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十月十日的PHOTOKINA 2002大展开始,不少朋友都把注视的目光投向这台被PANASONIC松下公司命名为DMC-FZ1的数码相机上。不为别的,只为这款相机所拥有的惊人的十二光学变焦以及带有光学防手震功能的镜头。这个12倍光学变焦镜头不但打破了CANON PRO90IS以及其后多款数码相机最大十倍光学变焦的记录,同时也让过去只有在高端长焦数码相机(实际只有CANON PRO0IS、OLYMPUS 2100UZ、E100RS三款)中应用的光学防手震系统第一次进入到一款中低价位的数码相机产品中。因此,该相机自发布以后,就有朋友给它送上新一代“长焦王”的美名。
拥有黑色与银色两个版本的FZ1既然拥有如此“惊人”的性能,那获得人们的青睐自然是不足为奇了。只是该相机自11月正式在日本上市后,却很少听到来自扶桑或者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用户对于这款产品的评价。而松下公司自己也迟迟没有把这款产品象大卖特卖的F7那样迅速引入中国大陆市场。这样的做法,使人不得不怀疑FZ1是否出了些什么问题,莫非它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值得期待?
直到本周,2003年2月下旬,我们终于可以在市场中看到松下DCM-FZ1数码相机的踪影。那么这款姗姗来迟的相机究竟是否值得我们长久的等待,究竟能否成为新一代的“长焦王”呢?本站评测室的工程师在刚刚得到上海市场上刚刚出现的行货FZ1数码相机,迅速组织力量,在第一时间完成了这篇松下DMC-FZ1数码相机的评测文章。
从去年十月十日的PHOTOKINA 2002大展开始,不少朋友都把注视的目光投向这台被PANASONIC松下公司命名为DMC-FZ1的数码相机上。不为别的,只为这款相机所拥有的惊人的十二光学变焦以及带有光学防手震功能的镜头。这个12倍光学变焦镜头不但打破了CANON PRO90IS以及其后多款数码相机最大十倍光学变焦的记录,同时也让过去只有在高端长焦数码相机(实际只有CANON PRO0IS、OLYMPUS 2100UZ、E100RS三款)中应用的光学防手震系统第一次进入到一款中低价位的数码相机产品中。因此,该相机自发布以后,就有朋友给它送上新一代“长焦王”的美名。
拥有黑色与银色两个版本的FZ1既然拥有如此“惊人”的性能,那获得人们的青睐自然是不足为奇了。只是该相机自11月正式在日本上市后,却很少听到来自扶桑或者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用户对于这款产品的评价。而松下公司自己也迟迟没有把这款产品象大卖特卖的F7那样迅速引入中国大陆市场。这样的做法,使人不得不怀疑FZ1是否出了些什么问题,莫非它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值得期待?
直到本周,2003年2月下旬,我们终于可以在市场中看到松下DCM-FZ1数码相机的踪影。那么这款姗姗来迟的相机究竟是否值得我们长久的等待,究竟能否成为新一代的“长焦王”呢?本站评测室的工程师在刚刚得到上海市场上刚刚出现的行货FZ1数码相机,迅速组织力量,在第一时间完成了这篇松下DMC-FZ1数码相机的评测文章。
DCM-FZ1是松下公司与德国莱卡公司合作开发的LUMIX系列数码相机中的一款新作。该相机的机身相当小巧,实际是在原来的F1与F7数码相机基础上改建而成的。由于同样具有长焦防手震镜头,人们常常把FZ1与OLYMPUS公司在两三年前开发的著名长焦相机C2100UZ联系起来。
那么,我们可以首先来看一下手头的这款银色版本的FZ1数码相机与被称为经典长焦王的OLYMPUS C2100UZ数码相机的两张体积对比图片。
很明显,在画面右侧的FZ1无论是在机身体积上还是在镜头长度上都与2100UZ有很大的差距。即使在镜头前加装了黑色的莲花形遮光罩,FZ1的身材依然显得比较单薄轻巧。如果2100UZ在消费级别DC中属于大型机的化,FZ1最多属于中等身材。
事实上,整个FZ1的体型只有114*70.3*83.3MM,加上电池和存储卡重量也不过只有350克。这个体型与113*78*141MM、净重达540克的2100UZ相比实在是差的很远。如此小巧的机身,使得FZ1在携带方面比2100UZ有了巨大的优势。那些抱怨长焦相机太大而不能方便随身携带的用户,对于FZ1的纤巧外型恐怕也提不出什么意见了。
难怪,松下电器在推出这款FZ1的时候,也不无得意的说:“如此小巧的相机,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它具有12倍光学变焦能力!”
下面我们来详细看一下DMC-FZ1数码相机在产品设计与制造方面的一些特性。
首先我们依然是从相机的正面看起。由于采用相当小巧的机身加大光学变焦比镜头的结构,我们从正面观察FZ1的感觉相当奇怪。就好象是一个大相机用的镜头被硬生生的按到小型相机的身体上似的,怎么看都有些别扭。FZ1的正面依然采用松下与莱卡相机常见的方正的,直线条外型。整机造型虽然生硬,但非常简洁朴素。这样的造型风格到目前来看似乎毁誉参半。有人喜欢带有弧线线条的相机产品,比如KODAK的某些型号;而有人却特别喜爱这样硬硬的德国味道的外观设计,觉得特别有品位。
总体来说,FZ1的正面设计显得一般,大镜头的存在多少让机身前面板的布局显得有些局促。
来,我们来认真看一下FZ1惊人的12倍光学变焦镜头。这是一枚打有LEICA莱卡标志的大口径镜头,虽然说明书上没有明确的标识出来,但我们预计该镜头的实际口径为57MM。
该镜头的焦长为4.6-55.2MM,相当于传统135相机的35-420MM,的确是相当惊人。这个420MM长焦要比2100UZ的380MM还要长出整整40MM。整个镜头采用8组13枚的第二代LEICA DC VARIO ELMAIT镜片构成,其中带有4片非球面镜。
尤其要说明一点的是,FZ1的镜头能够让相机在全焦段都保持F2.8的恒定大光圈,这真是了不起的技术。过去我们只有在高端的传统相机镜头上偶尔看到这样的设计,而FZ1的镜头虽然是专门为数码相机设计的镜头,但LEICA的加工工艺看来的确不错。
为了配合这枚镜头,松下方面还特地为FZ1免费配送了一个原装的镜头转接环以及一只莲花型的镜头遮光罩。这样的设计我们曾在FUJIFILM富士公司的S304相机身上看到过,不过显然FZ1在加装了遮光罩以后,形象突然变得相当威猛,几乎有向大型机靠拢的意思。
遮光罩对于FZ1这样的大口径长焦相机是相当有帮助的。尤其在逆光或者侧光情况下拍摄景物,配上遮光罩,能够有效减少杂光对镜头的干扰,避免出现画面冲光,出现眩光等问题。当然了,有一个如此“炫”的大型莲花遮光罩,FZ1立即凭添了几分“专业”的味道。不过必须指出的是,由于遮光罩长度过长,所以在使用FZ1内置闪光灯时,必须把遮光罩取走,否则画面会有部分区域留下遮光罩的暗影。
这款FZ1的机顶部分的结构相当紧凑,我们第一眼可以看到的就是镜头上方的内置闪光灯。整个内置闪光灯采用按键弹出结构,整个闪光灯升起后相当高。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红眼”现象的出现。
除了闪光灯位置外,旁边紧密的排列着三个部件。首先是最前方的快门/变焦杆部件。我们很欣赏将变焦杆与快门相结合的设计,毕竟食指的运动相当灵巧,从快门与变焦之间切换是很方便的。
快门旁边的大型模式拨盘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了。不过肯定有朋友会为自己没有能够在这个拨盘上面看到A、S、M的字样感到遗憾了。是的,松下DMC-FZ1数码相机是一款基本全自动数码相机产品,并非以前曾经传说的具有光圈、快门优先甚至全手动功能的相机。也许,这也就是FZ1虽然有强大的镜头部件,却依然定位于中低端的原因所在吧。
在这两个部件下面还有一个切换相机连拍功能按键,这个大家都很熟悉,我们就不用多说了。FZ1能够达到4FPS的连拍速度,这在消费级别DC中也算是相当不错的水平了。
FZ1的底部结构比简单,三脚架接孔并非处于机身正下方,看来是因为考虑到镜头方面的重量,机身重心并非在正中的缘故吧。
FZ1采用的是锂电池结构,一节680毫安的CGA-S002电池供应整个相机的运作。以我们的实际使用看来,这个电池的力量一般。如果想用FZ1多拍摄点照片的话,用户最好还是再配备一节电池才能满足12倍光学变焦镜头运作的需要。
松下公司的相机,当然必须使用自己开发的SD/MMC卡了。只可惜目前SD卡价格实在不便宜,而FZ1只付送8MB容量的卡,用户看来必定要在这个地方破一点财了。
我们来看看数码相机最关键的背部结构。FZ1的背部按键布局显得比较宽松,反正是全自动相机,自然不太可能有类似CANON G系列那种密密麻麻的样子。
1.5寸的LCD屏幕显示效果不错,11万象素不用多说,色彩也显得比较鲜艳。虽然在侧面或者下方观看依然会有色彩偏差的问题,但总体效果比市面上的同级产品要出色不少。
FZ1同样采用电子EVF取景器设计,并带有屈光度调节。这个EVF的画面显示相当清晰细腻,色彩亮度都令人满意。但我们总觉得这个EVF的面积似乎小了一点,如果能更大一些相信会有更好的显示效果。
开关,显示切换,菜单,设置这一类的按键自然不用多说。FZ1还带有一个FOCUS按键,能够替代用户半按快门的进行对焦的效果。至于圆形的拨盘,那是现在新机器都有的特性,我们也不再费什么笔墨了。
相机左侧是USB接口和视频输出端口,右侧单独有一个电源输入端,左右分开,不会让各种连接线拥挤在一起,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最后我们来看看FZ1包装盒内还有些其他什么附件产品:参加这次评测的工程师对FZ1的说明书之齐全感到惊讶,整整四大本,包含了世界各大洲的各种语言,连阿拉伯文都有!驱动光盘,充电器保修卡之类也是常见项目,当然松下看图程序的说明书也要配备各种语言的两大本。画面顶部一片黑忽忽的线材包括了电源线、视频线、USB线、充电器电源线,另外还有相机背带一根。电池和SD卡是一定会有的,不过按照小日本的抠门习性,给个8MB你也不用嫌少。
当然,相机包是不可能有的。这个在国产数码相机产品中几乎已经成为标准配件的产品在国外大公司品牌中难得一见。当然了,只要花钱,没有什么买不到的。原装包贵,原装UV镜也是同样价格。57MM口径,恐怕自己配国产兼容产品是很困难的。
很遗憾,松下DMC-FZ1的操作菜单中并没有中文这一项目,我们只好拿比较熟悉的英文菜单开刀,希望不会吓倒那些E文不太过关的朋友。
下面这张图片是在基本拍摄模式下,FZ1LCD屏幕上显示的画面。当然,FZ1还有一个用“心”型表示的全自动模式,不过那个画面上实在没有什么东西显示,我们就不用介绍了。:)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画面上显示了一些FZ1拍摄时候的基本参数,比如:闪光灯关闭,自定义白平衡、ISO为50,分辨率则是1600*1200。此时画面的压缩比为高,电池相当充足,8MB的SD卡还有2张照片的容量可以拍摄。
事实上,由于FZ1是全自动相机,所有的光圈快门组合基本都是体现在模式拨盘上的不同场景曝光中了,在画面显示上基本也脱离不了这样的基本规格。
下面是FZ1相机在按下MEMU菜单按键后出现的几个典型的设置菜单。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诸如画面分辨率、白平衡设置、数码变焦开关等设置的内容。其他比如相机的拍摄色彩特效、是否启动连续对焦功能,是否使用点测光等功能也是通过这里的菜单实现操作目的的。
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右下方的第四个菜单STABILIZER。这就是DMC-FZ1相机的重要关键所在——光学防手震机构的开关。松下DMC-FZ1的默认是将此开关打开的,用户当然也可以在拥有三脚架的情况下关闭此功能而节省部分电力。关于此部件的性能的表现,我们将会在后面的实际拍摄段落中做出介绍。
下面的两个菜单显示,左面是照片回放阶段的界面,右面则是相机拍摄时候进行曝光补偿的控制。值得一提的是在照片回放界面上,我们看到第二项是DPOF PRINT项目。这是一种业内数码相机与打印机直接连接打印,而无须PC介入的规格。也许这对中国大陆的用户来说并没有太大实际意义(我们已经普遍接受的大型的数码冲印)。不过在国外,数码相机与打印机直接连线打印是相当流行的,国际上类似规格也有不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本站的相关文章介绍。
毫无疑问,在使用过大量并没有多少新鲜特性的普通三倍光学变焦自动相机以后,能够有机会试用一款类似FZ1这样充满个性的独特数码相机产品的确是很令人高兴的。我们很想感受一下前所未有的12倍光学变焦,以及来自CANON以外公司的光学防手震镜头的威力(OLYMPUS的两款防手震相机同样使用CANON镜头)。
松下DMC-FZ1的最高象素为200万,为了保证FZ1的画面质量,我们的前几张相片设置为ISO50,高精度JPEG格式记录。这样的规格下,每张照片的容量基本都超过了700KB,相对200万象素相机来说,这个文件体积还是相当大的。
我们首先来看两张关于建筑的照片,点击可以观看原图。这两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就是20日的下午,地点是大家熟悉的徐家汇地区。两张照片拍摄的是同一栋建筑,只是一张在35MM的广角端,另一张则是420MM的望远端。
很明显,12倍光学变焦的威力实在是太过惊人,下面那张照片所拍摄的实际就是上面照片中央建筑的顶部特写。前后两者的差距,估计可以让那些第一次看到长焦效果的朋友直接倒吸一口冷气,甚至连我们这些2100UZ的用户也要感叹的确是“超级望远”。这两张照片的色彩相当令人满意,20日下午的碧蓝天空在画面中反映的淋漓尽致,甚至有更蓝一点的感觉。FZ1的色彩颇为鲜艳,估计会讨好不少用户。
然而,我们也看到,在这两张画面里,FZ1的画面细节并不突出。尽管在明亮的地方感觉尚可,但暗部画面颗粒明显增加。这还只是ISO50下的表现,如果是ISO100,颗粒感觉恐怕会更加严重。另外,FZ1的镜头品质也在第二张照片中引起我们的质疑。画面上方与右方的画面明显劣化,而紫边效应也比较明显。FZ1在12倍光学变焦的情况下,画面质量大打折扣。
我们下面拍摄了另外两张照片,分别是徐家汇的PIZZA HUT餐厅以及徐家汇公园绿地中的天桥场景。这两张照片也可以点击放大观看原图。
这两张照片的色彩还原依然是相当浓郁,虽然有些过分,但的确是很能讨人喜欢。画面的颗粒感在明处不明显,暗部有所增强。整个画面,尤其是观看第二张照片的人物脸部,你会发现FZ1的细节表现能力一般,看来是色块掩盖了细节部分。另外,这两张照片中的紫边现象也依然存在,第二张照片的角落上还出现了若有若无暗角(当时并没有使用遮光罩)。
在操作FZ1时候,尽管由于机身比较小,但我们对相机的把握还是比较稳固的。FZ1的快门手感还算不错,对焦与全按拍摄,快门键程分段明显。然而我们困惑的是FZ1的光学防手震功能在12倍光学变焦下尽管有感觉,但似乎实际作用并不是很大,至少与2100UZ的光学防手震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估计一方面是FZ1的焦距过长,体积过轻,导致防手震的任务更加艰巨,另一方面则是松下与莱卡的相关技术与CANON相比的确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当然,如果不打开这个功能,那用户使用ISO50感光度的话,即使在白添也几乎不能控制镜头的抖动,拍出来的照片,十有八九会糟糕。下面就是两张失败的例子,粗看也许不错,但实际的确是模糊掉了(点击看局部切割)。看来,即使有了光学防手震系统的帮助,FZ1的用户在某些时候还是需要带上三脚架出门。
最后是一张台灯光线下的玩具微距照片。FZ1镜头拥有5CM的微距拍摄能力,配合防手震功能,该照片在光线一般的条件下手持完成,效果还算不错。高光部分附近的画面比较细腻,暗部细节表现一般。问题是镜头边缘部分依然出现画面品质下降的状况。另外,这是一张使用低品质压缩的照片,同样1600*1200分辨率这张照片的容量不过3百多KB,但效果并不比高品质相差多少。看来一般情况下,FZ1的用户大可以放心的使用低品质保存照片而换取更多的拍摄张数。(点击看原图)
在看了我们的评语后,恐怕我们的网友们会对FZ1的画面表现感到有些失望。其实,我们想说,在同级产品(200万象素)中,FZ1的画面质量应该还算是中等偏上的。尽管画面细节一般、暗部颗粒有所增加、紫边效应依然存在,但松下DMC-FZ1的鲜艳色彩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实上,DMC-FZ1的照片如果只是拿来冲印6寸数码照片,或者PS缩小一下在我们俱乐部论坛里欣赏的话,几乎没有人会感觉的到其画面品质存在什么大问题。
我们得到消息,松下FZ1采用了一块1/3.2英寸的CCD作为核心感光元件,这个面积的确是太小了,不能保存更多的细节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但如果FZ1也采用OLYMPUS 2100U所拥有的1/2英寸面积大小CCD的话,那么它今天在市场上的售价绝对不会是现在的3650元,而是要高的多的多了。
说DMC-FZ1是2100UZ这样的产品的后继,那是太抬举它了。以它的品质与定位,它并不能列入高端产品的行列(2100UZ一直高端产品出现)。它的主要对手应该也是长焦机器,基本可以排定这两家——OLYMPUS C730UZ、FUJIFILM S304。前者是10倍光学的全手动相机,价格高过4000大元,象素为300万;后者同样是三百万象素,但却是6倍光变的自动型号,目前价格一般在3400元上下徘徊,比FZ1略微低一些。
你会选择谁?——手动?廉价?还是宁愿象素低一点,却获取最长的焦距和防手震能力?
我们的建议是:想要学习摄影,尤其是掌握光圈快门知识的朋友,那还是购买C730UZ去吧,全自动的FZ1并不适合你;想买个方便廉价的小机器,但画面象素不能太低的朋友选择S304吧,尽管XD卡价格也很贵,但AA电池总要比再买节锂电池便宜多了。
那么最后,喜欢使用长焦距(越长越好)随便拍着玩,但并不富裕,也不肯接受PRO90IS或者2100UZ二手货或者水货(也许是翻修机器)的朋友,基本也就只能选择松下DMC-FZ1了。也许适用人群的面真的狭窄了一点,但我们相信还是会有人愿意买这个机器的。
——我们敢打赌,肯定会有的。
附录:松下PANASONIC DMC-FZ1数码相机规格表
CCD 分辨率 | 200 万像素 |
CCD 尺寸 | 1/3.2" |
最大照片大小 | 1600 x 1200 Pixels |
其它照片大小 | 1280 x 960, 640 x 480 Pixels |
ISO 感光度 | Auto / 50 / 100 / 200 / 400 |
光学变焦 | 35 mm - 420mm, 12X ( 实体焦长 4.6 - 55.2mm ), 镜头系统由 8组13 枚第二代 Leica DC VARIO-ELMARIT 镜片所构成, 含 4 枚非球面镜 |
数字变焦 | 3 x |
自动对焦 | 支持 |
手动对焦 | 支持 |
一般对焦范围 | W: 30 cm - 无限远 / T: 120 cm - 无限远 |
近拍对焦范围 | 5 cm (W)/ 120 cm (T) |
快门速度 | 8s - 1/2000s |
内建闪光灯 | 是 |
外接闪光灯 | |
闪光灯模式 | -- |
内建闪光灯 | -- |
白平衡 | 自动 / 阳光 / 阴天 / 卤素灯 |
曝光补偿 | -2EV ~ +2EV 以 1/3EV 级调整 |
测光方式 | 智能型多区域测光 / 点测光 |
光圈优先 | 不支持 |
快门优先 | 不支持 |
全手动控制 | 不支持 |
光圈范围 | 各焦段最大光圈皆为 F2.8, |
镜头转接环 | -- |
连拍 | 4fps |
远程遥控 | - |
三角架使用 | 支持 |
自拍 | 支持, 10s / 2s 延迟 |
视讯输出 | 支持 |
储存媒体 | SD / MMC |
随机内存 | 16 MB SD |
不压缩格式 | -- |
压缩格式 | JPEG (EXIF) |
品质选择 | Fine, Standard |
取景器 | 电子式观景窗 |
液晶显示屏 | 1.5" , 11.4 万像素 |
接口 | USB |
使用电池 | 专用电池组 7.2V, 680mAh |
重量 | 314 g( 不含电池 ) |
尺寸规格 | 125 x 70 x 83 mm |
其它 | 提供 O.I.S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手颤补偿系统 |
本文撰写中得到了徐家汇百脑汇地下B109"数码概念"公司的大力协助,本站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