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多位 YouTube 内容创作者似乎收到了来自平台 CEO Neal Mohan 的私人视频。然而事实证明,视频中的并非 Mohan 本人,而是诈骗者制作的 AI 生成版本,目的是窃取凭证并安装恶意软件。这让人想起最近其他备受关注的 AI 诈骗案例。去年,诈骗者利用 AI 模仿拜登总统的声音,通过自动电话呼叫劝说人们不要参加初选投票。
这类深度伪造(视频和音频)的案例在新闻中频繁出现。非营利组织消费者报告评测了六款语音克隆应用,发现其中四款应用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来阻止用户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克隆他人声音。
高管往往是公司的公众形象和发言人,CEO、CIO 和其他 C 级高管的音视频资料在网上随处可见。对此,CIO 和其他企业技术领导者应该对语音克隆和其他深度伪造技术有多担忧?
缺乏防护措施
据消费者报告评测,ElevenLabs、Lovo、PlayHT 和 Speechify 这四款应用仅要求用户勾选确认框,表明他们拥有使用语音克隆功能的合法权利。而 Descript 和 Resemble AI 在同意机制上更进一步,要求用户阅读并录制同意声明。
防止这些应用被滥用的门槛相当低。即使是需要用户阅读声明的应用,也可能被其他平台上未经授权的语音克隆音频所操纵。
用户不仅可以使用许多现成的应用来未经授权地克隆他人声音,而且无需技术背景。Reality Defender 公司联合创始人兼 CEO Ben Colman 表示:"不需要计算机背景,不需要硕士学位,不需要编程,只要在手机应用商店或 Google 搜索'语音克隆'或'深度伪造人脸生成器',就能找到数千种可供诈骗者使用的工具。"
Colman 还指出,计算成本在过去几个月内大幅下降。"一年前还需要云计算,现在用普通笔记本电脑或手机就能完成。"
防范欺诈
防范语音克隆最明显的前线防御是限制分享个人数据,如声纹。但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这是一个挑战。"他们不应该分享个人数据、声音或面部信息,但对 CEO 来说这很困难。比如我就经常出现在 YouTube 和新闻中,这是经营业务的必要成本,"Colman 说。
CIO 必须在数字世界的现实中运作,知道企业领导者的公开音频资料可能被诈骗者用来克隆声音并用于不法目的。
BairesDev 的 CTO Justice Erolin 说:"AI 语音克隆不是未来的风险,而是当前就存在的威胁。我建议像对待其他网络威胁一样处理:采用强大的身份认证。"仅依靠语音认证是有风险的,采用多因素认证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检测的前景
检测是对抗语音克隆的重要工具。Colman 将深度伪造检测工具的发展比作防病毒扫描的发展历程。他预计在未来一年内,检测功能将完全迁移到设备端。检测工具可以集成到手机、电脑和视频会议平台中,以检测音频和视频是否被 AI 生成或篡改。
就像任何其他网络安全问题一样,威胁行为者的深度伪造能力与防御者的检测能力之间将会展开拉锯战。CIO 和其他安全领导者将面临实施安全防护措施并评估这些能力以对抗诈骗者的挑战。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tlassian、Intuit和AWS三大企业巨头正在为智能代理时代做准备,重新思考软件构建方式。当前企业API为人类使用而设计,未来API将成为多模型原生接口。Intuit在QuickBooks中应用自动发票生成,使企业平均提前5天收款;AWS通过AI辅助迁移服务显著提升效率;Atlassian推出内部员工入职代理和客户代理,节省大量时间成本。专家强调需要建立强大的数据架构和信任机制。
这项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AI代码智能体在科学研究扩展方面的能力。研究团队设计了包含12个真实研究任务的REXBENCH基准,测试了九个先进AI智能体的表现。结果显示,即使最优秀的智能体成功率也仅为25%,远低于实用化要求,揭示了当前AI在处理复杂科学推理任务时的显著局限性。
MIT研究发现,使用生成式AI完成任务时,大脑运作方式与单纯依靠自身思考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显示,使用ChatGPT等工具的用户记忆力更差,神经连接活动减少,对所写内容的回忆能力明显下降。虽然AI工具能提高效率,但可能导致用户缺乏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掌控感。研究强调需要更多科学数据来了解AI使用对人类认知的长期影响。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MEMFOF光流估计新方法,在保持顶尖精度的同时将1080p视频分析的GPU内存消耗从8GB降至2GB,实现约4倍内存节省。该方法通过三帧策略、相关性体积优化和高分辨率训练在多个国际基准测试中取得第一名成绩,为高清视频分析技术的普及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