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提速。而在转型中,上云成为数字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据IDC统计,到2021年底,将有80%企业加速上云节奏。而上云所需要的ICT资源,除了强大的算力之外,高质量的网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云网是企业上云的基础。
所谓云网,就是联接云、使能云的网。云的价值要高质量发挥,需要更好地联接云、使能云的网。云网一体,入网即入云,助力千行百业获取数字动能。
我们以政府行业为例,在疫情的洗礼中,无接触、远程、高效的数字政务深入人心,显而易见,政务云作为建设服务型社会的抓手也将迎来大发展期。
目前数字政府建设在各地如火如荼进行,以往的粗放式治理模式正在转向精细化管理,数据需要向社会开放共享,这就要求面向政务的ICT基础设施架构也需要升级。
特别是结合城市大脑、数字平台进行城市治理,数据也更加集中,需要建立大数据共享中心向社会开放数据,云上的应用也要更加丰富和生态化,政务云网一体化的建设变得势在必行。
因为虽然业务上云成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网络发展缓慢,从基础上制约了云的高效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华为以一跳入云、一网通达、一键导航、一纤多用、一体安全等五大关键能力打造政务云网,实现云网一体化服务,助力21张省政务网建设,政务全程网办率提升83%,公文处理效率提升41%。
除此以外,华为还联合生态伙伴一起持续赋能数字政府的政务云网建设,比如国泰新点基于“智能云网”,联合华为创新智慧政务网络解决方案,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科学决策一屏总览,助力政府数字化转型、加速城市智能体建设,共同打造苏州、张家港新型智慧城市全国标杆。
四大能力与三大特征 智能云网联接新动能
传统的网络,云和网是割裂的两个部分,如果要实现云网能够融合为一体,当前面临着云快而网慢、体验难保障、网络难运维、安全防护难等四大挑战。
在华为看来,行业数字化转型需要高质量的云,也需要高性能的网,打造具备任意云、确定性、超自动化、泛在安全的智能云网,升级网络基础设施,才能加速行业数字化:
能力一:任意云是指满足企业一线入多云、多点到多云的智能灵活联接;
能力二:确定性是指针对企业核心生产系统上云,提供确定性体验和差异化服务的能力;
能力三:超自动化是一方面是指运维的超自动化,把简单留给人工,复杂留给智能,应对网络规模和管理的复杂;另一方面是运营的超自动化,让用网像用云一样;
能力四:泛在安全是指延伸安全边界,打造端、管、云、用立体安全架构,构建无处不在的安全。
而智能云网通过网络数字化、网络智能化、网络服务化,将将算力和智能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千行百业,让企业生产效率再次得到飞跃,为数字经济提供新动能。
围绕“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华为打造端到端智能云网解决方案,基于业务需求和技术创新并行驱动带来的网络架构深刻变革,使得云和网高度协同。
这些解决方案包括云园区网络(CloudCampus 3.0)、云广域网络(CloudWAN 3.0)、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CloudFabric 3.0)、网络安全(HiSec)等以数赋智,让企业上好云、用好云。
走向千行百业,与伙伴共创新价值
华为持续构建共生、共创、共享的数字生态,携手合作伙伴加速行业数字化和智慧升级,创造行业新价值。而在华为中国生态大会2021上,华为携手合作伙伴在销售、解决方案、服务运营等各个领域开展深入友好的合作,基于“智能云网”构建了城市云网、金融云网、医疗云网等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为全行业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目前华为与4000多家不同类型伙伴强强联合,深入洞察行业,理解行业业务,在实践中探索,打造场景化创新解决方案,焕发联接新动能,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前面我们提到的政府领域的国泰新点就是典型代表,除此以外,在金融领域,从单一的网点渠道服务到如今的多渠道和全渠道业务,银行进入了Bank4.0时代。智能化应用和分布式数据成为银行实现业务转型的新常态,而这些离不开强大的IT基础设施的支撑。
华为金融云网方案具有新架构、新网络、新运维等三个特点以及零信任安全体系,更好地帮助银行客户实现云网一体化。同时,华讯网络基于“金融云网”与华为推进联合解决方案,以网联云,以数赋智,落地场景化运维管理软件交付,为金融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专业服务。
在医疗领域,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向以患者为核心的临床诊疗转变,借助物联网、AI、大数据等技术推进辅助临床应用,临床医疗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但现有的临床信息化能力是十分不足的,比如医疗设备有线联接,操作复杂,沦为摆设,网络质量不稳定,特别是无线网络,数据断断续续。
华为基于物联融合、网络融合、网安融合等三大融合打造“医疗云网”激活数据潜力,加速医疗数字化转型。而且东软汉枫基于“医疗云网”,联合华为打造临床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实现临床设备无线化、智能化,不断采集高质量临床数据,激活数据价值,加快临床医疗的智能化发展。
在交通领域,车辆超限超载运输,致使道路通行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交通行车安全,加速公路和桥梁破坏,严重影响路面寿命,严重扰乱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引发恶性竞争。当前治超工作仍然主要依赖固定治超站,随着公路网密度的大幅增加,传统固定治超治超的成本高、效率低、难以监管等弊端不断凸显,治超新政的相关要求难以落到实处。
而以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和成熟为治超领域进行科技转型提供了可能,华为以“非现场治超网络,一网精准管控”的理念,与亿维合作,推出基于“公路云网”创新公路不停车治超网络2.0解决方案,打造科技治超“一张网”,助力智慧治超“一盘棋”。
为了突破物联终端管理瓶颈,实现全网智能运维,亿维联合华为,基于“公路云网”创新公路不停车治超网络2.0解决方案,通过新技术进一步提升“科技治超”执法水平,推进全国治超“一张网”,实现“全过程记录、全业务上线、全路网监控、全链条管理、全方位服务”全国治超一盘棋。
在制造领域,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数据是关键。工业互联网的“第一任务”是要广泛地联接各种机器设备和工业系统,实现工业现场“哑设备”进行网络互联能力改造。这就需要打造先进工业网络,实现工业设备网联化、网络接入无线化、工厂内网IP化、工厂外网智能化。
北京亚控基于“先进工业网络”,联合华为开发“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方案”,将亚控在工业自动化领域25年的经验积累,5000多种工业设备和协议的采集能力释放,解决工业设备互联互通“七国八制”等难题, 实现工厂全面数字化管控。
目前,华为智能云网已经服务了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多家客户。展望未来,华为将携手合作伙伴,持续深耕行业,聚于客户体验和业务需求,将智能云网带给各行各业,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数字孪生技术正在改变网络安全防御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测。这种实时学习演进的虚拟副本让安全团队能够在威胁发生前预见攻击。组织可以在数字孪生环境中预演明日的攻击,将防御从事后反应转变为事前排演。通过动态更新的IT生态系统副本,团队可在真实条件下压力测试防御体系,模拟零日漏洞攻击并制定应对策略,从根本上重塑网络安全实践方式。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上海AI实验室推出Dispider系统,首次实现AI视频"边看边聊"能力。通过创新的三分式架构设计,将感知、决策、反应功能独立分离,让AI能像人类一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在StreamingBench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系统,为教育、娱乐、医疗、安防等领域的视频AI应用开启新可能。
Linux内核开发面临动荡时期,Rust语言引入引发摩擦,多名核心开发者相继离职。文章介绍了三个有趣的替代方案:Managarm是基于微内核的操作系统,支持运行Linux软件;Asterinas采用Rust语言开发,使用新型framekernel架构实现内核隔离;Xous同样基于Rust和微内核设计,已有实际硬件产品Precursor发布。这些项目证明了除Linux之外,还有许多令人兴奋的操作系统研发工作正在进行。
Atla公司发布Selene Mini,这是一个仅有80亿参数的AI评估模型,却在11个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GPT-4o-mini。通过精心的数据筛选和创新训练策略,该模型不仅能准确评判文本质量,还能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研究团队将模型完全开源,为AI评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