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ICT领域最具创新性的两家公司爱立信和英特尔公司正在汇集卓越的研发成果,打造高性能的Cloud RAN解决方案。双方已经在美国加州创建了一个技术中心,侧重于爱立信Cloud RAN和英特尔技术可以带来的好处:提高能源效率和网络性能,缩短面市时间,利用企业应用等新商机获益。
该中心被命名为Ericsson-Intel Tech Hub,位于爱立信在圣克拉拉的D-15工厂,现已投入运营,重点包括今年计划的电源管理和性能活动,以及在下一代处理平台上的Cloud RAN容器化网络功能(CNF)应用的共同工作。
爱立信公司产品区域网络负责人Per Narvinger表示:“Cloud RAN技术和虚拟化具有影响未来网络的巨大潜力。我们将通过创建该技术中心,在能源效率和性能等领域加速Cloud RAN技术,同时缩短面市时间。”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网络平台事业部总经理Dan Rodriguez表示:“向完全虚拟化、基于云原生的网络的转型,带来了巨大的创新和敏捷性,而现在这个趋势正在扩展到RAN领域。该技术中心将为爱立信和英特尔提供一个场所,让我们在此展开合作,展示虚拟化RAN如何提供更高水平的自动化、敏捷性和可持续性。”
这也是爱立信以Cloud-RAN为重点的多项计划和产品组合的一项最新举措。爱立信在2020年10月推出了Cloud RAN产品,并于2021年3月创建了Ericsson Open Lab实验室,旨在与爱立信Cloud RAN客户和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一起推动虚拟化5G RAN技术的发展。
爱立信已经为服务提供商提供了很多最强大和高性能的5G RAN解决方案,同时规划未来的网络拓扑和意识形态。而英特尔十多年来一直在帮助行业改造通信网络,并提供广泛的处理、加速和软件解决方案组合,其中也包括英特尔至强处理器。
该技术中心将进一步完善两家公司多年来在产品设计研发上的工作,使通信服务提供商能够更好地规划他们未来的路线图和产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I技术发展推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重构,新一代AI加速器使机架密度超过100千瓦,部分高达600千瓦,传统冷却系统面临极限。液体冷却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20%,成为增长最快的数据中心冷却细分领域。这不仅是冷却升级,更是架构演进。支持高密度AI工作负载需要从设施设计、散热、管道到配电和机架集成的全面重新思考,热管理已成为跨学科挑战。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高通发布新款骁龙X2 Elite Extreme笔记本处理器,经测试其性能已与苹果M4芯片基本持平。然而这种平衡可能无法持久,因为苹果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推出M5芯片,届时将重新拉开性能差距。尽管高通成功实现了英特尔未能做到的追赶,但当搭载骁龙新芯片的PC笔记本上市时,苹果可能已经再次领先。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