的稀缺也成为了行业痛点之一。
为协助高校满足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促进人才教育与企业工程的有机衔接,多年来华为一直与北京大学形成紧密合作,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与资源。今年年初,华为云联合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将华为云软件开发服务DevCloud平台应用到学院的《互联网软件开发与实践》课程教学中,通过技术赋能教育生态,打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及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
据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互联网软件开发技术与实践》课程导师张齐勋介绍,华为云软件开发服务DevCloud是北大软微学院课程改革以来采用的第一款完整的高效易用云端软件开发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学生可以实现包括软件项目管理、配置管理、代码检查、编译构建、测试、部署、发布等一站式软件开发,甚至最终让课堂产品在校园走向落地应用。
为了让课堂真正实现按照企业开发场景进行敏捷开发实训操作,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北大教师也多次与华为云的工程师商讨,共同制定课堂标准和考核指标。因为课堂不能按照企业的考核方式来考核,课程专门为每个学生在课上的项目制定了适合在学校里考核学生的指标,例如要求同学们每隔2-3周做一次迭代开发,同时制定每次迭代的考核指标等,华为专家也会为学生们的项目做出点评。
尽管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大有裨益,但有些学生也因为受限于曾经的定势教学思维,在课堂中产生了许多问题。为真正帮助北大实现产学协同,华为云的工程师、专家们也多次亲临北大,为学生们答疑解惑。通过真正见到企业先进的技术,学生们逐渐培养出了根据客户及市场需求制定产品开发计划的思维方式,为未来进入企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课程改革外,华为云与北京大学也正在共建基于华为云DevCloud平台的课程教学资源库。通过这个教学资源库,华为云希望与北大一起为高校提供示范,也希望更多的高校能利用这样的云资源来开设相应课程,共同推动工程科技领域的人才培养。
一直以来,华为云都致力于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而北京大学与华为云的多次合作也让我们看到了又一片教育生态将在华为云这片智能土地上生根发芽。
据悉,今年10月,2018华为全联接大会将于上海召开,届时华为云又将发布什么样的新技术、新应用,助力企业实现业务转型,让更多的客户、合作伙伴在这块黑土地上生长呢?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软件开发瓶颈是现代企业面临的关键挑战。本文探讨了消除瓶颈的有效策略,包括优化沟通、提高可视化、自动化流程和培养共同责任文化。专家建议通过异步更新、看板管理和自动化工具来提高效率。同时强调了数据质量、跨团队协作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到了新兴技术如AI在解决瓶颈问题中的潜在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伪造内容在网络上大量涌现,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从虚假名人代言到有害的AI生成医疗建议,深度伪造正在助长一波危险的虚假信息浪潮。本文探讨了深度伪造在医疗保健领域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在这个充满虚假信息的时代保护自己的健康。
INCYMO.AI 推出了一个革新性的 AI 驱动创意平台,专注于移动游戏广告制作。该平台基于 10 万多个市场验证广告的数据分析,通过 AI 技术为游戏营销人员提供创意构思和广告生成服务。在创意疲劳、用户获取成本上升和隐私限制的当前环境下,该平台为游戏营销开辟了一条数据驱动的全新道路。
Databricks 与 Palantir 签署合作协议,开发出更优的大语言模型微调方法,并与 Anthropic 达成为期五年的战略联盟,将 Claude 大语言模型整合到其数据湖平台中。此次合作将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强大的 AI 能力,包括军工级安全性、高效的模型训练以及全面的数据治理,助力企业打造专属 AI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