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全球数字化转型趋势及国家“两化融合”战略,中国软件产业始终呈高速发展态势。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超5.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9%,超出GDP增速的2倍。而伴随软件产业的持续推进和蓬勃发展,高精尖人才的稀缺也成为了行业痛点之一。
为协助高校满足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促进人才教育与企业工程的有机衔接,多年来华为一直与北京大学形成紧密合作,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与资源。今年年初,华为云联合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将华为云软件开发服务DevCloud平台应用到学院的《互联网软件开发与实践》课程教学中,通过技术赋能教育生态,打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及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
据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互联网软件开发技术与实践》课程导师张齐勋介绍,华为云软件开发服务DevCloud是北大软微学院课程改革以来采用的第一款完整的高效易用云端软件开发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学生可以实现包括软件项目管理、配置管理、代码检查、编译构建、测试、部署、发布等一站式软件开发,甚至最终让课堂产品在校园走向落地应用。
为了让课堂真正实现按照企业开发场景进行敏捷开发实训操作,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北大教师也多次与华为云的工程师商讨,共同制定课堂标准和考核指标。因为课堂不能按照企业的考核方式来考核,课程专门为每个学生在课上的项目制定了适合在学校里考核学生的指标,例如要求同学们每隔2-3周做一次迭代开发,同时制定每次迭代的考核指标等,华为专家也会为学生们的项目做出点评。
尽管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大有裨益,但有些学生也因为受限于曾经的定势教学思维,在课堂中产生了许多问题。为真正帮助北大实现产学协同,华为云的工程师、专家们也多次亲临北大,为学生们答疑解惑。通过真正见到企业先进的技术,学生们逐渐培养出了根据客户及市场需求制定产品开发计划的思维方式,为未来进入企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课程改革外,华为云与北京大学也正在共建基于华为云DevCloud平台的课程教学资源库。通过这个教学资源库,华为云希望与北大一起为高校提供示范,也希望更多的高校能利用这样的云资源来开设相应课程,共同推动工程科技领域的人才培养。
一直以来,华为云都致力于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而北京大学与华为云的多次合作也让我们看到了又一片教育生态将在华为云这片智能土地上生根发芽。
据悉,今年10月,2018华为全联接大会将于上海召开,届时华为云又将发布什么样的新技术、新应用,助力企业实现业务转型,让更多的客户、合作伙伴在这块黑土地上生长呢?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腾讯ARC实验室推出AudioStory系统,首次实现AI根据复杂指令创作完整长篇音频故事。该系统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叙事推理能力与音频生成技术,通过交错式推理生成、解耦桥接机制和渐进式训练,能够将复杂指令分解为连续音频场景并保持整体连贯性。在AudioStory-10K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AI音频创作开辟新方向。
Coursera在2025年连接大会上宣布多项AI功能更新。10月将推出角色扮演功能,通过AI人物帮助学生练习面试技巧并获得实时反馈。新增AI评分系统可即时批改代码、论文和视频作业。同时引入完整性检查和监考系统,通过锁定浏览器和真实性验证打击作弊行为,据称可减少95%的不当行为。此外,AI课程构建器将扩展至所有合作伙伴,帮助教育者快速设计课程。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