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诞生之日起,性能就是评判一款数据库价值的核心指标。尤其是在大型企业中,数据库性能的高低,基本决定其去留。也正因为如此,以稳定和高性能闻名的商用数据库,才得以在大型企业中长期占据重要地位。
SQLServer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商用数据库之一,不但性能卓越、集成微软旗下的所有产品(包括CRM、SharePoint、PowerBI等),而且相对其他商用数据库,具有更高性价比。SQLServer以超优惠的价格,提供了与其余商业数据库同一水平的功能集合事务支持,因此深受希望使用商业数据库用户的青睐。
尤其是云数据库的兴起,使得SQLServer在高性能和高性价比之上,集安全、可靠、高效于一身。其中华为云数据库SQLServer得益于配套软、硬件的全面升级和支持,更是将性能、服务和体验提升到极致。
以近期华为云数据库新发布的SQLServer3.0性能测试报告分析为例。
该报告使用业界标准的关系型数据库性能测试工具HammerDB,在业界标准关系型数据库测试模型TPC-C模型下,对SQLServer数据库实例的吞吐量、平均时延、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IO等性能指标全面测试。
注:HammerDB是一款开源的图形化据库负载测试和基准测试工具,可以测试任意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多种数据库系统。
TPC-C是专门针对联机交易处理系统(OLTP系统)的规范,使用三种性能和价格度量,其中性能由tpmC(transactionsperminute,tpm)衡量;C指TPC中的C基准程序,它的定义是每分钟内系统处理的新订单个数。
华为云数据库SQLServer3.0性能测试报告(2014Web)
华为云数据库SQLServer3.0性能测试报告(2014标准版)
报告显示,华为云数据库SQLServer无论是单实例还是高可用实例下,TPM、IOPS等各项性能指标均远远高于市场上的其它云服务。
TPM(TransactionPerMinute),每秒处理事务数的缩写,它是衡量数据库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IOPS(Input/OutputPerSecond),即每秒的输入输出量或读写次数,是衡量磁盘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华为云SQLServer的高性能,绝非空穴来风。不但测试数据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华为云SQLSERVER上,通过公共工具和公共标准进行复现,而且背后的软硬件能力支撑也是有目共睹。
首先,华为云SQLServer基于华为云最高性能硬件V5系列,同规格下的性能将得到较大提升,且承诺公司硬件升级不增加客户成本。
其次,华为云SQLServer采用更高版本架构,能够提供SQLServer数据库的核心监控和优化特性,如DMV,DTA,Profile等常用数据库运维、监控、优化工具。
再次,华为云SQLServer已经跟用友,管家婆……等国内多家领先企业软件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兼容市场上所有主流企业级软件,支持所有原线下运维手动,保证线上线下开发运维体验一致性,支持更多商用数据库服务化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华为云SQLServer提供了业内最全版本的云服务,支持范围覆盖了2008、2014、2016全系列标准版、企业版、Web版,并将在2018年底上线2017&2012版本。该服务体系让用户可以根据不同场景选用最合适的版本和规格,节省成本90%以上,切实实现成本可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超联赛数字媒体和受众发展总监Alexandra Willis在访谈中分享了如何运用数据和AI技术为全球18亿球迷提供个性化体验。她强调通过与Adobe、微软等技术伙伴合作,构建客户数据平台和分析能力,帮助球迷创造个性化内容。Willis认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平衡内部专业能力与外部合作伙伴的专长,确保技术创新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为不同地区和兴趣的球迷提供有意义的数字化体验。
加利福尼亚大学和萨里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AI系统,能够仅通过简单的手绘素描就在复杂照片中精确识别关键点。这项技术突破了传统机器学习需要大量同类数据的限制,实现了真正的跨模态学习。系统在动物关键点识别任务中达到了39%的准确率,超越现有方法约5个百分点,并且在真实手绘素描测试中表现稳定。该技术有望在生物学研究、医疗诊断、工业检测等多个领域找到广泛应用。
随着Windows 10即将停止支持,业界迫切需要一个简单可靠的免费操作系统,能让老旧PC轻松上网而无需Google账户。ChromeOS凭借"足够上网的Linux"理念获得数十亿用户,但开源世界却没有类似的替代品。ChromeOS采用不可变设计、双根分区更新机制,比现有Linux发行版更稳定。所有技术组件都已存在,关键是去除复杂性,打造一个能在15年内任何PC上运行的纯浏览器系统。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DOTRESIZE技术,通过最优传输理论实现AI大模型智能压缩。该方法将相似神经元合并而非删除,在保持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计算成本。实验显示,压缩20%后模型仍保持98%性能,为AI技术普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