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题将通过剖析获得国家专利金奖和优秀奖的三个典型个案,纵览广东知识产权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同时总结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希望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纵深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华为是知识产权觉悟最早的企业之一,早在1995年就成立了独立的知识产权部门,逐步形成了自己比较成熟的知识产权战略表述:“保护运用自有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有力支撑产品的全球战略。”这一表述虽在华为所有公开的资料(包括网站)中都找不到出处,但7月8日,记者随同广东省知识产权局采访华为公司时,发现,从知识产权部门人士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判断,显然在华为内部已经形成了共识。
里程碑:思科诉讼案
在华为网站的“发展历程”栏目上,记载着:“CiscoSystems指控华为侵犯部分Cisco技术专利;但是,Cisco最终撤回了诉状,双方解决了所有的专利纠纷,并承认华为没有侵权行为。”并被列为“2003年大事记”第一条,足见华为上下对此案的重视程度。
虽然事件已经过去5年,但记者每次采访来华访问的美国知识产权律师或官员,思科华为诉讼案几乎是一个必然的话题。直到7月15日,有一场在广州举行的中美知识产权论坛,记者收到的邀请函的议程上,还有一个美国律师会分析这个案例。
由此我们可以做如下判断:思科华为诉讼案的确是中美知识产权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2003年的确是华为知识产权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预研的概念
思科诉华为案,使华为对知识产权保护有了更高的认识。从2003年以后的2004年开始,华为的发明专利就占据了全国第一的位置,并且远远抛离第二名。直到现在,还没有企业敢奢望超越。这种局面似乎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即便是在国际平台比较,华为在2007年PCT专利申请量也雄居第4的位置。
预研的概念也是从2003年以后才开始成为华为知识产权战略的标志的。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长期坚持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并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43%,预研部人数超过1000。”
在技术领域,预研意味着比研发更加超前的视野和更加敏锐的触觉。
网站的表述是“华为持之以恒对标准和专利进行投入,掌握未来技术的制高点”,考核预研部的重要指标应该就包括专利和标准。
占据标准制高点
在标准方面,中国同样没有企业敢望其项背。其江湖地位与其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相当,处于全球前三的位置。
据介绍,截至2007年底,华为加入83个国际标准组织,如ITU、3GPP、3GPP2、OMA、ETSI和IETF等。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光纤传输、接入网络、下一代网络、IPQoS和安全领域,华为已经提交了800多篇提案。
在过去的4年里,华为也已经成为3GPP和3GPP2的积极参与者,并在核心网络、业务应用和无线接入领域提出了1500多项提案。华为还担任了ITU-TSG11组副主席、3GPPSA5主席、RAN2/CT3副主席、3GPP2TSG-CWG2/WG3副主席、TSG-AWG2副主席、ITU-RWP8F技术组主席、OMAGS/DM/MCC/POC副主席、IEEECaGBoard成员等职位。
这一连串英文缩写展开就是一个又一个高端的通信技术领域,即便是参与提案也意味着进入了技术制高点,更何况一排主席和副主席的衔头,更加能够体现华为领导者的地位。
每周申请专利近100项
根据最新统计,华为在专利方面连续6年蝉联中国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第一,连续3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第一。截至2008年6月初,华为累计申请专利29666件,包括中国专利申请22117件、国际专利申请4198件、国外专利申请3351件。
实际的经济效果如何?数据最有说服力。
获得第10届全国专利金奖的“一种在网络接入设备上实现PPPOA到PPPOE转换的方法”专利等相关技术的产品,长远看预计将使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近50%,收入增加50亿,对运营商和终端用户而言,预计设备价格下降达30%,节省60亿元。
记者的结论是,后思科案时代,知识产权在华为,已经成为了最为重要的核心要素。
华为知识产权部门人士介绍了华为专利和标准形成的流程。每周由知识产权部下设的专利部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各研发部门提交的可以形成标准和专利的成果进行评审,合格的成果马上形成标准提案或专利申请方案进行申报,这套流程运行十分有效,保证了专利的目的性(或称为市场指向性、实施性)和质量不断的提高。
记者粗略估算,华为平均每周申请的专利就接近100项,并且其中90%以上都是发明专利。仅专利申请费和专利维持费,对一般企业而言,都是天文数字。
华为是下一代电信网络的领导者,知识产权是推动和维持这种地位的最重要的因素。
但华为似乎看得更远。华为知识产权部门人士拿来学习的对象是IBM,“和IBM相比,我们目前知识产权的管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记者手记 敬畏知识产权
“保护运用自有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有力支撑产品的全球战略。”
华为的知识产权战略表述虽然只有短短的4句话,不足40字,但字字千金,值得深究。
首先是保护和运用自有知识产权。一般而言,知识产权意识的萌发,其自然而然的结果是对这种权益加以保护。但保护需要成本,构建知识产权需要投入,对短视者而言,往往采取消极的办法,不加以保护或者根本不予理睬,使得刚刚萌发的知识产权意识永远停留在一种想法的阶段。
对华为这样有远见的企业,采取的是积极的办法,通过合理运用知识产权来消解保护成本的同时,使得蕴含了知识产权的产品大幅度增值。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正是由于高附加值的产品占据了市场制高点。
特别让人感慨的是“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表述。这是对知识产权认识程度最高的一种境界。这种观念的转变其实殊为不易。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种空泛的口号相信绝大多数人喊了三四十年,但终究还是停留在口号上,并没有实际的行动。将知识具体到产权的形态,让尊重知识有了行动的可能。对内,可以将知识化为有形的资产对人才给予激励;对外,可以通过购买知识产权、互换知识产权来表达对竞争对手的尊重。
一旦形成一种敬畏知识产权的氛围,“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有力支撑产品的全球战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