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关于美国科技巨头思杰系统(Citrix System)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Citrix表示,由于在中国市场开展的业务成本越来越高,将终止在中国市场(含香港和澳门)的所有业务,包括直接与客户的交易、通过渠道伙伴的交易。此规定自2023年12月3日起生效。
此前,Citrix公司长期深耕于虚拟桌面软件领域,在我国占据着较高的市场份额。Citrix退出后,现有用户将无法得到持续的服务保障。用户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阵痛期”?金融、能源、制造、医药等Citrix深耕的行业客户,又该如何选择全新的替代方案?
替代Citrix的新选择
近年来,天融信在桌面云领域技术创新应用上持续投入,基于自研超融合架构,充分利用自研分布式存储技术,成功推出了国产化桌面云产品。该产品自发布以来,已在政府、医疗、教育、能源、运营商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实践。
当前,天融信桌面云在迁移替换、产品功能、服务支持等方面均为Citrix平滑切换做好了准备工作,将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份新选择。
迁移替换:天融信提出利旧保护、异构并存、数据迁移的平滑替换方式。以保护用户资产为前提、简化异构资源接入与管理为抓手、各类软数据资产迁移为关键,平滑过渡完成Citrix产品更替。
产品功能:天融信关键组件与服务对标Citrix,可提供相关产品服务,保障客户业务连续性。此外,基于安全业务的持续沉淀,天融信桌面云支持多种安全策略与能力,融入零信任安全理念,打造差异化“零信任桌面云”。
服务支持:天融信在全国设有90余个分支机构,拥有1000余名专业的服务人员,为客户提供原厂技术支持服务。此外,天融信桌面云产品保持每年持续更新迭代,为客户提供持续优化的产品与服务,保障客户业务运行不中断。
有哪些独特优势?
除了在迁移替换、产品功能和服务支持等方面为Citrix平滑替换做好准备外,天融信桌面云在信创、用户体验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还具有其他同类产品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信创方面,天融信桌面云紧跟政策步伐,积极布局信创领域,产品目前在国产化CPU、操作系统等多层面已获得兼容认证。天融信推出的信创双模桌面云解决方案,基于信创服务器与信创终端,为用户提供完全合规的统信/麒麟操作系统。针对部分Windows应用,天融信采用国产C86资源池提供Win7/Win10等操作系统,满足业务开展需求。这一方案能够确保业务应用与国产操作系统平台的完全兼容,实现业务的平滑演进和合规需求。
在用户体验方面,天融信自研的桌面协议TADP,分为协议、客户连接端、服务端程序和云桌面内部程序四大部分,在纯文字、文字+图像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桌面协议,可通过自动识别图像中的文字、Windows图框、线条等静态图像,采用无损压缩;对图片使用有损压缩,整体传输效率更为高效。同时,天融信桌面云还支持重复图像不传输、多种图像压缩算法等。这些优化措施能够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和降低成本。
在安全保障方面,天融信桌面云始终将安全性放在首位。通过搭建数据不落地办公空间,结合天融信全方位安全管控策略,以多副本机制,通过快照、CDP等技术,提供实时数持续保护;通过全流程数据加密,借助USB及剪贴板控制、水印、防截屏录屏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流通安全;基于终端准入,利用应用控制、URL管控等手段,保障数据应用安全。
此外,天融信桌面云通过结合零信任能力,以精细化的颗粒度授权,保护桌面使用安全,基于用户、终端位置、时间匹配与其相符安全访问策略,实现差异化安全保障。
IDC《中国虚拟桌面软件及云服务市场半年跟踪报告》显示,虚拟桌面软件市场持续增长,预计未来五年虚拟客户端计算软件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5%。伴随着Citrix退出中国,桌面云市场变革正悄然发生。相信如天融信这种“早已做好准备”的企业,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Citrix的替代之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