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刘奶奶来说,3月8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已经一个月没有见到亲人的她,今天将通过远程视频和家人相见。上午10点,刘奶奶早早地守候在视频小推车前,当屏幕上出现熟悉的身影,当一声“奶奶,我想你啦!”的童音响起时,刘奶奶激动地抹掉眼角的泪水,久违的笑容又重新出现在她的脸上。这是发生在北京老年医院的一幕,也是该院所有老年患者的共同经历。
我懂你,跨越距离的思念
“云中寄得亲情来”。科技,正在让医学变得更有温度,虽然疫情阻隔了距离,但医疗服务却以另一方式搭建起了爱的桥梁。远程探视等系统的应用,满足了疫情期间老年病人的情感需求,让这跨越距离的思念得到最深情地回应。
北京老年医院远程探视现场
特殊时期,为了减少人群接触,预防交叉感染,北京老年医院决定自2月21日谢绝家属来院探视。虽然停止现场探视得到患者和家属们的理解和配合,但是医疗再专业、护理再细心,也无法替代患者与家属之间的牵肠挂肚、情感支持和精神慰藉……
如何让亲情延续?带着这份爱的使命,北京老年医院携手华为以最快的速度行动,用时3天开通远程探视服务,实现了老人、家属、医生三方的同时在线,在阻断病毒交叉感染的同时,通过云端联接情感。同在老年医院的陈爷爷感慨到“真好,真心好,疫情不让探视我支持也理解,但是没想到医院这么贴心,这套系统让我看完儿子看孙子,还能同时看,真好”。
患者和家属通话时感言
我懂得,为联接每一份爱而努力
远程探视系统的核心,是保障特殊时期“人”的联接,因此要满足患者、家属和医院等多方的不同需求。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希望与家属相见来获得心理安慰,但视力不好、耳背等身体状态,让他们需要屏幕更大、显示更清晰、声音更响亮的产品;对于患者家属来说,一方面希望能够近距离、清晰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因此需要高清、实时的画面和随时、随地可接入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希望获得医生对患者病情的介绍。
而作为院方,既要满足患者的心理关怀,又要突破医院的环境限制,实现高效(一机多房)、安全(隐私保护)、易用(一线医护人员易操作)。建设一个能同时满足这三方面需求的远程探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关键时刻,华为及时响应,基于老年医院的特殊场景,以及患者、家属和医院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地设计了“华为云WeLink+视频小推车+AR路由器”远程探视解决方案,用科技守护爱的联接。
1、联接人就是联接爱,特殊时期让联接更紧密。为解决老年人远程视频体验差的问题,华为云WeLink+视频小推车使用可移动的55寸大屏幕、高清摄像头及远程探视系统,同时采用了AR路由器及华为自研视频传输协议,在解决病房无公网难题的同时,实现画面高清、低时延,视频通话畅通无阻,保障远程探视的视频体验。
2、技术是普惠的,好技术没有使用限制。考虑到老年患者行动不便,病房端以“视频小推车”作为载体,可以按需灵活地部署在不同的病房中;在另一端,探视家属可以使用电脑或手机版WeLink接入,随时在线更加便利;而对于医院来说,视频小推车可灵活移动的特性,不仅减轻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无需在每个病房和办公室都部署视频会议终端设备,实现“1套系统,N倍效果”,大大节约了建设成本。
3、守护隐私,守护每一份安心。为了更好地保护患者隐私,远程探视系统通过区隔内网数据和公网数据,患者的医疗信息仅用于投屏展示,不直接对接公网,从而保障了数据安全,守护每一次远程探视的安心。
疫情可以阻隔距离,却无法阻挡春天的脚步。疫情期间,北京老年医院及时上线“华为云WeLink+视频小推车+AR路由器”远程探视系统,既减少了探视带来的感染风险,又满足了患者与家属的探视需要。远程探视系统还可以与医嘱系统链接,由主管医生向家属详细清晰地解释病情和展示检查结果,真正实现了“医学有温度、科技为人”。
春天已经到来
我们携手走过了寒冬
才更加明白,爱与希望
对每个人的意义
懂你的牵肠挂肚
更懂为你联接爱与春天
守护每一次相见!
注:文中照片和部分内容引用北京老年医院和北京市医管中心微信公众号。
活动预告
2020年,华为中国生态大会进入第十年。伫立十年关口,本次大会将为您呈现全新的生态篇章。因聚而生 举势而为 ——华为中国生态大会2020,“华为搭台、伙伴唱戏”的 “众筹办会”模式闪亮登场,诚挚邀请您共同参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发布了音视频生成模型Sora 2,同时推出配套社交应用Sora,用户可生成包含自己的视频并在类似TikTok的信息流中分享。Sora 2在物理定律遵循方面有显著改进,视频更加真实。应用提供"客串"功能,允许用户将自己植入生成场景中,并可与朋友分享形象使用权限。该iOS应用目前在美加地区采用邀请制,ChatGPT Pro用户可直接体验。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自诞生以来问题频发,从推理模型表现不佳到AI幻觉现象,再到版权诉讼,这些都表明当前技术路径可能并非通往真正智能的正确道路。专家认为,仅靠增加数据和算力的扩展模式已显现边际效应递减,无法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研究者提出智能应包含统计、结构、推理和目标四个层次的协调,并强调时间因果性的重要性。面对LLM技术局限,业界开始探索神经符号AI等替代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