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佚名 , 出处:通讯世界, 责任编辑: 张琰珺, 2008-06-05 02:00
对于电信来说,互联网是非常强势的,而从概念定义和实际发展上来看,NGN更多的是融入了互联网的一些理念,或者说NGN看起来更像是互联网,但事实是互联网与传统电信网是完全不同的。
在面对NGN时,电信是非常迷惑和痛苦的。
当前,全球电信业处于重大的变革期,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为特征的下一代U网络成为全球性的研究热点。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固定网、移动网、无线接入网等各个层面的网络融合正在不断加快和走向深入,用户需求的升级和技术业务的创新改变了电信业的发展轨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和商业模式挑战。随着网络技术的IP化、内容的数字化与网络化,互联网和电信网、固定网和移动网的边界日趋模糊,行业、网络、应用、终端等各个层面的融合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探索下一代网络的方向,进一步促进中国NGN产业的发展,日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在北京举办了“2008全球NGN高峰论坛”和“下一代融合网络和创新应用展览”。
从此次论坛看,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电信行业受互联网的冲击愈演愈烈,但是在NGN问题上,大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完全同一的见解。
三点意见
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闻库在论坛上指出:“可以预见,NGN将继承电信网可盈利、可管理的业务提供模式,并吸收互联网灵活开放的优点,为广泛的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综合信息服务。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提供支撑。”对于我国的NGN的发展情况,闻库提了三点意见。
第一,要强化自主创新,满足市场需求。当前,我国NGN的发展要进一步创新,要进一步加大对于NGN关键技术的研发和IMS业务的开发,争取有一定数量的原创性的知识产权,从而引导产业的主动权、主导权。国内的运营企业、增值业务提供企业等等,应该抓紧在NGN的业务、产品等方面积极创新,推动形成完整地产业链,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要把握行业趋势,引导NGN生态圈的良性发展。未来,电信生态圈等各个环节的合作关系,将更加复杂和更加密切。业务中心逐渐上移,网络运营企业和信息服务企业的合作共赢发展。内容和应用将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们要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合理地让NGN生态圈良性发展,提升我国的NGN产业的实力。
第三,要及时跟踪国外的技术,开拓NGN业务的发展。我国的现有网络如何向基于IP的全业务网络演进,NGN时代的业务模式是什么?如何构建融合的管制框架?如何保障的安全和服务问题?应该说,这些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一致的结论。一些国家对于NGN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政策阶段,我们要及时地跟踪,并适时地启动政策,同时要跟踪NGN的发展大趋势,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强化自主创新,把握网络的发展的演进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困惑的电信
对于电信来说,互联网是非常强势的,而从概念定义和实际发展上来看,NGN更多的是融入了互联网的一些理念,或者说NGN看起来更像是互联网,但事实是互联网与传统电信网是完全不同的。
电信提供的是全城全网的业务,需要很大的规模。反观互联网,它是开放性的,特别是IP网提供的端到端直接通信的特性,使得业务开发大为简化,大量的软件企业可以积极参与业务开发,开发的业务能迅速获得强大的市场地位,事实上大部分互联网业务都是小公司搞出来的。
此外,互联网业务无须为承载网付费用,大大降低了业务成本。而且互联网业务现在不管是实时业务或者是非实时业务,它对用户不做任何的承诺,是没有任何QoS保障的。互联网的这两点特性也与电信有着根本的不同。
“但是互联网的成功和繁荣仅是表面上的,它存在很多问题,而有一些是致命的。”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林涛指出。蒋林涛所谓的“致命”问题主要是指两点。首先,多数年来,互联网始终没有在商业运作上面有所突破,总是依赖于广告产业而存在。如果一个产业的发展依托于另外一个产业,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其次,互联网也一直没有达到突破。蒋林涛说:“原来的互联网是自律的,但现在的互联网人与人之间是不可信的,尤其在P2P兴起之后,这样一来整个产业链就会产生危机。因此,互联网会受到很大制约,发展有限。”
所以,在面对NGN时,电信是非常迷惑和痛苦的。“下一步该怎么发展,谁都搞不清楚,甚至有些沮丧。”蒋林涛表示。
承载网的未来
对于当前正处于第二阶段的电信网络而言,很显然来自互联网的冲击让它的发展遭遇了一个瓶颈,与此同时,来自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也对固网的发展造成了冲击。
如何突破这些瓶颈、解决这些问题呢?蒋林涛认为关键在于承载网:“互联网业务无须为承载网付费,大大降低了成本。互联网业务还不需要对用户做出任何承诺,因此可以以免费的方式开展。另外,一旦IP实现端到端以后,互联网和移动业务将变得更加强大。这些都是固定电话无法企及的。其原因是目前的承载网技术没有过关,很多业务无法开展,无法同互联网业务和移动电话业务进行竞争。”
对于承载网而言,目前业界已经基本形成了基于分组技术的网络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实质也是我们现在提及的NGN。“未来要形成一个单一的承载网,要使广播型承载网和交互型承载网结合起来,才可以承载为数众多的业务网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蒋林涛指出。
与此同时,虽然发展方向已经确定,但NGN朝着这一目标演进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蒋林涛认为首先未来的承载网将会是一个单一的网络,它是可信、安全、可知、可控、可管的。另外,网络要能够承载电信网全部业务,安全性不容忽视,用户的安全、信息的安全都需要得到保障。
在解决这些问题、朝着运营商NGN目标网演进的过程中,当前有两大技术的呼声最高:PBT和T-MPLS。然而,在这些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包括PBT和T-MPLS等都遭遇到知识产权的问题。ITF、IEEE、ITU等国际权威的标准化组织都在这些新标准中要求主导权,导致各组织的冲突加剧,这对于这些新技术的发展而言无疑十分不利。
网络向IMS转身
对于转型中的运营商来说,用户是使其非常宝贵的财富,这一点同互联网一样,没有用户就没有一切。但是电信运营商的用户资源有其自己的优势的,比如电信用户都是实名制的,都是可信赖的,而且运营商可以精确地感知用户的行为。运营商的转型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战略转型,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商业模式的转型、业务的转型和网络的转型,而网络是整个转型的基础。
下一代的核心网络应该是全IP的,业界之前一直在谈的软交换和IMS便是为了这样一个目标,但是IMS在IP化这条路上走得更彻底一些,而且得到了众多国际标准的支撑。对于全业务的运营商来说,基于IMS核心网能够大大降低其TCO(整体拥有成本),并可以保持其业务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能够加快业务投放市场的速度,从而降低业务风险。IMS现在已经成为了全球下一代融合网络的一致选择。无论是移动运营商还是固网运营商都持续地进行IMS的探索和实践。
网络的转型是为了提供更好的业务。华为的相关人士指出:“对于业务来说,大家可能各自有自己的想法,华为也想贡献一些自己的思考。现在互联网上的MySpace、Facebook可以说是如火如荼,那么电信网络社区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一个社会网络呢?因为我们有便利的用户群和非常好的技术平台。我们可以进行精确的定位,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构建社会网络的基础条件。那么,在社会网络的环境下,我们可以让用户参与进来,进行业务和内容的开发和创新。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定向的业务的定制。这些目标,我们可以通过我们IMS未来融合的数据库来帮助实现。”
如果基于IMS的电信网络真的可以像Facebook这样做,那么这将不仅仅是一个社区网络这么简单,那可以实实在在的超大规模的社会网络,一个用户自愿长期驻留的一个网络。想象一下,对于这一场景,运营商将是如何的一种感觉呢?
全业务运营
无论是移动运营商还是固定运营商,或者是SP或者是有线电视的提供商,其实大家都想拓展自己的业务提供,从传统的业务里面变成成全业务的提供,其实可以下一个结论,NGN是一个全业务的时代。
诺基亚西门子网络行业技术市场总监刘莉认为全业务时代的到来其实是给运营商带来了机遇,因为面对互联网,电信运营商再也不会说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短板了。但是她指出,这个机遇到来的同时,也是带来了一个挑战,就是如何能够差异化的竞争?如何能够业务做得更快,更好,更经济。
由于移动和VoIP的打击,固定运营商面临着语音业务下滑的问题。在没有获得全业务牌照的情况下,他们采取的方法就是发展宽带和三重播放业务,降低用户的离网率,建立家庭的品牌和企业的业务品牌。刘莉认为这也是为了面对全业务时代做的一个战略整形的初步的手段。在全业务牌照发放以后,固网运营商会大力发展移动用户,通过初期的融合业务,比如说捆绑、资费套餐等等来吸引原来中国移动的用户来获取增量市场份额。进一步提供全业务套餐,从而达到整合产业,获取竞争力,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阿里巴巴的马云曾说过,一个企业要转型的话就应该在它的鼎盛时期,中国移动现在就是出于这样一个时期。看到了互联网的威胁和未来全业务时代的竞争压力,中国移动居安思危,并没有满足他现在取得的成绩,而是努力新的增长点。 在取得全业务牌照后,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移动运营商首先会通过引入VoIP和VCC(话音业务连续性)的业务,来获取固网用户;然后他们进一步发展自己已经有了的差异化竞争手段——移动性来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进而推出四重播放业务,争取收益最大化。
刘莉指出:“归根结底,无论是固网运营商还是移动运营商,他们都需要的是融合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如下3个目的:通过业务捆绑来提高用户的APRU值、快速地提供新业务以及采取跨域和融合的解决方案,来降低全业务时代带来各种各样复杂的网络而造成的运维成本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