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三集团网络产品线副总裁、交换机产品线总经理 李玉涛
创世神话中,一句“要有光”成为了后续无数经典的开端;而在现实世界中,人类对光的研究与应用也从未停止。从高深莫测的量子力学实验,到对原子的精确操控,再到精密半导体器件制造,对光的应用总令人啧啧称奇。但即便抛开这些前沿探索不谈,数字时代的光也足以造就续写至今的传奇。
20年前的2002年,宽带运营商开始提出“光进铜退”概念,用承载能力更强、更轻便、长距离衰减更少的光纤线缆替代以铜制线缆为主的RJ45网线来担当骨干网的核心。彼时,中国网络接入服务市场的主力还是56K拨号,1-2M带宽的ADSL技术也才刚刚进入市场。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深有体会。伴随光纤骨干网的急速建设,中国用户开始真正进入宽带时代;用户接入带宽从x Mbps一路翻倍发展到如今的1000Mbps、甚至2000Mbps。而由此衍生的整个互联网市场更是创造了无数经济奇迹。可以说,光进铜退概念的落地极大提升了网络承载能力和用户能够获得的带宽,为互联网乃至数字时代的诞生打下了坚实基础。
20多年后的今天,光进铜退的进程其实还在持续,只不过其关注的重点已经从连接用户与成百上千公里外的数据中心转变为园区网和数据中心内部的一方天地;因为这就是百行百业与数智时代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网络技术的探索者和全光趋势的坚定拥趸,新华三集团对全光技术的广泛落地有着非常明确的策略:
1、 助推产业“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落地,深化全光网络行业应用,打造教育全光、医疗全光、运营商FTTR等一批重点解决方案
2、 推进全光技术在局域网内部的渗透,让光网从园区网和数据中心网的核心层向汇聚层、接入层延伸,打造真正的全光;
3、 提升全光网络的交换容量,并通过提升能效比打造绿色全光网络;
4、 提升全光网络的智能化水平,打造智简的运维管理体验。
让全光照进园区
园区网的全光进化是以实际业务需求为出发点的。伴随物联网技术发展和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推进,园区需要用网络承载的业务越来越多。监控要高清、内容要用AI识别、其他数字化业务的数量也同步提升……庞大带宽压力之下,RJ45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已经优势尽失,园区用户对全光网络的需求呼之欲出。
新华三集团在2023年将全光网络解决方案推进到了3.0版本。为提升全光园区网对东西和南北流量的适应性,新华三的全光解决方案选择了“以太光+PON”融合的技术路径,让用户能够用一套架构解决多种需求。
在场景适应性方面,新华三集团基于以太光的“光影方案“可兼容原有用户网络,适合现网局部升级,用户上手快;由于采用以太光组网,下行设备独享带宽,能满足业务复杂对带宽的高要求。对于医疗、金融等需要多网隔离的场景,全新推出的积木式全光交换机通过简单的“搭积木”拼接,就能实现内网、外网、设备网按需扩展,实现一机双网或一机三网。此外,在需要基于现网升级网络的场景中,新华三推出的框式光主机可以利用不同板卡为用户提供本地供电和集中供电灵活组合,实现整体成本的最优解。
基于PON技术组网的光耀方案则更加适用于学生宿舍网、园区设备网等需要海量终端接入的低带宽、高密度场景,一方面PON网络的灵活分光技术能应对高密设备的接入需求,另一方面ONU、AP合二为一也便于施工和管理。在供电方面,新华三的光耀方案可以做到断电不断网,保持安防等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行,运维能力的进化让工作人员可以远程完成房间设备的重启,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地解决网络故障和问题。
智能化运维管理也是园区全光网络革新突破的重点。对此,新华三全光网络方案结合AD-Campus智能管控析平台,实现全光网与SDN技术的深度融合,让行业用户在获得全光网众多优势的基础上,体会到可视化监控、业务就流量管理、智能故障定位、智能排障、智能调优等功能所带来的运维复杂度降低效果,实现好用、好管。
此外,在范围更大、用户更广的家宽领域,新华三也在与运营商联手,积极推进FTTR技术的落地,让光纤进一步向用户端延伸,覆盖用户身边的“最后十米”。 在2023 NAVIGATE 领航者峰会期间,新华三推出了系列FTTR产品,在性能、外观、扩展性等方面,有着显著提升。由此,家宽用户便能更快进入真千兆时代,为VR、AR以及更多互动娱乐和服务的入户铺平道路。
快速迭代、稳步推进,新华三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了全光园区网的底层架构融合、行业场景覆盖、安装部署简化,使得全光园区网快速进入方案成熟期,为园区网的光进铜退蹚平了前路。
用硅光技术打破数据中心互联天花板
与园区网不同,数据中心的计算密度、数据密度都更高。而为了提升各类集群的运行效能,高带宽的光纤网络普及更早,各类方案也已颇为成熟;10G、25G、40G、56G、100G,甚至200G、400G……各种速率和特性的光纤网络任君挑选。但在蓬勃发展的方案层之下,一个更为棘手的底层问题却开始日益凸显。
伴随网络传输速率的提升,承载巨量信息的光信号都汇聚到交换机端口处,需通过TRX模块完成光电转化之后,数据才能被交换机的NPU处理。而处理完成之后的电信号数据仍需TRX模块转换成光信号,再进行传输。一进一出之间,从NPU到TRX之间的物理线路承担了巨大压力,需要在功耗、线径、长度、时延、抗干扰等因素间反复权衡,PCB设计难度也伴随带宽提升而陡然增高。显然,这一困境与RJ45铜制网线所面临的挑战如出一辙。
因此,如何在这毫微米尺度上完成新一轮“光进铜退”就成了行业共同思考的目标。而解决之法就是要将TRX模块从交换机端口处转移到NPU上;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技术在行业内被称之为CPO(Co-packaged optics)技术。
基于此,新华三于2022年启动了800G硅光交换机项目,克服了复杂工艺、精密加工、RLM模块选型、可靠性冗余设计等众多技术难点,顺利推出了S9827系列800G CPO硅光数据中心交换机。新一代硅光交换机可提供64个800G端口,单芯片容量高达51.2TB,能将单一集群内的吞吐容量提升8倍,单端口时延降低20%。而新一代硅光交换机的出现也意味着新华三能够助力用户在速度、容量和功耗之间实现更高维度的平衡兼顾,进一步探索算力新巅峰。
新华三S9827系列800G交换机提供了对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远程直接内存访问)技术及一系列智能交换和调度优化算法的支持,可大幅提升AI大模型集群的内部通讯效率。配合高达800G的端口速率和51.2TB交换容量,新交换机在单集群内最高可支持3.2万节点,是400G交换机的8倍;而更大的集群规模则是AIGC等应用的算法快速迭代的前提。
同时,新华三S9827系列800G交换机还在功耗大幅降低的基础上提供了风冷+核心组件液冷的组合散热方案,无需特殊改造即可部署在传统“冷热风道”设计的数据中心之中。全新散热技术能使交换机散热效率大幅提升,减少散热功耗,实现TCO降低30%。
未来,新华三还将继续深化CPO技术应用,积累经验,尽快实现CPO技术突破,将交换机背板容量推进至100Tb甚至更高;这也将为更高端口密度的800G交换机和后续的1.6T交换机铺平道路。CPO技术加持下的高性能交换机将为AIGC、大模型、数值科学计算等尖端应用提供更高的网络容量,继而为计算集群规模的进一步增长铺平道路;而这些应用都是数字经济保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从公里到毫米,有数据的地方就要有光
过去,通讯领域的“光进铜退”拉进了用户与成百上千公里之外服务器的距离,点亮了一整个互联网时代。
现在,园区网的光进铜退则让东西方向上的业务与机房、南北方向上的业务与公网之间,距离又缩短了几公里;由此带来则是园区整体的数字化进程加深。而数据中心领域的“光进铜退”所要攻克的难题虽然只有毫微米级别,但它却能支持更为庞大的算力集群,让整个智能时代加速到来!
作为光网络技术的坚定支持者、奋力开拓者、潜心创新者,新华三用无数研发与投入所丈量的其实并非公里,亦非毫米或微米;而是我们与未来的距离。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推出 Copilot+ PC 标准,要求配备高性能 NPU,引发 AI PC 市场格局变化。英伟达虽在数据中心 AI 领域占主导,但在 PC 端面临挑战。文章分析了英伟达的 AI PC 策略、NPU 与 GPU 的竞争关系,以及未来 GPU 可能在 Copilot+ 功能中发挥作用的前景。
专家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2025 年可能成为 AI 泡沫破裂的关键一年。尽管 AI 仍有望在多模态模型和自动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技术瓶颈、投资回报率下降、监管趋严以及环境和伦理问题等因素可能导致 AI 热潮降温。未来 AI 发展将更注重平衡和可持续性。
研究表明,现有的公开 AI 模型在描述大屠杀历史时过于简单化,无法呈现其复杂性和细微之处。研究人员呼吁各相关机构数字化资料和专业知识,以改善 AI 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表述。他们强调需要在 AI 系统中加入更多高质量的数据,同时在审查和信息获取之间寻求平衡。
Google 推出名为 Titans 的新型 AI 架构,是 Transformer 的直接进化版。Titans 引入了神经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和基于惊喜的学习系统,使 AI 更接近人类思维方式。这一突破性技术有望彻底改变 AI 范式,推动机器智能向人类认知迈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