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荣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布暨客户答谢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荣联科技集团首次对外发布公司战略。会上,荣联科技集团明确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服务为核心,以云集成服务和数据集成服务为两大战略方向,布局云服务、数据服务、自有产品及服务、数据中心建设四大业务板块,布局金融、政府公用、运营商、能源制造、生物医疗五大行业”的全新战略体系,发布了公司新战略、新品牌,在百余名金融机构、行业客户、厂商、嘉宾、媒体朋友们的共同见证下,启用新战略,开启新征程。
荣联科技集团战略发布暨客户答谢会现场
我国经济加快了向数字化转型的脚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新基建、双循环,为国民经济创造了新的机遇,也给我们带来的更大的挑战。新一轮工业革命与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以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纷纷迈向产业化应用阶段。创新变革、战略深化,引领科技发展,走在时代前沿,是IT行业也是荣联科技集团的必然选择。
此次战略发布会以“新品牌、新战略、新征程”为主题,活动现场,荣联科技集团首次对外发布公司最新战略,对整个IT服务产业和公司自身而言,意义非凡。
新战略开启新征程
战略发布环节,荣联科技集团总裁兼CEO闫国荣宣布,公司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服务为核心,用3-5年时间实现从传统IT集成服务向云集成服务和数据集成服务的战略转型,成为业界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服务商。
荣联科技集团总裁兼CEO 闫国荣
闫国荣表示,荣联科技将提升业务规模、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布局云服务、数据服务、自有产品和服务、数据中心建设四大业务,布局金融、政府公用、运营商、能源制造和生物医疗五大行业,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导者。
新品牌迎接新机遇
品牌发布环节,华夏银行首体支行行长岳强、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科技服务总经理吴俊、日立数据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合作伙伴业务部总经理蒋慰慈、Teradata天睿大数据公司大中华区总裁王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国家微生物大数据科学中心主任马俊才与荣联科技集团董事长王东辉、总裁兼CEO闫国荣一同启动LOGO球装置,发布荣联科技集团新品牌。
荣联科技集团新品牌发布
荣联科技集团重磅发布全新品牌VI,升级后的集团LOGO,以简洁鲜明的现代视觉语言,传达出更具辨识度的科技品牌形象,也意味着荣联科技集团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行业蓝海新机遇。
2020年7月,经董事会一致通过启用 荣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企业商号。以科技的力量,集团化经营,发展专业子公司,面向全国建设区域平台,全面贯彻公司的战略规划。荣联科技作为公司新品牌寓意不忘初心,从新出发;方和圆组成的标识代表着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思想和中国人的智慧,“科技”代表公司属性,科技蓝蕴含冷静、深邃、睿智、稳定焕然一新的荣联科技集团,将始终坚持以信息技术推动企业进步为使命,秉承“创造价值、成就客户、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走在行业前沿持续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最专业的服务而砥砺前行。
荣联科技集团LOGO焕新
合作伙伴携手再出发
活动现场,邀请到来自金融、运营商、政府公用、生物医疗、能源与制造等行业的诸多客户代表。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致辞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数据智能事业部总经理蓝烨致辞
浪潮集团副总裁陈昌浩致辞
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CEO易鑫致辞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广纳金服董事长徐彦之致辞
合作伙伴致辞环节,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数据智能事业部总经理蓝烨、浪潮集团副总裁陈昌浩、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CEO易鑫、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广纳金服董事长徐彦之分别发表合作伙伴致辞,对荣联科技的全新战略表示赞赏及高度的肯定。针对各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机遇、挑战及如何与荣联科技集团的能力相结合更好的服务行业客户进行了分享与探讨。
数字经济时代,开放合作是各行各业不断发展创新的基础,随着新战略的落地实施,荣联科技集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携手各行业客户与合作伙伴,探索行业生态体系建设新模式,共同推进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
荣联科技集团董事长 王东辉
活动最后,荣联科技集团董事长王东辉对现场所有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王东辉表示,公司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荣联科技集团在行业市场二十年的积淀及创新,成就了当前中国企业数字化服务领导者的地位,感谢所有参会嘉宾,共同见证了荣联科技集团发展史上这一里程碑时刻。
荣联科技集团此次战略发布暨客户答谢,是其战略导向、变革创新的体现,随着新战略、新品牌的发布,荣联科技集团全新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征程已经起航。让我们携手前行,再创奇迹,谱写新时代的辉煌。
乘风破浪,未来可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2025年KubeCon/CloudNativeCon北美大会上,云原生开发社区正努力超越AI炒作,理性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与机遇。随着开发者和运营人员广泛使用AI工具构建AI驱动的应用功能,平台工程迎来复兴。CNCF推出Kubernetes AI认证合规程序,为AI工作负载在Kubernetes上的部署设定开放标准。会议展示了网络基础设施层优化、AI辅助开发安全性提升以及AI SRE改善可观测性工作流等创新成果。
意大利ISTI研究院推出Patch-ioner零样本图像描述框架,突破传统局限实现任意区域精确描述。系统将图像拆分为小块,通过智能组合生成从单块到整图的统一描述,无需区域标注数据。创新引入轨迹描述任务,用户可用鼠标画线获得对应区域描述。在四大评测任务中全面超越现有方法,为人机交互开辟新模式。
DeepL作为欧洲AI领域的代表企业,正将业务拓展至翻译之外,推出面向企业的AI代理DeepL Agent。CEO库蒂洛夫斯基认为,虽然在日常翻译场景面临更多竞争,但在关键业务级别的企业翻译需求中,DeepL凭借高精度、质量控制和合规性仍具优势。他对欧盟AI法案表示担忧,认为过度监管可能阻碍创新,使欧洲在全球AI竞争中落后。
MIT研究团队发现,AI系统无需严格配对的多模态数据也能显著提升性能。他们开发的UML框架通过参数共享让AI从图像、文本、音频等不同类型数据中学习,即使这些数据间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实验显示这种方法在图像分类、音频识别等任务上都超越了单模态系统,并能自发发展出跨模态理解能力,为未来AI应用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