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供血不足,同样会影响智慧城市的思维判断能力。”华为再次刷新了对智慧城市的认知,刷新了对智慧城市“神经系统”的解读。
智慧大脑并非全部价值
“数博会期间,华为智慧城市展区接待了数十位市长。”华为公司战略部副总裁、全球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总经理郑志彬说:“城市管理者首先会对‘智慧大脑’中,运行的7大模块,4000余项指标的产生感兴趣。”
4000余项指标是什么概念?“意味着城市各领域细分应用场景,在‘智慧大脑’中均有体现,而生态伙伴更可结合不同城市的发展诉求,形成深度定制。当然,‘智慧大脑’只是华为智慧城市‘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话锋一转,郑志彬继续说:“基于‘神经系统’感知、传输、分析的城市全场景数据,华为已实现了智慧城市的态势感知、运行监测、融合指挥、决策分析等诸多功能,实现多场景的智慧化管理。”
重新解读“神经系统”
此即为华为对智慧城市“神经系统”的重新解读。城市是“城+市+产”的三位一体组合,因此智慧城市各个功能模块更应该形成有机的协同。其实,在2017年11月,华为已提出智慧城市“神经系统”概念。其希望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城市应用场景进行深度融合,建设“感知无处不在、联接无处不在、数据无处不在、计算无处不在、智能无处不在”的智慧城市技术体系与协同生态。
在此理念中,智慧城市“中枢神经”,即城市智慧大脑,其对应城市智能运营中心(IOC),和城市大数据中心,可对城市的各项运行指标进行监测,同时还可支撑城市应急联动和分析决策;而“周围神经系统”,即城市感知网络体系,对应城市物联网,和有线和无线通信网,可实现对城市全场景数据的自动采集与传输。
而数博会期间,华为刷新了对神经系统的解读:智慧城市通过传感器、视频系统等,实时感知城市的物理实体活动;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将感知数据传输至城市中枢;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上述各类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支撑智慧城市各类应用系统的创新。
智慧城市神经系统2.0
两次解读有何不同?华为正在以应用顶层设计思维,思考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构建模式。从解决方案角度,此次华为更为强调,“神经系统”是城市各类ICT基础设施的软硬件能力集合。回顾历史传承,2016年,华为提出智慧城市“一云二网三平台”解决方案架构;2017年提出智慧城市神经系统1.0理念,从应用价值的角度,将此前的解决方案架构重构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
而此次重新解读,可称为神经系统2.0。华为进一步强调了不同神经系统间的关联协同,强调了其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完整性和协调一致性。“周围神经系统”是“中枢神经”的眼睛、耳朵,是手和脚,脑部供血不足,会影响生命体的思维判断能力,同样,智慧城市也是有机生命体,缺少数据感知、数据传输能力支撑的智慧大脑,也将逐渐失去自我演进、自我造血功能,无法持续迭代产生智慧。
智慧城市的根基
当然,从生态和应用角度,“神经系统”也是华为对“平台+生态”的另一面体现。开放的平台既是智慧城市的“地基”,又是产生智慧的土壤,而生态则在创造智慧。目前,华为已经签约30家智慧城市战略合作伙伴,与1100余家解决方案伙伴,5600余家渠道服务合作伙伴建立稳定合作。
基于“平台+生态”战略,华为EBG中国区智慧城市总工姚健奎认为,智慧城市“神经系统”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其既实现了城市大脑,与城市各组织器官的彼此支撑联动,又将支撑生态伙伴的智慧创新,实现了交通、教育、医疗、能源、环保、政府管理、公共安全等子系统间普遍关联、彼此协同的目的。
此即为华为对智慧城市“神经系统”的再次诠释。正如人类的“智慧”是源自复杂的神经系统对身体及外部信息的采集、传导、思考、反馈一样,智慧城市也需要完整的“神经系统”,即从前端感知、大脑决策、再到肢体行动的完整神经反应闭环。
统筹型智慧城市
而如何建立完整神经反应闭环?华为的答案:以ICT资源“统筹”思维建设智慧城市。其实, “神经系统”概念,更像是华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次总结,是其知行合一的能力体现。早期的智慧城市建设中,项目的焦点不是智慧创新,而要投入大量资源精力解决ICT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解决业务系统融合、数据融合。
我们经常吐槽一根电线杆上,拥挤安装着十余个摄像头,但看不见同一路段中,还埋设着来自不同部门的数百个物联网传感器;我们也经常抱怨城市管线建设,埋了挖、挖了埋,但看不见已经孤立于不同系统的GIS平台。
以上“槽点”皆因缺乏统筹思维,而一切智慧城市底层ICT资源皆需统筹。以智慧高青为例,高青县即以“一张专网、五个统筹、N类应用”模式进行智慧城市建设。eLTE无线专网已覆盖全县域。同时,该项目中还实现了大数据统筹、GIS一张图统筹、视频云统筹、融合通信统筹、物联网资源统筹。
在“五个统筹”体系下,城市物联网既可以服务于公共安全,也可以服务于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水务等;GIS平台既可以服务于智慧国土,也可用于城市规划、智慧农业等;指挥调度平台既可以服务于公安,也可以服务于城管、水务等系统。
高青模式,即是华为智慧城市“沃土”数字平台的雏形,也是统筹型智慧城市的落地应用体现。在此模式中,华为既融合了合作伙伴的大数据、GIS、视频、通信能力,也融合了伙伴的应用理解能力。通过ICT资源统筹,实现城市数据融合与多业务协同,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与服务能力。而通过“神经系统”的数据自动采集与分析,也实现了城市的“自管理、自运行,自优化”。
没有人天生就智慧聪明
最后说一句。智慧城市,经历过一段与青春相关的日子,也经历过一段与PPT演讲胶片相关的日子。但行胜于言,没有人天生就智慧聪明,智慧城市也不是天生就具有思维能力。底层ICT软硬件平台的共享统筹,知行合一的数据感知、传输、分析能力,才是智慧城市自我演进、自我造血动力,也才是持续迭代产生智慧的根本。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临近年底,苹果公布了2024年App Store热门应用和游戏榜单,Temu再次成为美国下载量最多的免费应用。
云基础设施市场现在已经非常庞大,很难再有大的变化。但是,因为人们可以轻松地关闭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就像开启它们那样,预测全球云基础设施开支可能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