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0日, 以“芯云一体 智领未来”为主题的紫光云IMPACT峰会在沈阳成功举办。众多政府领导、信息化专家、产业专家相聚沈阳,共同探讨数字经济时代的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及经济创新,见证互联网时代沈阳的产业升级与智慧城市新发展。
沈阳市政府副秘书长、中德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郭忠孝出席峰会并致辞,并在峰会现场共同启动了数字中德(紫光云)创新中心首批企业入驻签约仪式。郭忠孝副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数字中德创新中心将扎根辽沈,面向全球,成为全国领先的中德工业4.0资源汇聚与能力输出的中心,为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高地,共促沈阳创新未来的发展。”
沈阳市政府副秘书长、中德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郭忠孝
沈阳市大数据局局长李莹出席峰会并在演讲中表示,沈阳市将立足“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的发展路线,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共同开创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的新局面。
沈阳市大数据局局长 李莹
芯云一体 助推沈阳时代新发展
作为紫光集团云网板块的重要组成,紫光云在一年时间内,成功打造以“芯云一体”为本的核心运营平台,并积极拓展产品版图,不断强化产品创新力,发布包括基础服务、平台服务、产业应用在内的超过12个大类、508项云服务。
2018年,紫光云与沈阳市政府合资成立紫光中德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中德),落户沈阳中德产业园。紫光中德承载着国家百万企业上云计划中沈阳市企业上云的云服务核心,将在助力沈阳市数字经济转型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紫光云总裁兼CEO吴健在演讲中表示:“立足可信赖的数字化合伙人定位,紫光云将携手产业伙伴共同发力沈阳产业数字化升级,帮助落实“一带五基地”建设,共同助力东北制造业振兴。”
紫光云总裁兼CEO 吴健
扎根辽沈 智领产业数字化升级
面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紫光云从智慧城市运营平台建设的基础出发,重点聚焦于工业、水务、住建三大行业重点发力,全面赋能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助推产城融合发展 。致力于为沈阳政府与企业级用户在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云平台等领域提供服务。
立足沈阳核心制造产业,紫光云以工业制造转型为起点,以工业云平台为核心推进中德装备园企业、铁西和全市的企业进行智能制造的服务升级。紫光中德立足于沈阳市政府鼓励工业及企业上云的发展政策,着力构建具有沈阳特色的云服务体系,并在发展中积极促进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提升企业智能升级改造水平,高标准推动沈阳“企业上云”。
而在输配电领域,紫光中德积极把握能源行业百亿级别规模市场的发展潜力,面对成本高、利润低的行业痛点,联动产业上下游企业,打造“质量检测数据共享、库存数量共享、优质供货商共享”三大共享平台。将在未来成功帮助输配电行业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严控质量的发展目标,并有效提高周转率、实现协同设计。以优质平台与技术创新为企业转型提供科技源动力,为行业创造崭新发展机遇。
年底前,中德装备园将迎来至少60家企业上线云平台,连接云服务的设备将超过1万台,紫光云也将与更多生态合作伙伴一同,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企业融通发展、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智慧赋能 迸发东北数字新动能
面对数字经济领域的开放、创新、联动、合作的发展潮流与时代机遇,为响应沈阳市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核心,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针,在紫光云与中德装备园的共同努力下,“数字中德”创新中心应运而生。
“数字中德”创新中心集合了“研发+云产品+孵化器+生态赋能”等核心要素,将着重于以创新技术产品为生态企业提供直接赋能,并结合创新发展政策引领全国优秀的生态企业实现“技术落地、服务落地、主体落地”,依托中德园的高端定位与迅猛发展的态势,打造全国领先的中德工业4.0资源汇聚及能力输出中心。
本次峰会上,紫光云正式宣布启动数字中德(紫光云)创新中心首批企业入驻,并与包括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通(辽宁)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18家合作伙伴进行了签约。紫光中德将联合沈阳优秀生态企业,共同探索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装备制造中的全新应用,全面助力沈阳企业生态赋能及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中德(紫光云)创新中心首批企业入驻签约仪式
未来,紫光中德将紧随科技新时代发展主线,帮助沈阳构建良好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助力东北装备制造业落实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以科技创新打造东北数字经济第一城,为数字中国的发展迸发“沈阳力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5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全球AI竞赛推动创纪录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消耗,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气候危机。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到2035年将增长三倍,全球数据中心投资预计2025年达5800亿美元,超过全球石油供应投资的5400亿美元。报告呼吁采取新方法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维吉尼亚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对58个大语言模型在单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调查,将模型分为基础、文本桥接、空间多模态、表观遗传和智能代理五大类,涵盖细胞注释、轨迹预测、药物反应等八项核心任务。研究基于40多个公开数据集,建立了包含生物学理解、可解释性等十个维度的评估体系,为这个快速发展的交叉领域提供了首个系统性分析框架。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在纽约金融分析师日活动中表示,公司已准备好迎接AI浪潮并获得传统企业计算市场更多份额。AMD预计未来3-5年数据中心AI收入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80%,服务器CPU收入份额超过50%。公司2025年预期收入约340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业务160亿美元。MI400系列GPU采用2纳米工艺,Helios机架系统将提供强劲算力支持。
西湖大学王欢教授团队联合国际研究机构,针对AI推理模型内存消耗过大的问题,开发了RLKV技术框架。该技术通过强化学习识别推理模型中的关键"推理头",实现20-50%的内存缩减同时保持推理性能。研究发现推理头与检索头功能不同,前者负责维持逻辑连贯性。实验验证了技术在多个数学推理和编程任务中的有效性,为推理模型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