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高速成长的达芬奇密码:直面痛点与技术赋能

从一个新玩家,到进入核心玩家圈,成为TOP玩家需要多长时间?在Gartner 2018年的《Market Guide for Cloud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China》报告中,中国云市场核心玩家圈中出现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华为。

从一个新玩家,到进入核心玩家圈,成为TOP玩家需要多长时间?在Gartner 2018年的《Market Guide for Cloud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China》报告中,中国云市场核心玩家圈中出现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华为。

华为云高速成长的达芬奇密码:直面痛点与技术赋能

凭借全栈技术能力,华为云在报告中,成为Cloud IaaS的第一梯队“Hyperscale”云厂商。根据华为官方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华为云收入增长超7倍,合作伙伴数量增长超45%。为什么华为云作为后来者,能迅速进入核心玩家圈,并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在2018年8月17日举行的华为云中国行杭州站中,华为中国区总裁鲁勇向我们揭示了华为云疾速前行的达芬奇密码。

在巨头云集的云服务市场,华为云为何如鱼得水?

鲁勇在演说中提及,直到2017年5月,华为才把华为云业务独立出来,真正成为了华为的战略方向之一,开始坚决地构筑以云服务为核心的云生态。

为什么华为云可以那么快地成长?我们不妨先看一下云市场的近期的变化——根据Gartner的分析,只有能覆盖云使能、行业云/托管云、超大规模公有云和云平台功能增强四大诉求的云平台,才有资格进入第一梯队的行列。而华为云虽然是后来者,但却是能做到公有云、行业云、园区云等云商业模式的全面市场覆盖的,为数不多的玩家之一,能为客户提供基于统一平台的全栈云服务。而且,在新技术运用,特别是像GPU增强、裸金属等系技术上,华为拥有极强的实力。

同时,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等新技术逐渐开始普及,企业上云变得十分迫切,因为基于云的大数据确实会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甚至会成为基本生产资料。但很多企业盲目上云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如何又快又好地上云,避免上云成为一种形式,能让云真正适应复杂的业务流程,为全新的业务创新提供坚实保证?鲁勇在演讲中说,华为能真正做到端、管、云三位一体的协同,构筑起从芯片、终端、网络、云平台到数据中心的协同的云服务生态,可以给客户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可信并且可以持续演进的云服务。

华为云高速成长的达芬奇密码:直面痛点与技术赋能

华为云之所以增长快速,除了用户层面以及大环境的变化外,鲁勇也指出了两点华为云不一样的地方:第一,是华为持续在云的投入上有资金保障,华为去年的研发投入是897亿,在全球范围内都排得上号;第二,是华为拥有30多年的技术积累,一旦明确方向后的高强度投入,会让华为云的发展非常快。因此,我们就可看到,后来者华为云把全栈能力转化为出色增长速度。

华为云的成长秘诀:全栈技术赋能

云厂商一度多如牛毛,大大小小的厂商都能做,从大的互联网巨头,到不少服务器生产商,都参与到竞争中来,为什么作为一个通信行业的老牌厂商,华为能成为成长速度突出的“黑马”呢?当下云竞争的关键,是技术赋能能力的比拼,是用户痛点解决和做出最终选择的要点。过去很多云服务商,提供的服务相对原始,并没有把各种服务链条打通,把很多任务都交给了用户自行解决。这就会导致很多迫切需要上云的用户,在上云后,很快就跟不上业务的发展需要,各个部门都在用云,但是信息却无法分享,变成孤岛,更别说像AI、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顺畅应用了。

当下云厂商的核心竞争要点在于赋能,企业不具备驾驭云的技术实力?没关系,云服务商早已把软件和硬件、从芯片到应用各个链条都打通,并且把像容器技术、AI技术、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等都融合进来,只要企业有需求,很快就能完成部署,企业再也不会陷入“上云却无法驾驭云”的痛苦之中,而华为云,则是提供这种全栈服务赋能的佼佼者,这就是华为云快速成长的密码。

而华为云之所以可以在全栈云如鱼得水,其实和华为一贯以来的品牌调性密不可分。比起移动互联网公司的“浮夸”,华为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最踏实的IT基础设施厂商,最大的标签就是“技术”。对于大众来说,华为巨大研发投入体现在终端手机上,无论是自研海思芯片还是莱卡摄像头,都是技术的结晶。而对于云用户来说,选择华为,则意味着选择了30年的技术积淀,选择了一个在技术和效率上均卯足了劲干的公司。鲁勇说:“云的选择不仅是技术选择,更是公司理念的传承”。这句话点出了华为云为什么能如此迅速成长的秘诀另一面——在众多华为业务中都有体现——那就是深入骨髓的技术基因和紧抓用户痛点的驱动力。从这个层面看,华为云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云市场,实现别树一帜的全栈能力,并能紧握用户痛点,就不足为奇。

未来云竞争:在资金和技术层面先掉队者先出局

IDC曾预测,到2021年,全球云计算的收入将达到5540亿美元,年增长率将会保持在两位数。随着国内企业上云的需求越发迫切,国内云厂商的竞争必将趋于白热化。而未来云市场的竞争,关键点还是在技术赋能和痛点把握上,谁在这方面更为出色,谁就能笑到最后。

华为云高速成长的达芬奇密码:直面痛点与技术赋能

而技术赋能和痛点把握,是需要深厚的技术积淀、持续的大量的研发投入,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敏锐嗅觉和快速响应能力。从这几个关键点来看,市场竞争的格局会变得相对明朗——那些无法在全领域对用户进行技术赋能的小型云服务商,生存将会越发艰难。而像华为云这样既有全面技术覆盖,又能把握用户痛点,还拥有深厚底蕴的云服务商,对其未来的发展还是非常乐观的。

华为2017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897亿元,约占总收入的14.9%。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3940亿元,累计获得专利授权74,307件;其中,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华为是中国科技企业研发投入最多的厂商,没有之一。而且,在前不久,华为云发布了国内首家完整的公有云容灾备份解决方案。这个名为Multi Cloud混合云灾备解决方案,是国内首个涵盖跨云备份、跨云容灾以及云上容灾三大场景,提供完整公有云备份容灾能力的解决方案,而这种混合云的灾备方案,正是切中了大量用户业务复杂,需要混合云的痛点。可见,华为在技术上的投入,正在获得持续的回报。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不妨大胆预测一下——未来中国云市场会是两强争霸的格局,而其中一强会是华为云。而另外一强,则属于阿里云,因为阿里在研发资金的投入上同样强劲。在我看来,华为云大举进入云服务市场,将构成未来中国乃至世界云服务市场最大的变量,单纯依靠规模效应显然已经无法成为统治市场的要素,未来的云服务必须渗透进千行百业,用技术赋能来推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度,所以未来云服务也必将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未来云服务市场的大赢家,会是带给用户更多价值的那一个。我非常期待华为云与阿里云未来上演的龙争虎斗,不管战况如何激烈,都将加速中国步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来源:业界供稿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18

08/23

16:54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
白皮书