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发布了《Now Tech: External Threat Intelligence Services,Q4 2020》报告,详细盘点了全球主要威胁情报供应商(包括CrowdStrike、IBM、FireEye等),并对技术买家做出了建议。奇安信凭借海量的威胁情报样本、精准的威胁情报检测能力和强大的APT组织追踪能力,成为少数入围该报告的中国厂商之一,再次证明了奇安信威胁情报在国内的领跑地位。

作为国内首个商用威胁情报中心,奇安信威胁情报中心通过强大的大数据能力,实现全网威胁情报的即时、全面、深入的整合与分析。其产生的海量情报数据,不仅直接赋能自身安全体系产品,而且基于攻击链路径特征和各行业多场景的业务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产品化开发。
依托文件信誉情报、失陷检测情报、恶意IP情报等海量威胁情报大数据样本,和QTDE威胁情报检测引擎、QOWL反病毒引擎,奇安信威胁情报中心现已推出威胁情报平台(TIP)、Alpha威胁研判分析平台、文件深度分析平台等完整的威胁情报产品和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威胁情报生产、威胁情报检测、攻击者画像分析、可疑文件深度研判等威胁检测和溯源分析服务,全面覆盖了国内威胁情报服务的四种主流模式(威胁情报数据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威胁情报平台、威胁情报软件即服务、安全产品赋能),实现各种流行性及高级定向攻击的发现、评估与跟踪。
在实战过程中,奇安信威胁情报检测准确率可达99.99%,同时提供完整全面的上下文信息实现对事件处置的强大支持,覆盖从传统僵木蠕到APT攻击的威胁全光谱。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降低用户侧威胁情报应用门槛,奇安信正式发布“TI INSIDE计划”,把威胁情报中心多年来的数据积累、技术、能力、专家,尤其是威胁情报实战经验固化形成开发SDK,服务于行业客户和生态合作伙伴,让威胁情报应用的行业生态合作也快一步。
奇安信拥有近百人的威胁情报研究分析团队,在威胁分析的各环节,包括公开情报收集、数据处理、恶意代码分析、网络流量解析、线索挖掘拓展,都有专才覆盖,为威胁情报安全服务产品研发和能力提升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数据、威胁研判支撑。截至目前,奇安信威胁情报中心已累计首发9个国内外APT组织,监测到的针对国内发动APT 攻击的黑客组织达到44个。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保护关键系统越来越依赖AI、自动化和行为分析。数据显示,2024年95%的数据泄露源于人为错误,64%的网络事件由员工失误造成。虽然先进的网络防御技术不断发展,但人类判断仍是最薄弱环节。网络韧性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人员和战略需求。建立真正的韧性需要机器精确性与人类判断力的结合,将信任视为战略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并将网络韧性提升为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
南洋理工大学团队开发了Uni-MMMU基准测试,专门评估AI模型的理解与生成协同能力。该基准包含八个精心设计的任务,要求AI像人类一样"边看边想边画"来解决复杂问题。研究发现当前AI模型在这种协同任务上表现不平衡,生成能力是主要瓶颈,但协同工作确实能提升问题解决效果,为开发更智能的AI助手指明了方向。
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就担心机器会背叛创造者。近期AI事件包括数据泄露、自主破坏行为和系统追求错误目标,暴露了当前安全控制的弱点。然而这种结果并非不可避免。AI由人类构建,用我们的数据训练,在我们设计的硬件上运行。人类主导权仍是决定因素,责任仍在我们。
360 AI Research团队发布的FG-CLIP 2是一个突破性的双语精细视觉语言对齐模型,能够同时处理中英文并进行精细的图像理解。该模型通过两阶段训练策略和多目标联合优化,在29个数据集的8类任务中均达到最先进性能,特别创新了文本内模态对比损失机制。团队还构建了首个中文多模态评测基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为智能商务、安防监控、医疗影像等应用开辟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