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银行网点在人们生活中是如此的常见,而如今这些线下银行在人们生活中的存在感似乎已经越来越淡。以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定期去银行查一下工资的到账情况,消费的时候主要依靠纸币,因此也要不时到银行办理存款和取款等业务,至少也要经常光顾一下自动取款机,所以银行在我们生活中还是会不时得出现,每年都要去那么几次。
但在不知不觉中,这种银行网点似乎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很多人甚至几年都没有再去过银行柜台办理过业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银行的需求越来越少,而是转向了另一种金融服务形式——网上银行。现在一部手机走遍天下已不再是什么梦想,因此今天的银行非但没有距离我们越来越远,反而是如此之近,以至于就在你我的股掌之间。
而造成这种颠覆性改变的正是数字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可以说数字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参与金融服务的方式,让金融服务变得无处不在。
据悉,数字金融是指通过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金融服务业态相结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务。根据易观智库的产业结构分类,数字金融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网上银行、金融服务外包及网上贷款、网上保险、网上基金等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然而,互联网金融并不是单纯的互联网与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目前,这一新兴领域正在蓬勃发展,这从我们手机上不断涌现的琳琅满目的金融支付类应用就可见一斑。这也说明传统银行已经从最初有些“抵触”互联网金融的意识中完全转变为了积极拥抱的态度。
而要想在这一快速增长的领域中生存下来,并抢占更多的市场和用户。金融机构必须对产品和服务实现快速开发与迭代,这样才能不断抢占市场先机,不被其他产品所淘汰。另外,为了更好的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银行也必须引入混合云的架构来满足业务的灵活性与稳定性的双重需求。
实现这一切的前提就在于IT技术的支撑与保障。换句话说,在互联网金融和数字金融所带来的颠覆与冲击下,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与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金融机构只有牢牢把握IT技术的先进性与创新性,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市场的变化,并在这场竞争中胜出。而围绕这场金融服务的“IT军备竞赛”正在不断上演,并愈演愈烈。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Salesforce研究团队发布开源工具包MCPEval,基于模型上下文协议(MCP)架构评估AI智能体工具使用性能。该工具突破传统静态测试局限,通过全自动化流程收集详细任务轨迹和协议交互数据,为智能体行为提供前所未有的可视化分析。MCPEval能快速评估MCP工具和服务器,生成综合评估报告,为企业智能体部署提供可操作的改进建议。
清华大学团队推出AnyCap项目,通过轻量级"即插即用"框架解决多模态AI字幕生成缺乏个性化控制的问题。该项目包含模型、数据集和评估基准,能让现有AI系统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定制化字幕,在不重训基础模型的情况下显著提升控制能力,为AI内容创作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月之暗面Kimi K2技术报告:解读万亿参数的智能体模型(含K2与DeepSeek R1对比)
耶鲁大学团队开发了全球首个AI科学实验设计评估系统ABGEN,测试了18个先进AI模型设计消融实验的能力。研究发现最好的AI系统得分4.11分,仍低于人类专家的4.80分,但在人机协作模式下表现显著改善。研究还发现现有自动评估系统可靠性不足,建立了元评估基准ABGEN-EVAL。这项研究为AI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评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