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做事情的理念和原则就已经决定了这件事能否成功,华为做云也是如此。
如果云不能够顺利的落地应用,一切都是浮云。
这话不只适用于那些热切希望通过云计算、AI等新技术的应用、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客户,同样适用于那些动辄将云计算、AI等挂在嘴边的云计算厂商们。尤其在云计算应用的画卷已经全面展开的当下,云计算厂商们绝不是打嘴仗那么简单,而是要付诸行动,切实帮助企业落地云计算、AI。
日前,华为云中国行2018来到了西子湖畔的杭州,在这个在云计算产业格局中颇为敏感的城市,华为中国区总裁鲁勇特意引用了王安石在登杭州飞来峰时写的一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句写在杭州的诗在华为云中国行杭州站上再次被提出显得格外贴切,在笔者看来,这不仅道出了华为在面对云计算领域纷繁复杂的竞争局面时,自己应该持有的态度,更是华为的自我勉励:只有“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让用户身在数字化转型的“最高层”。
尤其在人工智能应用方兴未艾之际,一大波云厂商开始迅速向AI看齐并大谈AI的技术和应用,但真正能落地云、落地AI的企业却是少之又少。正因为如此,华为云才喊出了自己的小目标:要做AI上有信仰的云。即在技术上持续投入,推动技术的普惠;在商业上恪守边界,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在生态上开放自身的平台和技术,与合作伙伴共创价值。
连接+云平台
双轮驱动构筑技术领先优势
今年上半年,华为首次发布了全球产业展望GIV 2025,全面分享了公司对于产业未来发展的判断:随着万物感知和万物互联的升级,一切都将被带入万物智能的世界。到2025年,个人智能终端数将达400亿,全球联接总数达到1000亿,并创造23万亿美金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这个词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2017年初,数字经济就已经写入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这与云计算又有什么关系呢?
鲁勇对此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解释,今年年初,华为更新了自己的愿景和使命: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基于此,华为更加聚焦ICT基础设施及智能终端,从而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的基本商业模式。
由此可见,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迈向智能世界的基础,乃至数字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支撑。来自Gartner最新公布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2017年全球IaaS市场增长29.5%至235亿美元,高于2016年的182亿美元。
在笔者看来,IaaS市场的快速增长,首先得益于云计算已经越来越被大型企业所接受,其中有许多企业已经将自身的核心业务系统部署在云上;其次,云计算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度也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都开始采用云服务方式来构建自身的IT系统。
正因为如此,云计算领域近年来一直都是资本市场青睐的宠儿,不仅实力不俗的ICT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在积极抢占这一市场,一大批云计算领域的创新创业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不过,这也并非意味着所有涌入到这一领域的企业都能够分得一杯羹;云计算虽然是一个新兴领域,但它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与以往的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尽管相比较而言,华为云在2017年华为公司才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业务单元,似乎有些慢了。但正如鲁勇所说:“我们虽然不是一个先行者,但是一定有后发的优势。我们将积极推进ICT技术的全面云化,以及开放的混合云架构,从而实现云网协同、云网一体的连接+云平台双轮驱动的技术领先优势。”除此之外,鲁勇强调,华为也在新的愿景下,正在努力真正做到端、管、云三位一体的协同,构筑起华为公司从芯片到终端再到网络、数据中心、云平台,拥有协同优势的云服务生态,从而成为未来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平台提供者!
云到底是以自我为中心
还是以客户为中心?
数月前,在云计算领域流传着一个争议性很大的话题:世界上究竟有几种云?
在笔者看来,对于用户来说,谁家的云根本不重要,开源与否也没那么重要。他们心目中只有一种云:不管是“黑云”还是“白云”,解决企业实际需求的云才是好云!
鲁勇表示,华为云的理念就是要给客户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续发展的云服务,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为了做到这一点,华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切实推动云计算以客户为中心的落地应用,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首先,自己生产的降落伞自己先跳。在数字化转型这条路上,华为既是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更是实践者;作为一家业务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涉及研发、制造、物流、生产、服务等全方位管理的全球企业,华为公司自身就一直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然后再将自身的经验以产品化的方式输出,帮助更多的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其次,持续的研发投入作为保障。2017年,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已经高达8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4%,约占全年收入的14.9%。正因为这种高强度研发投入,使得华为云的发展非常迅速:今年上半年,华为云收入同比增长超7倍,合作伙伴数量增长超45%,云市场新增应用872个。其中,华为在容器与微服务领域取得的新突破,正在让企业应用上云更加简单高效;而全新的架构级灾备解决方案,也让企业数字资产安全更加有保障。
第三,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系统。在AI应用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华为云正在积极与生态伙伴共建行业智能体生态圈,致力于普惠AI。比如,通过城市+AI,打通城市神经网络,让出行更美好;通过工业+AI,让机器拥有智力,迈入能效新时代;通过互联网+AI,乐享智慧视界,实现互联网再进化等。就在此次华为云中国行2018杭州站上,华为正式启动了数字化办公云服务公测,希望通过分享自身的成功经验,为企业用户提供全新的数字化办公体验。
鲁勇在发言中强调,云的选择不仅是技术选择,更是公司理念的传承。“华为公司成立到现在,我们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坚持内部挖潜增效、艰苦奋斗。所以我们坚信,除了技术以外,由庞大团队组成的服务体系,是客户选择华为的重要保障和信心来源。”
在笔者看来,就目前云计算市场的发展而言,云计算企业不应该将精力放在无谓的“口水战”上,而是要脚踏实地把产品和服务做好,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投入,为客户提供持续满足他们需求的云计算服务。如今,云计算领域的马太效应虽然已经显现,但座次排名并没有最终确定;像华为这样务实的企业一定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江湖地位”。
从自我修养到客户认同
华为云“逆袭”的底气
自己生产的降落伞自己先跳、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构建生态系统,这些都属于华为如何提升自我修养的范畴,相比较而言,来自客户是否认同更为重要。尤其在数字经济大潮下,不同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谁能够赢得客户认同,谁就能赢得未来。
成立于2007年的浙江新再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公司的核心业务为云梯-电梯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在智能制造的大趋势下,新再灵打造了新一代智慧电梯安全管理系统,以解决电梯老化、乘梯不文明、监管人力有限等电梯管理痛点。公司首席科学家方黎明表示,目前,通过将这一系统部署在华为云上,不仅能够在人工智能算法和智能识别算法获得有力支撑,也让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目睹直播是国内领先的企业直播服务平台,通过与华为云的合作,目睹直播推出的企业视频全周期运营管理解决方案,具备平台自主、稳定、安全等特性,能够为企业营销、内部沟通、业务培训、系统平台搭建等提供高质量的云视频服务,让直播更具商业价值。在华为云中国行杭州站上,目睹CEO鲁力表示,公司之所以选择华为作为云计算的合作伙伴,是因为华为云在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与公司形成了很好的互补。
安全、可靠、稳定……这些从客户口中说出的关键词,体现出他们对华为云的高度认同。有了客户的认同,华为云在实现“逆袭”上无疑更有底气。因此,鲁勇也表示:“浙江的数字经济发展非常快,去年提出‘十万中小企业上云’,今年又提出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全面实施数字经济的一号工程。华为将浙江作为战略高地进行投入,提供数字化转型的服务。”
对于华为来说,机会远不止于此。日前,工信部印发的《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明确提出了企业上云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云计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这对于一直积极参与推动企业上云的华为云来说,无疑又是一个重大利好。
在此次华为云中国行2018杭州站上,鲁勇就明确表示,面向未来,华为云将恪守边界,同时保护好企业的数据安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中小互联网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结束语:不论是“十万中小企业上云”,还是“百万家企业上云”,这相比中国庞大的企业数量而言都是很小的一部分。因此,不论是企业上云,还是数字化转型,抑或是未来企业全面走向智能化,这里都蕴含着巨大的历史机遇,只有那些有技术、有未来、值得信赖的云计算厂商才有机会抓住这一机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