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海,在以“行业视讯 智在融合”为主题的中国移动2018云视讯3.0发布会暨行业应用发布会上,中国移动、华为联合推出了针对党政、政法、教育、医疗、办公5类行业的端到端行业视讯解决方案,该方案支持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3种部署模式,并提供面向终端、应用、内容和渠道的4种合作模式。在云视讯1.0云化高清、2.0视频/场景/体验融合的基础上,云视讯3.0丰富了行业集成应用。包括中国移动辛姆巴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华,中国移动政企客户分公司总经理戴忠、副总经理俞承志,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副总经理张汉良,华为云核心网产品线总裁马海旭、华为EBG中国区副总裁刘超等600余位嘉宾参加此次盛会。
在过去的2017年里,华为助力中国移动云视讯业务成功实现了15个国家的联通、覆盖全国31个省份和2万余个乡村,并开通4万个高清会场,完成了516万次会议,总时长达3.8亿分钟。
华为EBG中国区副总裁刘超表示,依托在音视频领域25年领先的技术积累,华为有信心在这个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助力移动云视讯业务不断创新“视频+”业务形态,持续向前演进、发展。根据第三方权威机构IDC统计的报告显示,华为视讯已经连续四年位居国内新增市场份额第一,成为各行业的首选品牌,有70%以上的国家部委、大型央企选择了华为作为视讯系统的设备供应商,例如外交部、发改委、国家电网,中国石化,建设银行等。
最后,刘超与俞承志在现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明确了双方未来的合作意向。移动将与华为通过“移动+华为+华为合作伙伴"这种"1+1+N”的强强联合方式,深耕中国政企市场,共同推动视讯业务高速发展,为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作出贡献。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